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2018-01-23 18:51唐辉一贾德红倪磊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自我认同自尊完美主义

唐辉一+贾德+红倪磊

[摘 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认同的关系,以及自我认同是否在完美主义与自尊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认同、自尊(RSES)、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CFMPS)三个问卷为研究工具对贵州师范学院200名大学生进行了统一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完美主义中的担心错误和行动疑虑对自尊有消极影响,条理性维度则对自尊有积极影响,自我认同在完美主义和自尊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完美主义性格不全是消极的,它有不利于个体发展的一面,如因担心错误而举步不前;但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做事有条理性更容易让事情成功,从而增加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尊水平,将来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中,一定要更加细致的分析完美主义对个体的不同影响,干预其不好的,发扬其优秀的一面,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自我认同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1-0059-03

《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将完美主义作为诊断标准之一,Horney指出,将完美主义看成是神经质人格的一种特质,完美主义的人会对自己提出过分严格苛刻的要求[1-2]。唐辉一等人指出完美主义的人会不断自我批评,做事力求尽善尽美[3]。佟月华和宋尚桂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完美主义的个体存在着进食障碍等一系列对心理健康不利的影响[4]。杨宏飞和张小燕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MP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并因此得出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5]。Rice和Dellw在对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发现,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6]。唐辉一等人对大学生完美主义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完美主义现状尚处于中等水平,形势不容乐观[7]。

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个体的自尊感,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自尊是影响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等一系列心理特征的重要变量。例如,高爽等人通过元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自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与 SCL-90各因子呈中度负相关[8]。唐辉一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9]。吉登斯提出自我认同概念,指的是我们自身对我们周围世界关系的独特感觉的自我发展过程[10]。简单的说,自我认同就是对自身的了解,并且认可自身的状态,认可自身的价值。叶景山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认同对个体的自尊的水平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自我认同感越高,其自尊水平越高[11]。赵云龙和赵建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大学生自我认同、组织认同和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认同对班级认同、学校认同和自尊具有直接而显著的预测作用[12]。王鹏指出,自我认同过程的特征在于个体在某一情境中对自我的评价与身份标准相一致。当自我评价与身份标准之间出现矛盾时,会引发消极的情感,完美主义者经常会感到紧张与压力,任何微小的偏差或失误都会导致很强烈的消极情感[13], 说明自我认同与完美主义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通过上述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与自我认同之间皆存在着两两相关,且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可能是通过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来对自我产生影响。但是,当前的研究对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自我认同的关系研究还不多,尤其是探究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与自我认同的三者关系的研究更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究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认同的关系,以及自我认同是否在完美主义与自尊之间起中介作用,这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以贵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99%。

2 研究工具

(1)自尊问卷(RSES)只有一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1,重测相关系数为0.51~0.75,平均为0.72。本问卷共10题,每题4个选项,其中,3、5、8、9、10题为反向计分[14]。

(2)中文Frost完美主义问卷(CFMPS),包括担心错误、条理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五个维度,共27个条目。每题5个选项,没有反向计分。本问卷5个维度(担心错误、条理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87、0.747、0.746、0.655和0.644,重测信度为0.82、0.63、0.75、0.78、0.79[15]。

(3)《自我认同感问卷》,共计19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共1个维度,其中1、2、4、8、9、12、13、14、15、16、17、18题是反向计分。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727[16]。

二 研究结果

1 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与自我认同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1可知,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完美主义各维度的得分与自尊和自我认同均呈负相关状态,即完美主义得分越高,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和自尊水平越低;其中,完美主義的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四个维度与自我认同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完美主义中的担心错误、行动疑虑两个维度与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是完美主义的条理性维度与自尊和自我认同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说明大学生条理性越高,其自我认同和自尊水平越高。自我认同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个体自我认同水平越高,其自尊水平越高。对三个两个之间的相关分析可推论,大学生完美主义对个体的自尊水平有抑制作用,自我人认同在其中可能其中介作用,进一步做多元回归分析如表2。

