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和黄芩配伍的研究进展

2018-01-22 10:20李亚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柴胡少阳抗抑郁

李亚芹,瞿 融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00)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而配伍则是中药复方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有研究显示,药物配伍后比单用时药效更加显著[1],化学成分也会有所变化[2]。柴胡、黄芩配伍首见于《伤寒论》小柴胡汤方,原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三两(切)、生姜三两(切)、大枣12个(擘)组成,是张仲景柴胡系列方剂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基本配伍[3]。其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泄;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后世对柴胡、黄芩配伍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十分广泛。本文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进行综述。

1 临床研究

柴胡和黄芩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少阳主枢,少阳受邪其症状往往变化多端,常有兼夹并可出现多个系统病变。

1.1 心血管系统疾病

《明医杂著》[4]:“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体现心血管系统疾病常伴随着气机郁滞的现象,而情志的变化也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黄帝内经》中“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可知三焦是机体气机和体内津液运行的通道,要使上焦通畅,心主神志和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则必须调整少阳枢机。

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血管疾病,取得显著疗效。而且临床在治疗心肌炎或高血压的过程中,在某个病证阶段,只要具备小柴胡汤证特点均可选用此方[5]。

1.2 消化系统疾病

少阳枢机不利、胆气不舒可致肝失条达,肝气乘脾,不通则痛可出现腹痛、脾失健运则食少;胆腑郁火犯胃,胃失和降则默默不欲饮食,喜呕。柴胡和黄芩辛凉相配则祛邪热,同时寓一表一里、一升一降之妙用,用之则表里以和、升降协调、枢机运转,从而达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的疗效。临床用小柴胡汤治疗脾胃失和、脾失运化的胃肠型感冒[6]、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7]等。

此外《本草纲目》[8]言:“柴胡行手足少阳,以黄芩为佐。”《长沙药解》[9]云:“黄芩苦寒,并入甲乙,泄相火而清风木;肝胆郁热之证,非此不能除也。”两药合用清泄得当,共奏清热祛湿之功,进而使气机通畅,肝胆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则诸症可愈。临证每遇肝胆湿热之证,多可用“柴胡-黄芩”药对,如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10]、酒精性肝炎[7]等。

1.3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于体虚感受外邪所致。患者体虚,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后不能抗邪外出,外邪直入半表半里之少阳经而出现邪犯少阳的症状。正邪交争,邪气时进时退,故见寒热往来;邪犯少阳,气机郁滞,而胆经循行于胸胁处故见胸胁憋闷等症。

临床治疗发现,呼吸系统疾病不仅与肺相关,同时与肝也有密切关系。肺气的肃降要靠肝气的疏泄,同时肝气的疏泄也有利于肺气的肃降。临床应用柴胡和黄芩配伍的方剂,如小柴胡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11];陈华[12]等运用和解少阳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感冒、哮喘、急性扁桃体炎等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1.4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说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可以反映机体阳气的状态,而阳气的正常输布运行是在少阳升降协调的作用下完成的。若少阳受病则阳气不宣,神失所养,出现神疲乏力、反应迟钝、悲伤欲哭、多思多虑等一系列精神改变;若少阳枢机不利,郁而化热,炼液为痰,上扰心神,也可出现癫、狂、痫等神志病证。

临床常用柴胡和黄芩配伍的方剂,小柴胡汤治疗癔病、谵妄性躁狂、忧郁症、精神病[13]等;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治疗失眠、癫痫、恐惧症、神经官能症、慢性疲劳综合征[14]等均屡获佳效。

1.5 退热作用

《本草汇言》[15]指出:“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明·孙一奎《赤水玄珠》[16]“柴胡得黄芩则寒”,均体现二药协同配伍有退热作用,常用于退少阳半表半里之热,方如小柴胡汤。目前,这组药对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17]、产后高热[1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高热[19]等。医者对该药对的应用大多主张“少阳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说明其发热形式并非都是典型的往来寒热。

