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8-01-21 13:27张丽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性

张丽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的发病率不断提高, 是一种具有感染源的传染性疾病。治疗不及时和错误治疗容易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需要得到临床的重视。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病毒和保肝为主, 以药物治疗为主, 其中以核苷酸类似物为主要的抗病毒手段。但药物治疗具有局限性, 无法实现完全消灭病毒的目的, 主要以延缓为主。且在治疗中,患者的情绪、状态都将影响治疗效果。为此, 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1-3]。优质护理干预关注治疗中肝脏损伤情况,以控制肝功能恶化为目的, 实施全方位的护理。为了进一步验证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现将94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为2016年1~9月本院收治, 均经过专业诊断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程最短1年, 最长5年。将9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7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9例, 年龄48~67岁。观察组男23例, 女 24例, 年龄49~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注射用胸腺肽α-1(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407)皮下注射 , 1.6 mg/次, 2次/周, 治疗6个月;阿德福韦酯片[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651]口服, 1片/次、 1次/d, 治疗18个月;葡醛内酯片(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0656)口服,2片/次, 3次/d, 治疗18个月。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日常护理、疾病护理等内容。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方案, 具体为:对疾病知识进行讲解和宣传, 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 了解检验、化验的意义, 并了解本院治疗优势, 使其放心治疗。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焦虑、恐惧等症状进行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过积极的沟通使患者心态稳定, 降低对疾病的恐惧感和焦虑感, 提高治疗依从性。心理护理要贯穿始终, 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而定, 行必要的饮食护理。饮食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护理人员对不良症状进行能量补充, 多食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避免患者呕吐。进一步对患者加强用药指导, 保证患者及时、正确的服药, 以控制病情发展。此阶段需要配合心理辅导, 防止患者由于自身的放弃和厌倦而减少药物食用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对强烈的不良反应和威胁生命的症状要及时做好准备。对医护人员行专业化的管理, 要求其提供专业的、高品质的临床护理, 以推进护理工作的开展。结合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具体情况, 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8个月的HBeAg、HBV、DNA转阴情况。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以患者的肝脏、脾脏疼痛感、症状恢复程度、肝功能检查值为依据[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对比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情况, 从生活、饮食、用药以及心理层面上进行判断。总分90分, 分数越高, 则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BeAg、HBV、DNA转阴情况比较 观察组6个月转阴情况:HBeAg 0例、HBV 0例、DNA 0例, 18个月转阴情况:HBeAg 11例、HBV 13例、DNA 14例;对照组6个月转阴情况:HBeAg 0例、HBV 0例、DNA 0例, 18个月转阴情况:HBeAg 4例、HBV 5例、DNA 5例。两组患者组内18个月转阴情况均优于6个月转阴情况,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组间6个月转阴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8个月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18个月后, 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4.5%(35/47);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6%(44/4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3, P<0.05)。

2.3 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18个月后, 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为(45.36±11.4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49.26±12.64)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5.25±9.34)分, 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为(57.28±12.09)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2.65±15.36)分、心理功能评分为(82.33±12.47)分, 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乙型肝炎患病率的增加, 临床对其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整体治疗目标就是抑制和消除乙型肝炎病毒, 延缓其纤维化进程, 以降低病变率[5,6]。由于乙型肝炎威胁患者生命, 患者对于该病有极大的恐惧感, 影响治疗效果。为此, 在治疗的同时需要辅助必要的护理方案,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干预, 保证其积极的治疗状态[7,8]。

优质护理干预策略以患者为出发点,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住院环境, 并且提供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和肝功能基础护理等全面的护理内容[9]。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优质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效果, 抑制了乙型肝炎病毒的恶化,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10]。护理过程中, 需要医护人员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 检查其肝功能, 将肝硬化和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控制到最低。

本次研究中, 研究者对护理过程中患者的HBeAg、HBV、DNA转阴情况进行了检查。作为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 其结果可以用来判断患者治疗效果, 判断其生命体征。同时, 通过调查和查看的方式对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进行了判断,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组内18个月转阴情况均优于6个月转阴情况,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组间6个月转阴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8个月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7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3, 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病毒性
《世界肝炎日》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