2 学生完美主义、自尊、自我认同的回归分析endprint

第一步以自尊为因变量,考察完美主义对自尊的回归作用,结果表明条理性维度对自尊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eta=0.230,p<0.001),说明条理性越强其自尊水平越高;担心错误维度对自尊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0.196,p<0.001),行动疑虑维度对自尊也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0.270,p<0.001),表明个体越担心犯错、行动越迟疑,其自尊水平越低。该回归模型能解释27.7%的变异,R2=0.277,p=<0.001。

第二步自尊为因变量,自我认同为自变量,考察自我认同对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认同对自尊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eta=0.357,p<0.001),说明个体的自我认同水平越高,其自尊水平越高,该模型可以解释自尊的42.6%的变异,R 2=0.426,p=<0.001。

第三步,以自我认同为因变量,完美主义各维度为自变量,考察完美主义对自我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条理性维度对自我认同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eta=0.438,p<0.001),说明条理性越强其自我认同水平越高;担心错误维度对自我认同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0.473,p<0.001),行动疑虑维度对自我认同也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552,p<0.001),表明个体越担心犯错、行动越迟疑,其自我认同水平越低。该回归模型能解释38.6%的变异,R2=0.386,p=<0.001。

第四步,以自尊为因变量,完美主义中的担心错误、条理性、行动疑虑维度和自我认同为自变量,考察自我认同感在完美主义与自尊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结果发现:回归方程显著(R2=0.451,p=<0.001),模型解释力为45.1%,说明增加了自我认同这一变量后,模型的解释力增加了17.4%,而担心错误、条理性、行动疑虑三个维度对自尊的回归不显著,说明完美主义对自尊的影响被自我认同完全中介掉了。

综上所述,大学生完美主义中的担心错误、条理性、行动疑虑三个维度对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认同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回归方程为:

Y=0.102*A-0.059*B-0.109*C+0.291*D+55.290

(注:Y为自尊;A为条理性;B为担心错误;C为行动疑虑;D为自我认同)

三 讨论

本研究通过利用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自我认同三个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完美主义中担心错误、行动疑虑与自尊和自我认同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了与上述讨论一样的结果,担心错误、行动疑虑维度对自尊有消极影响,自我认同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与我们前期的假设是一致的,完美主义的个体由于更多的担心犯错误,行为总是举步不前,因此会降低对自我的认同感,从而降低自己的自尊水平,说明完美主义对个体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将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发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提高其自我认同和自尊水平。

但是,本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结果,完美主义对个体的自尊和自我认同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的,相关分析发现完美主义中的条理性维度对自尊和自我认同有显著的正相关,回归的结果与上述发现一致,条理性维度对自尊有积极影响,自我认同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任丽和刘爱书等人对完美主义进行的区分,把完美主义分为积极完美主义和消极完美主义,积极的完美主义性格对个体有积极的影响[17]。完美主义中的条理性可能是积极完美主义中的一个因素,做事有条理有计划,更容易将事情做好,从而提高对自我的认同感和自尊感。将来的教育工作中,不要对于完美主义一棍子打死,要看到完美主义性格中积极的一面,并且要主动培养完美主义中积极的一面,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未来的研究中,也要进一步去区分积极完美主义和消极完美主义,要对比分析它们两者对个体不同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 心理科学, 2004, 27(4): 943-945.

[2]Horney K. Neurosis and human growth: The struggle toward self-realizationNorton[J]. New York, 1950.

[3][7][9]唐辉一, 丘霞, 陈嫒, 等. 大学生完美主义现状及其对孤独感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10): 1577-1579.

[4]佟月华, 宋尚桂. 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 自尊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6): 404-406.

[5]杨宏飞, 张小燕.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9): 647-648.

[6]Rice K G, Dellwo J P. Within-semester stability and

adjustment correlates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 scale[J].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2001, 34(3): 146.

[8]高爽,張向葵,徐晓林.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

1499-1507.

[10]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133.

[11]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05:335-337

[12]赵云龙.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模型[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 13(1): 80-83.

[13]王鹏.基于情感社会学视角的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J].天津社会科学, 2014(2): 75-79.

[1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 1998.

[15]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16]李义安, 娄文婧.自我认同感量表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2): 181-182.

[17]任丽,刘爱书.完美主义者对不完美图片的注意偏向[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4): 541-544.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认同自尊完美主义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完美是个坑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标定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炫耀性消费对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