此外,柴胡、黄芩配伍还可治疗其他多种病症,如肿瘤[20]、糖尿病[21]等,并取得显著疗效。总之,柴胡和黄芩配伍常用于少阳枢机不利所致的各种病症。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只须抓住少阳枢机不利这一病机,就可选用柴胡和黄芩这一配伍,并结合其他病证灵活配伍其他药物,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2 实验研究

近年来,因柴胡、黄芩配伍的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故对其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明确其发病机制及更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治疗。

2.1 药理作用研究

2.1.1 保肝作用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许多物质可通过胃肠道门静脉或体循环进入肝脏进行转化,因此肝脏极易受到毒性物质损害。肝损伤在人群中普遍易感,潜伏期短,是临床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柴胡和黄芩配伍治疗不同类型的肝损伤及对应最佳比例均有报道研究。如柴胡和黄芩2∶1配伍时对CCl4引起的肝损伤[22-23]及防治肝纤维化[24]效果最强,而1∶2配伍时对药物引起的肝损伤[25]和酒精性肝损伤[26-29]保护作用更明显。研究发现,柴胡、黄芩配伍及其单位药均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且配伍应用时效果更佳。

2.1.2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在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阶段,病毒本身对心肌的损伤是导致心肌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抗病毒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柴胡和黄芩配伍有抗病毒和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在疾病极期表现优势明显[30],并且还具有抑制病毒复制[31]和减轻病理损伤[31-32]的作用,其中减轻心肌病理损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受染细胞的凋亡有关[32];此外,柴胡、黄芩配伍还具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保护的双重作用,其可能是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保护线粒体、增加耐氧能力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程度而实现的[33],然而柴胡、黄芩等量配伍与单位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因此,寻找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抗病毒药物最佳剂量配比以求得最佳疗效至关重要。

2.1.3 退热作用 柴胡和黄芩配伍临床常用于多种形式的发热。研究也证实,柴-芩合煎剂与分煎剂对不同剂量诱导的大鼠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但合煎剂具有起效快和前期解热作用强等特点[35];而且黄芩柴胡1∶1或2∶1配伍应用解热作用优于单位药[36],但致热源与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2.1.4 抗抑郁作用 柴胡能显著减少小鼠悬尾实验[37]和强迫游泳实验[38]的不动时间,证实柴胡有抗抑郁的作用。柴胡的主要药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其能有效地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39],起到改善抑郁症状作用。柴胡皂苷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区caspase-3、caspase-9表达[40],或与降低海马组织中JNK、Bad蛋白表达[41]有关;也可能与其促进海马区BDNF蛋白与mRNA的活性和表达,进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42]有关;还可能与神经元的细胞保护相关,神经保护机制与抑制ER应力和线粒体凋亡通路[43]相关。

虽没有文献明确指出黄芩具有抗抑郁作用,但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44]可显著缩短强迫游泳小鼠的不动时间,可能具有抗抑郁作用[45];而且4种主要黄酮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均可缩短强迫游泳和悬尾的不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被证实有抗抑郁作用。

综上,柴胡和黄芩均具有抗抑郁作用,两药配伍后可能互相促进,增强疏肝解郁作用,从而增强抗抑郁作用,但仍需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证实。

2.1.5 其他 黄芩和柴胡1∶2和1∶1之间时可增加药物的利胆[46]作用,同时还具有抗惊厥、抗癫痫[47]以及对不同状态小肠的推进功能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48]。

2.2 化学成分研究

2.2.1 单一化学成分的研究 柴胡皂苷是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热、抗炎、保肝、护肾、调节免疫和抗肿瘤[49]等作用。

黄芩苷和黄芩素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及抗氧化、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神经保护、护肝、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50]。此外,黄芩苷和黄芩素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51]。

2.2.2 不同配伍比例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柴胡黄芩配伍有利于黄芩苷的煎出,其中以黄芩、柴胡2∶1时煎出量最大[52]。但随着柴胡比例的增加,黄芩苷煎出量反而会略有减少,可能由于增加药渣吸附的缘故,测得量相对减少。值得关注的是,与黄芩苷的溶出率相比,两者配伍可更明显地提高其他药物成分的溶出[53],尤其能显著提高柴胡皂苷的溶出率[54],有效地论证了“混煎增溶”理论,也从化学成分角度说明中药配伍的科学合理性。

