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的效果观察

2018-01-21 13:27刘丽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工作量儿科输液

刘丽娟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 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次数, 保护血管, 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尤其对于儿科患儿, 因其治疗依从性差, 活动大, 应用普通一次性头皮针往往需反复穿刺[1-3]。应用静脉留置针, 因导管柔软, 可随血管走向进行弯曲, 妥善固定后, 不易脱出血管外, 不过多限制患儿活动,易于被患儿及患儿家属接受, 应用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输液, 又能减轻护士工作量。选取本院儿科患儿1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 对照组应用一次性头皮针输液,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2015年3~12月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8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42例, 女38例;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4.7±2.1)岁;住院时间7~32 d, 平均住院时间14 d。对照组患儿中男41例, 女39例;年龄1.5~12岁,平均年龄(5.1±2.4)岁;住院时间8~28 d, 平均住院时间15 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一次性头皮针进行静脉输液。先对患儿进行评估、寻找合适折穿刺部位、试敏等, 而后常规消毒,给予一次性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 待输液结束后, 拔出一次性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并做好记录。

1.2.2 观察组 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首先对患儿进行身体评估, 皮试等, 而后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选择大小合适的留置针, 找寻富有弹性, 易于妥善固定的血管进行操作, 选好血管后, 应用0.5%碘伏反复消毒穿刺点2次, 范围8~10 cm, 待干, 取下套管针套, 先旋转外套管、排气, 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 穿刺, 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1~2 mm, 将外套管缓缓送入血管, 左手固定住外套管, 右手拔出针芯, 待输液顺畅后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 标记穿刺日期及时间。输液结束后用50 U/ml肝素盐水封管,将肝素盐水3~5 ml通过输液针头推入2~3 ml, 而后边推液边拔针, 形成正压封管, 并夹闭连管前1/3处。再次静脉输液时打开夹住的连管前端, 常规消毒后, 插入头皮针即可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 应避免患儿过多活动穿刺肢体, 避免长时间下垂肢体,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如有潮湿、松动及时更换贴膜, 护士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漏、疼痛等,如有上述情况及时拔针, 留置针保留日期不应超过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反复穿刺次数、护理工作量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判定护理满意度, 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反复穿刺次数比较 观察组患儿反复穿刺次数为(7±2)次, 对照组患儿反复穿刺次数为(37±3)次,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士工作量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士工作量为(0.60±0.20)min/人, 对照组患儿护士工作量为(2.73±1.12)min/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56例, 一般满意22例, 不满意2例, 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满意42例,一般满意23例, 不满意15例, 护理满意度为81.2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改变, 临床许多超重儿童不断增加, 导致儿科静脉穿刺难度越来越大, 反复穿刺导致患儿疼痛, 也给临床儿科护士以及患儿家长带来较大压力,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4]。静脉留置针穿刺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得到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认可, 也受到患儿及家属的认同, 逐渐取代传统的一次性头皮针穿刺技术, 静脉留置针导管为弹性的柔软的导管, 对血管损伤小, 妥善固定后, 可有效防止脱管、外渗, 而且患儿输液肢体可以轻微活动。导管留置可以保存3~4 d, 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 使患儿身心伤害得到降低, 减轻了患儿的恐惧心理, 利于患儿的身体康复。同时, 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降低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静脉留置针有众多优势, 同时也存在风险, 最常见的风险有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等, 所以,应用留置针技术应相应的做好护理措施,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巡视及观察, 发现红肿、疼痛及时拔针;加强宣教, 告之保持局部干燥, 避免下垂等[5-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反复穿刺次数为(7±2)次,对照组患儿反复穿刺次数为(37±3)次,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士工作量为(0.60±0.20)min/人,对照组患儿护士工作量为(2.73±1.12)min/人,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儿科患儿中应用静脉留置针, 可有效减少患儿反复穿刺次数, 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护理满意度, 并能减少护理工作量, 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工作量儿科输液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工艺管线焊接工作量量化分析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