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失眠从心肾论治❋

2018-01-22 10:20舒承倩杨军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肾水虚火心火

周 滢,舒承倩,唐 欣,杨军宣△

(1.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2.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

围绝经期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学“不寐”“绝经前后诸证”范畴,多发生于45~55岁,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五心烦热、辗转不安、夜寐多梦、噩梦连连、次日昏昏欲睡、舌红苔薄黄、脉数等,程度轻重各不相同,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文献报道,失眠发生率在更年期症状中高达53%[1],可见围绝经期失眠已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或应用镇静催眠药等,虽有一定效果,但长期疗效却不理想,尤其是其毒副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2]。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较大优势,也可以用于改善服用西药安眠药后的躯体、情绪不适,最终实现逐渐减量直至撤药的效果。笔者认为围绝经期失眠与心肾有密切关系,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从心论治围绝经期失眠

心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谓之:“诸血者皆属于心”;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其:“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者,精神之所舍也”。因此,心气血足则神有所养,心虚则神不守舍,虚火上炎,热而不实,心中扰乱,郁而不宁,津液亏虚,久而久之恶性循环,虚火更旺,阴血更虚,此乃荣血不足、阴盛阳微所致。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景岳全书·不寐》曰:“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3]”

女子以血为用,经、孕、产、乳等各项生理活动均与血密切相关。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步减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黄帝内经》将此期描述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即女性进入此期以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逐渐亏虚,精血不足,再加上劳心过度、伤心耗血,使得脏腑失养、阴阳失衡、虚火扰心而神不宁,故很容易出现虚烦不得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心悸、怔忡等。正如柯韵柏言:“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4]”故治疗当以滋阴清热、养血安神,其代表方剂为酸枣仁汤和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之“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方中酸枣仁养阴安神,知母清肝润燥除烦,甘草清热与枣仁合用酸甘化阴,川芎疏肝调血,茯苓安神宁心,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天王补心丹出自《杨氏家藏方》,方中生地黄滋阴清热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玄参、天冬、麦冬协助生地以加强滋阴清热之力;当归补血养心使心血足而安神;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党参、茯苓益心气而安心神;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气之耗散而安神,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同人群的失眠均有一定的效果[5]。

2 从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

肾主收藏,藏元阴而寓元阳,静顺润下,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精充则神足,精虚则神衰,如《类证治裁·内景综要》所言:“一身所宝,惟精气神。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精者,神倚之如鱼得水,气依之如雾复渊,故阴精所奉其人寿。[6]”张介宾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3]”罗国纲云:“是以少年肾足,则易睡而长;老年阴衰,则难睡而短。[7]”故治疗当以补肾为其根本大法,正如汪蕴谷云:“治阴虚不寐者,必须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盖水壮则火熄,心静则神藏,乙癸同源,而藏魂之脏,亦无相火妄动之患。[8]”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其通过大补肾阴、泻有余之虚火,使阴阳平衡而睡眠恢复正常。方中熟地滋肾阴填精,配泽泻清泄肾之虚火,使肾精充足、脑髓充润,思维中枢神经得以协调正常;山茱萸养肝肾而涩精,配牡丹皮清泄肝火,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脾湿,山药补益脾阴,使脾得健运、脾胃调和,消除“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弊。临证若配伍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等可加强养心安神之效,因此只要随证适当加减,疗效确切。

3 从心肾相交论治围绝经期失眠

一方面从阴阳角度认识。阴阳平衡则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灵枢·大惑论》从阴阳角度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说明了“失眠乃人体阴阳不交,而神不安其室”的病理变化。阴阳者,心肾之所主也,心属火属阳,主动;肾属水属阴,主静。下者以上升为顺;上者以下降为和。另一方面,从金水相生角度认识。《易经》理论认为,心归于离卦,五行属火,肾归于坎卦,五行属水。心者,神之舍也,所谓“心藏脉,脉舍神”,血液是神的物质基础。故心血充足,心神得养,则可安然入眠。正如唐容川所云:“寐者,神返舍,息归根之谓也(《血证论·卧寐》)。”肾为先天之本,《景岳全书》指出:“为精血之海……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发。”精血互生,心血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心血得养,神安而寐;反之亦然。

围绝经期妇女正好处于“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的阶段,加上女子以血为本,在经历了经、孕、产、乳数伤其血之后,普遍存在阴血亏虚,肾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心火独亢,神明受扰,失于宁谧的病理状况。正如《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所云:“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可见心肾功能对女性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滋养心阴,制约心火使之不亢。如此坎离既济,水火相交,才能维持人体的阴平阳秘。若肾水不足、心失所养或心火内炽、心火独盛不能下交于肾而致心肾失交,扰及神明则致夜寐不安。

代表方剂黄连阿胶汤能上清心火,下滋肾水,故对围绝经期失眠属心肾不交者效果显著,其出自《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景岳全书·不寐》曰:“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方中黄连、黄芩苦寒以泻心火,使心火下降;阿胶、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可补心肾之阴;白芍泻火,化阴平肝,全方共奏滋阴降火安神之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本方苦寒黏腻应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取效后用六味地黄丸调理善后。

4 结语

失眠作为围绝经期普遍存在的问题被日益重视,其证型、症状复杂多样,且往往同时涉及多个脏腑,故临床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变通,不可拘泥一方一药。本文结合古典文献的相关理论、现代的研究成果及个人多年的临床体会,对围绝经期失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临床验证。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失眠的理论根基与心肾密切相关,且以心肾不交较为关键。因此,在治疗上应注意滋肾水之不足、泻心火之有余以实现水升火降、心肾相交,希望本文对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邓小虹,张淞文.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北京医学,2002,24(4):235-238.

[2] 李日兰.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147-148.

[3] 张景岳,刘孝培,等.刘景岳全书·杂证谟选读[M].邱宗志,等点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59.

[4] 罗美撰.古今名医方论[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7.

[5] 王华.天王补心丸对不同人群的更年期所致失眠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12(4):339-340.

[6] 林佩琴. 类证治裁[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3.

[7] 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5:190.

[8] 汪文绮. 杂症会心录[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55-56.

猜你喜欢
肾水虚火心火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诗词去“虚火”才能更健康
入冬这把“火”多是虚的
陈士铎五行生克法辨治目痛经验
吃饭咬舌头或是体内有火
劳宫穴断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