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与解读

2018-01-21 19:23韦铁仙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运用策略作用

韦铁仙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理念发生了改变,新型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故事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同时也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小學语文教学;故事教学法;作用;运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了实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传授基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故而学生虽然掌握了语文相关知识,但是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实际应用能力也不是很强。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故事教学法就是新型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科学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语文的内涵。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解读。

一、故事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故事教学法,就是将精简、带有趣味性的故事合理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将教学内容与故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还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语文本身具有故事性

语文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人们日常交际的语言工具。在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是以讲述的形式表达其内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合运用故事教学法[2]。

(二)符合学生学习需求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身体和心理发育还未成熟,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故事都富有一定的趣味性,而对于小学生来讲,故事能够为其带来快乐。所以运用故事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并能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

三、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则故事,组织学生到讲台前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通过翻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渠道寻找故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同时学生为了能够在课堂中完整地将故事讲述出来,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培养。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当教师给学生讲故事时,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故事讲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能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将故事教学法科学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故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快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当教师在教学当中插入一则故事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故事吸引,改善了语文教学枯燥的课堂,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故事中所蕴含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促进语文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法,还能够有效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起到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通常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缺少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案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很难真正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因此,利用故事教学法,能够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3]。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

(一)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处于儿童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学生呈现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等特点,然而学生的自控能力却不强。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很容易为其所吸引,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开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一直为新鲜的教学方式所吸引,让学生期待下一堂语文教学的内容,使其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为给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故事情境,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尽情地享受,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司马光》这则故事主要讲述的内容,当学生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讲一讲这则故事,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故事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这时,学生便会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接下来,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故事以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播放。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时,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一步对故事进行了解。当放映到小朋友掉入缸中时,教师将画面暂停,并提问学生:“如果是你掉入了缸中,此时此刻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将学生带入故事当中,从而对故事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endprint

(二)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故事情节

小学生认识世界和接触语文都离不开语文教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材充分利用起來,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结合教材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给予学生更多探索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开展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展开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故事情节,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习到更多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将故事与图片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体验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故事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向学生讲述《放小鸟》这则故事,学生会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在讲完故事之后,让学生回忆故事中小鸟的样子和一些情节,帮助学生巩固之前学习过的旧知识,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故事,让学生尝试看图说话。这时,学生便会根据图片上的内容来讲述故事,充分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即兴发挥能力。当学生讲述完故事之后,教师将乌鸦喝不到水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小乌鸦喝到水,进而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学生很快便在其中找到了答案,有效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故事表演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故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表演故事中的某一角色,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分配角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表演一段小品或者一场短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就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学生通过表演身临其境,对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在学生表演完成之后,要让其他同学做出评价,这样可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活动中,并且能够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学生有效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教师应积极探索课文内容,设计与之相符的故事情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融入故事当中,在故事中学到知识,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黎雪燕.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旬刊,2016(01).

[2]赵更生.巧妙故事激活课堂——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方法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5(33):28.

[3]陈淑娟.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解析[J].读书文摘,2015(20):264-26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法运用策略作用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