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的效果观察

2018-01-21 13:27刘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振动护理人员评分

刘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是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患者多具有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现象,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伤害,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多采取排痰治疗, 气道分泌物的多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受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及时排除气道分泌物,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本文对本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20例进行分组护理观察, 并对其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并深入研究和探讨对慢阻肺患者采取振动排痰护理的运动耐受性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20例, 其中男54例, 女66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5.2±3.3)岁;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6例, 肺结核患者34例,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26例, 女34例;年龄65~81岁, 平均年龄(74.3±2.9)岁;支气管哮喘患者20例,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9例,肺结核患者16例, 肺心病患者5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32例;年龄67~82岁, 平均年龄(76.9±2.7)岁;支气管哮喘患者16例,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7例, 肺结核患者18例, 肺心病患者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人工排痰及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振动排痰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如下。

1.2.1 采用振动排痰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将振动排痰机的速度调整为10~60 GPS, 将叩击头的速度调整为20~30 W/s, 患者采取前倾姿势, 以保证最大的胸廓容积, 并按照由内而外、由上至下的顺序对患者进行振动排痰, 振动排痰的过程中保持叩击头在胸部体表慢慢平移叩击。

1.2.2 护理过程

1.2.2.1 在进行护理前, 护理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宣传,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以增强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1.2.2.2 在使用振动排痰机前,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合适的叩击头、设置好叩击速度, 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振动排痰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以减少患者的不安情绪。

1.2.2.3 在使用振动排痰机时, 为患者选择舒适体位, 在叩击过程中注意叩击顺序和速度, 避开心脏肠胃等关键部位,及时观测患者的临床表现。

1.2.2.4 护理人员为患者使用3~5次/d振动排痰机, 10~15 min/次。

1.2.2.5 排痰结束后, 及时清洁口腔。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患者的运动耐力由6 min步行距离进行评定;生活质量由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_进行评估, 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401.12±69.56)m长于对照组的(355.47±89.21)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6 min步行距离(m) 生活质量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 运动能力 临床症状 疾病影响观察组 60 340.23±89.46 401.12±69.56a 10.22±3.48a 24.25±3.24a 10.98±1.13a对照组 60 341.38±84.33 355.47±89.21 16.59±2.98 42.56±4.01 16.92±1.27

3 讨论

在临床中, 慢阻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且致死率高,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2]。患者在患病期间多出现气短、咳痰等现象, 为患者排痰即为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 目前, 临床上多采用氧疗的方式进行排痰, 此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而降低患者肺动脉压, 从而达到辅助排痰的目的[3-5]。振动排痰机通过特定的方向和力度叩击患者的胸背部, 使患者呼吸道上的代谢物加快液化和松动, 以促使痰液排出体外[6-8]。经过分组比较, 作者选取120例慢阻肺患者, 在运动耐力方面, 两组患者护理后均有所提升, 但是采取振动排痰护理和常规护理相结合的观察组提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 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这充分证明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振动排痰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对患者疾病症状的减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 对慢阻肺患者在治疗中介入振动排痰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排痰效率, 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性, 使其减少住院时间, 减轻经济负担,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振动护理人员评分
某调相机振动异常诊断分析与处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振动与频率
我给爸爸评分
This “Singing Highway”plays music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