2.2.3 不同方法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55]测定柴胡和黄芩配伍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发现配伍后有含量的增加,又有成分含量的降低,同时还有成分种类的减少,但未发现成分种类的增多。由此可以说明中药复方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并非单位中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其具体成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采用GC-MS[56]针对药对柴胡-黄芩及单位药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药对挥发油的成分种类几乎是单位药柴胡、黄芩二者的加和,且主要来自于柴胡,说明柴胡在药对挥发油成分中占主导地位。

3 问题与展望

配伍是中药复方的特色,合理的配伍往往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是复方制剂发挥有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与配伍理论密切相关。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局限了中药配伍的体内研究。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方法多为指标性成分在配伍前后的药动学变化,并不能完全反映配伍的机制,也不能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相一致。另外中药的化学成分,其作用效果的差异与含量的多少并没有一定联系。因此对配伍的认识若只停留在对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上,就略显片面。还应该从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出发,探究配伍应用后是否增效以及最佳配伍比例,系统研究配伍后成分对机体各环节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为临床针对性用药提供指导。

另外,虽然柴胡和黄芩的主要药效成分均具有抗抑郁作用,而且柴胡和黄芩联合其他中西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抑郁症的治疗也取得显著疗效,但目前柴胡配伍黄芩抗抑郁作用尚停留在对其所在方剂的研究上,且其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故寻找两者抗抑郁作用的适用病证及最佳配伍比例,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1] WEIXIA LI,JIANMING GUO,YUPING TANG,et al.Pharmacokinetic Comparison of Ferulic Acid in Normal and Blood Deficiency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ngelica sinensis,Ligusticum chuanxiong and Their Combination[J].Int,J,Mol Sci,2012,13:3583-3597.

[2] XIONG YH,HU K,WANG M.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in herbal pair Artemisia annua-Agastache rugosa by GC-MS and 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J].Yao Xue Xue Bao,2009,44(11):1267-1272.

[3]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7.

[4] 王纶.明医杂著[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2.

[5] 王文姣.浅析小柴胡汤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5):159-160.

[6] 唐剑兰.藿香正气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胃肠型感冒[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3):42-43.

[7] 王芬芬.小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10):1038-1039.

[8] 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785-788.

[9] 黄元御.长沙药解[M].张蕾,翟燕,孙清伟,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5.

[10] 刘朝霞,李国庆,李贺薇.谢晶日教授运用柴胡系药对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经验阐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17:68.

[11] 李宏艳.小柴胡汤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8):197-198.

[12] 陈华,李岚.俞景茂和解少阳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2,45(12):868-869.

[13] 丁德正.小柴胡汤在精神疾病中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1765-1767.

[14] 黄波.黄煌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验举隅[J].江苏中医药,2008,40(3):32-33.

[15] 倪朱谟.本草汇言[M].戴慎,陈仁寿,虞舜,点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9.

[16] 孙一奎.赤水玄珠[M].周琦,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704.

[17] 谭畅,韦志辉.小柴胡汤治疗外感发热35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3):192.

[18] 刘辉英,楼轩华.小柴胡汤治疗产后高热86例[J].中医中药,2002,73(4):86.

[19] 张树彪.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高热21例[J].新中医,2003,35(5):57.

[20] 李璐,张影,王宪龄.柴胡、黄芩及小柴胡汤抗肿瘤研究[J].中医研究,2013,8:79-80.

[21] 程保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5):81-83.

[22] 王宪龄,李伟,刘方洲,等.柴胡黄芩配伍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6):11-13.

[23] 王宪龄,程玲,宋宁,等.柴胡黄芩及两者不同比例配伍抗大鼠CCl4慢性肝损伤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6):70-73.

[24] 李敏,王斌,候建平,等.柴胡、黄芩及其配伍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2,29(6):576-578.

[25] 王宪龄,李连珍,牛万强.柴胡与黄芩不同剂量比例配伍对扑热息痛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河南中医,2004,24(8):15-17.

[26] 刘仁慧,王宪龄,宋宁.柴胡黄芩配伍解酒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4):3-4.

