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汤剂中亚硫酸盐残留的研究现状*

2018-01-23 19:51王玳珠李梅珍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硫磺汤剂饮片

陈 汀,王玳珠,李梅珍

(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 215009)

硫磺熏蒸在国内外被长期应用于食品、农产品及药材等产品门类的贮藏养护和加工过程。硫磺熏蒸中药材的目的是加速药材的干燥过程,使药材更易于储存、品质也更为美观,硫磺熏蒸对中药饮片具有干燥、防腐、防霉、增白和防虫的作用。

硫磺熏蒸虽然在中药材的产收加工及外观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目前有多项研究指出硫磺熏蒸对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等方面均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硫磺熏蒸会导致中药材成分改变,增加重金属及亚硫酸盐残留。同时亚硫酸盐的过量摄入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呼吸道炎症,如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哮喘患者尤其敏感,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还可能造成脑、心、肝、胃、肠、胸腺、肾、睾丸和骨髓等多种器官的损害。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逐步增加了对硫磺熏蒸中药饮片的管控[1],并在2010年版药典第二增补本中明确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亚硫酸盐残留量的分级限量标准[2]。

中药汤剂在煎煮时硫磺熏蒸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部分会被煎出进入煎液中,使含硫饮片的汤剂中也会存在一定的亚硫酸盐残留。目前有学者已对煎煮时中药饮片中亚硫酸盐残留的溶出率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笔者就当前中药及汤剂中亚硫酸盐残留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总结如下。

1 硫磺熏蒸对中药材成分的影响

1.1 成分含量的改变 马晓青等[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法对硫磺熏蒸杭白菊和非硫磺熏蒸杭白菊中的64种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经硫磺熏蒸后,样品中蒎烯、合成右旋龙脑、香芹酚、石竹烯氧化物等活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而香树烯、γ-芹子烯等成分含量升高。李成义等[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硫磺熏蒸前后不同产地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硫磺熏蒸使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显著下降。吴国清等[5]考察了硫磺熏蒸对天麻饮片中天麻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硫磺熏蒸时间的延长,天麻饮片中天麻素含量有所降低,但硫磺熏蒸6 h后饮片中的天麻素含量变化不大。

1.2 产生新成分 赵变等[6]通过对硫磺熏蒸和非硫磺熏蒸怀牛膝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发现硫磺熏蒸和非硫磺熏蒸怀牛膝药材HPLC指纹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相同色谱条件下硫磺熏蒸过的怀牛膝样品不仅整体出峰较高,而且在图谱0~30 min段中色谱峰的数目明显增多,说明硫磺熏蒸后怀牛膝药材不仅成分含量发生了改变,同时产生了新的化学成分。蔡皓等[7]对硫磺熏蒸前后白芍的HPLC-紫外检测器(UV)特征图谱进行了比较,发现白芍经硫磺熏蒸后,其成分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硫磺熏蒸后在白芍的特征图谱发现了3个新成分。

1.3 有害金属元素、微量元素的改变 刘静静等[8]对经硫磺熏蒸后白芍药材中有害金属元素、硫、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硫磺熏蒸后白芍中Cu,S元素含量增加,Zn元素含量降低,并且检测到了重金属As、Hg残留。刘晓等[9]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了金银花硫磺熏蒸前后药材中金属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硫磺熏蒸后金银花药材中S、Al元素的含量显著升高,同时重金属铬残留量有所增加。

2 中药中亚硫酸盐残留的限量标准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二氧化硫类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评估:以二氧化硫计,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 0~0.7 mg/kg,即 1 个60 kg体质量的成人,每天二氧化硫的摄入量不得超过42 mg[10]。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在其第2008-3号公告中对266种中药材中的亚硫酸盐残留规定了30 mg/kg的限量值,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规定草药和香料中的亚硫酸盐残留的限量值为150 mg/kg。而中国根据现阶段中草药发展的现状,在2010版《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中规定,中药材及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含量不得超过150 mg/kg,牛膝、天门冬、天花粉、白芍、党参等10种中药材及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含量不得超过400 mg/kg的分级限量标准[11]。相较于韩国对中药材过于严格的限硫标准,中国的标准更接近于CAC对草药中亚硫酸盐残留的限量规定。

