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校党性教育中的作用

2018-01-21 16:17王巍巍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作用微课

王巍巍

【摘要】党性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分布不均,使生活于不同区域的高等院校在党性教育资源获取上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借助微课教学平台可以在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合理调配地域间的党性教育资源。文章以微课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问题加以研究,对上述现象及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校党性教育;作用

“互联网+”模式的提出是我国积极实践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尝试,同时也为我国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当前国内各省份区域网络光缆的全面覆盖,体现了互联网全域性和移动性的服务优势。互联网在与其他行业进行有效融合后,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产业的发展弱势,为其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党性教育是我国公共教育服务的重要阵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财政向居民思想文化生活倾斜便成为我国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方向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高校党性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部分地区实现了高等院校党性教育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使党性教育行业成为最先引入互联网技术的行业领域,通过对微课等互联平台技术的有效运用,党性教育在教学资源、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我国各阶段教育水平稳步提升的环境下,高校党性教育却成为其中的短板所在。受传统教育观念对高校党性教育忽视的影响,在对互联网技术资源利用方面,高校党性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处于相对劣势的困境。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发展困境下,以微课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党性教育的积极意义仍然十分明显。首先,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整合能力为我国各地区高校党性教育资源的分配和获取提供了便利,借助互联网平台,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党性教育得以使用东部教育先进地区高校党性教育教学资源。其次,互联媒介技术在表现形式上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与学生学习心理和兴趣特征存在着较高的契合度,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使高校党性教育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因此,对于微课在高校党性教育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对新时期高校党性教育的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一、微课在高等院校党性教育中应用现状分析

(一)被试

本此研究以微课党性教育的网络受众为被试选取对象,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回收179份。被试对象按来源地区、性别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其中,城镇地区104人,农村地区75人;男性受访者96人,女性受访者83人(见表1)。

(二)微课在党性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感知

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受访者的微课党校教学效果感知存在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关系。在丰富教学内容维度方面,男性受访者分别以27.32分和25.78分的得分优于女性受访者的评分表现。在提升师生互动层面,来自城镇的受访者对微课在党校教学效果评分量表上的得分是36.13分,而来自农村的受访者对微课在党校教学效果评分量表上的得分则是25.17分。来自城镇地区的受访者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师生互动两个层面的得分上要高于来自农村地区的受访者。而在加深知识理解、优化学习时间两个方面,来自农村的受访者评分要高于来自城市的受访者。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对微课党校教学效果感知整体表现为正向的评价感知,证明微课在党校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积极作用(见表2)。

二、当前高校党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高校党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国内地理地形与不同地区省情民情的复杂性使高校党性教育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衡问题,而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无疑会产生局部的教育权利公平化问题。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当前国内高校党性教育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层级特征,这种分布特征与国内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直接的关联性。位于省会城市和区域核心城市的高等院校组成了党性教育资源的第一层级,是当前高校党性教育资源较为富集的区域。这些地区呈点状特征分布在国内各区域,向周边地区形成教育辐射,但在带动区域高校党性教育资源优化问题上的作用十分有限。处于第二层级位置的是上述城市周边区域的高等院校,位于这类区域的高校在使用当地党性教育资源的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借助核心区域的高校党性教育资源。处于第三层级的则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类地区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本身区域高校党性教育资源缺乏,同时也很难受到教育富集区的辐射带动影响。高校党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高校党性教育问题,也是较难解决的党性教育难题。分布不均的教育资源既限制了高校党性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其他各阶段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高校党性教育中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

高校党性教育是学生思想培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个体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从事高校党性教育的专职人员,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党性意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承担着主要的责任义务。当前学校课堂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教导和传授,忽视了高校党性教育应有的师生互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校及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上来看,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失职。学校应规避传统的“三重三轻”教导观念,不应将知识道德传授与能力培养置于相对冲突的关系。学校在校园生活内容的规划安排中不能过分地将学生党性教育培养时间擠占用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校园生活内容的规划应更多地融入师生互动内容,为学生党性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三、运用微课促进高校党性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优化党性教育资源配置,丰富党性教育教学内容

运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实现国内党性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合理配置具体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其一是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党性教育相关资源的积极引入以及党性教育资源的合作式开发。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媒介技术的广域性和时效性,向我国党性教育资源富集的城市地区开展党性教育资源的积极引入,弥补弱势区域在党性教育资源体量上存在的不足。但在尝试从国外引入先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教育资源时应当注意对国内自身党性教育基础和教育需求的深入考虑,以避免党性教育资源与现实教育需求脱节的现象。其次,应对我国国内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予以盘活和利用,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进行党性教育资源的合作式开发,进一步利用微课平台丰富党性教育教学内容。

(二)利用网络媒介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党性教育教学效果提升问题需要从转变党性教育教学理念入手。微课网络媒介技术的使用仅能作为党校教学效果提升的辅助手段。当前提升党校教学效果的关键性问题是更正落后错误的党性教育理念,并有效促进师生围绕微课平台展开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

从观念教育入手,一方面对微课教学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开展教育思想培养工作,引导地区党性教育机构形成新的互联网党性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还应当在全社会开展党性教育文化思想教育,使高等院校能够充分认识到微课在党性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思想教育为主,以鼓励引导为辅,推动高等院校积极主动参加到微课党性教育中。

四、结论

微课在党性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能够提升我国高校党性教育中教学资源的配置效果,并借助直观、生动的视频画面促进党性教育中的教学互动。因而微课在党性教育中的应用在整体上是积极的,对党性教育效果的改善以及党性教育理念知识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琳.微课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173-174.

[2]丁瑞芳,张丽君,陆叶青,等.微课在手术室专科护士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12):1130-1132.

[3]胡晓.微课教学在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3):154-156.

[4]殷丙山.慕课和微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5(01):4-7.

猜你喜欢
作用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