[27] 谢炜.柴胡黄芩配伍抗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研究[J].中药研究,2013,15(2):210-214.

[28] 王宪龄,刘仁慧,刘方洲,等.柴胡黄芩配伍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整体调节作用初探[J].中医研究,2004,17(5):24-25.

[29] 王宪龄,刘仁慧,张影,等.柴胡黄芩配伍抗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4,27(10):756-758.

[30] 刘芳,王雪峰,闫丽娟,等.黄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对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CVB3m RNA及IFNm 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601-1604.

[31] 刘芳,王雪峰,南春红,等.黄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对柯萨奇病毒B3m感染Balb/c小鼠心肌炎治疗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697-700.

[32] 刘芳,王雪峰,南春红,等.黄芩、柴胡对CVB3m小鼠心肌炎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6):53-56.

[33] 刘芳,王雪峰,闫丽娟,等.黄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对外抗柯萨奇B3m病毒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9):173-176.

[34] 谢彬,王雪峰,闫丽娟.柴胡、黄芩及其配伍提取物含药血清对CVB3m感染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6):1214-1215.

[35] 高琳,谢鸣,孙明瑜.柴芩合煎剂与分煎剂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6):23-25.

[36] 陈慧慧,张敏,虞慧娟,等.柴胡和黄芩配伍解热抗炎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1,33(9):1596-1598.

[37] 胡霜,马义泽. 石菖蒲等五味中药抗抑郁作用的试验 研究[J] . 山东中医杂志, 2009,28(11):799.

[38] SUN-HEE KIM, JIN HAIL, DAE-HYUM SEOG.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Chaihu-Shugan-San extract and its constituent in rat models of depression[J] . Life Sciences, 2005,7 (6):1297.

[39] 戈宏焱,陈博,万有贵.柴胡皂苷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98-2100.

[40] 蔡珍珍,徐广有,温秋婷,等.柴胡皂苷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区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2):115-119.

[41] 蔡珍珍,徐广有,董海影,等.柴胡皂苷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28-30.

[42] 董海影,张静艳,柏青杨,等.柴胡皂苷A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35-1937.

[43] ZONG-YANG LI,ZHI GUO,YA-MIN LIU,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otal Saikosaponins of Bupleurum yinchowense on corticosterone-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3,148:794-803.

[44] 金敏.黄芩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8,14(9):55-56.

[45] 栗俞程,李寒冰,张宾.黄芩总黄酮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3):161-163.

[46] 孙付军,陈慧慧,王春芳,等.柴胡、黄芩药对利胆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1,33(8):1418-1420.

[47] 谢炜,梁一超,陈伟军,等.柴胡黄芩配伍应用对小鼠急性癫痫模型的影响[J].中药研究,2013,15(2),210-214.

[48] 王宪龄,申平,李连珍.柴胡黄芩及其不同剂量比例配伍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4):1-2.

[49] 谢东浩,蔡宝昌,安益强,等.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63-65.

[50] 辛文妤,宋俊科,何国荣,等.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6):647-654.

[51] 曾光,梁清华,游万辉,等.黄芩苷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3(6):20-22.

[52] 黄艳萍,刘浩.黄芩与柴胡不同比例配伍黄芩苷水煎出量的比较[J].海峡药学,2007,19(10):59-61.

[53] 刘逢芹,刘田云,余晓东,等.RP-HPLC 考察黄芩、柴胡配伍对黄芩苷成分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7:3-5.

[54] 侯绪浩,刘逢芹,杨晓静,等.实验考察柴胡与黄芩配伍前后柴胡皂苷a、d的溶出性差异[J].齐鲁药事,2012,31(2):66-68.

[55] 念其滨,刘洪旭,邓思珊,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和黄芩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2):104-107.

[56] 罗兰,管淑玉.响应面法优化药对柴胡-黄芩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GC-MS分析[J].中成药,2013,35(8):1657-1663.

猜你喜欢
小柴胡少阳抗抑郁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童心童画
《三千年》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仿生材料用于小柴胡汤复方制剂中重金属镉、铅、汞的同步脱除性能研究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