3 汤剂中的亚硫酸盐残留的研究现状

3.1 汤剂中的亚硫酸盐残留概况 汤剂是中医临床的常用剂型,多以复方入药,处方用药可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饮片的加减,且没有明文规定单日处方用药剂量上限,因此,汤剂处方中的饮片用量可能较多。有学者对某院抗肺癌中药处方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处方单贴饮片的最大使用量为407 g[12]。而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分级限量标准和二氧化硫类42 mg的每日摄入量标准,如果处方中硫磺熏蒸饮片的亚硫酸盐残留均按照400 mg/kg的限度计算,则硫磺熏蒸饮片总剂量超过105 g时,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总量将超过42 mg;如果均按照150 mg/kg的限度计算,则硫磺熏蒸饮片总剂量超过280 g时,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总量将超过42 mg。因此,对于饮片剂量较大的中药处方所制备的汤剂,硫磺熏蒸饮片的使用量和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在煎煮时的溶出率,是决定最后汤剂中的亚硫酸盐残留含量是否超标的关键因素。

3.2 硫磺熏蒸饮片品种及其在汤剂处方中的使用频率 硫磺熏蒸饮片的种类较多,根据《中药材手册》、《中国药材商品学》等代表性著作记载,在贮藏过程中需采用硫磺熏蒸的药材就达65种,其中根及根茎类40种,果实、种子类14种[13-14]。而部分硫磺熏蒸饮片在处方中的使用频率也较高,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亚硫酸盐残留的限量为不得超过400 mg/kg的饮片中,山药、党参、牛膝、天麻、白芍、白术等饮片在某些医院报告的临床处方中药饮片使用频率排序中均较靠前[12]。而其余常见报道含硫的中药饮片品种如当归、川芎、茯苓、半夏、金银花、麦门冬、牡丹皮等在临床处方的使用中也具有较高的比例。因此,若不对硫磺熏蒸饮片的品种进行限制,不排除临床处方中有硫磺熏蒸饮片剂量在处方饮片总剂量中占较大比例的可能性。

3.3 煎煮过程中亚硫酸盐残留的溶出率研究 硫磺熏蒸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在提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溶出率。如陈曙等[15]对中药材白芷在煎煮、回流、渗漉和浸渍等工艺条件下进行提取得到浸膏后,测定浸膏中的亚硫酸盐残留量,结果表明,4种提取工艺所得浸膏中亚硫酸盐残留均具有一定的溶出率。

煎煮过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样品中的亚硫酸盐残留含量。如车镇涛等[16]采用离子色谱法对多种中药材经水煎煮后,药材和煎液中的亚硫酸盐残留测定结果表明,煎煮可不同程度降低中药材中的亚硫酸盐残留量,煎煮时间和煎煮容器的密闭程度对煎液中残留的亚硫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

中药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主要以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形式存在,游离态主要包括亚硫酸氢盐、二氧化硫分子和亚硫酸盐,并极易与药材中的成分发生作用而形成结合态亚硫酸盐残留。在煎煮过程中,部分亚硫酸盐残留会因煎煮过程中酸碱度平衡的变化而以二氧化硫的形态挥发而散失。因此,经煎煮后汤剂中实际溶出的亚硫酸盐残留量有所减少,然而由于处方化学环境不同、煎煮工艺条件以及煎煮容器的差异均会对煎煮后亚硫酸盐残留的溶出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煎煮中,对于一些大剂量的中药处方中亚硫酸盐残留的实际溶出量,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认以确保汤剂的服用安全。

4 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硫磺熏蒸对中药材的质量具有一定影响,过量服用还能够危害到患者的健康,国家标准已经对中药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进行了限量。汤剂在中医临床具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其组方用药多具有一定的规律,而硫磺熏蒸后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到处方的治疗效果;煎煮后煎液中溶出的亚硫酸盐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是否均能够控制在相应的安全剂量范围内,仍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和探讨。

猜你喜欢
硫磺汤剂饮片
国际硫磺市场不断走低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国际硫磺市场仍然看涨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国际硫磺市场继续上行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栀子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
多彩硫磺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