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穷窝换个活法

2018-01-24 10:12王法
当代贵州 2018年3期
关键词:从江县土布搬迁户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法

贵州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逐户落实就业资源和脱贫措施,实现劳动力在城镇充分就业,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

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省贫困山区“拔穷根”的根本办法。贵州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要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一仗。

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进入“十三五”时期,贵州结合人多地少的特殊省情,坚持以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人口承载容量大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和县城为主进行城镇化集中安置,让搬迁群众能够实现更好发展。

2017年,贵州下达搬迁计划76.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6万人,建设安置点251个,要求新建项目全部实现城镇化集中安置。

搬出穷窝子

1月9日,记者在厦蓉高速公路雷洞服务区见到潘晓祝、王雨婷夫妇。

世世辈辈居住在从江县加勉乡的潘晓祝夫妇,去年9月搬迁到洛贯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万户侗寨安置小区。在社区服务中心和贵州高速公路集团公司的帮助下,潘晓祝夫妇通过招聘“夫妻岗”员工的方式,12月被聘到服务区当保安和保洁员,每人月工资1600元。

“这都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说起搬出“穷窝子”后的新生活,潘晓祝告诉记者,以前在加勉乡主要靠种田和养猪为生,每年满打满算也只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如今每年收入能拿到4万多元。

从江县委书记张广渊说:“从江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切实把搬迁对象、搬迁方向、支持政策搞精准,做到有效衔接。实现搬迁群众能就业、稳得住、能致富。”

2017年,从江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96户9358人,其中县内安置1946户8758人,跨区域搬迁150户600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去年8月,贵州省提出按照“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原则,进一步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

在脱贫攻坚中,贵州坚持以贫困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精准锁定搬迁对象。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界定迁出地区域条件和搬迁家庭个体条件,以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先后组织12万人次进行三轮自下而上的全面排查,精准识别出“十三五”搬迁对象。

截至2017年12月底,全省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5万搬迁对象全部迁入新居,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有8万人搬迁入住,其余68万搬迁群众将于2018年6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

走出新路子

漫步在贞丰县者相镇土布小镇,一幢幢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房整齐排列,搬迁到这里的老人们正在家门口休憩,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

土布小镇是贞丰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贞丰县把搬迁到小镇的织娘、绣娘组织起来,成立“巾帼示范基地”,同时对编织好的土布由文化企业进行升级打造,提升品牌,对外销售。

记者见到布依族搬迁户饶大芬时,她正在纺线织布。两年前,原本住在大山深处的饶大芬搬进了土布小镇,现在的她已成为小镇上一家民族文化旅游扶贫公司员工。

“我们以前在深山里编织土布都是用来给自己做衣服,现在是给企业织布,每天固定有100元左右的工资。”饶大芬说,同样是编织土布,如今有了固定的收入,旧手艺走出了新路子。

在黔东南,以前在浙江省温州市打工的从江县秀塘乡打浪村村民王树习,2016年12月搬到从江县美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后,在社区开了一家小卖部,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就在不久前,“老王移民生活用水用气服务中心”也正式开始营业。

“新路子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好。”王树习说。

水城县海坪安置点海坪彝寨的搬迁户安秀书,以前在地里辛苦地做农活一年也只有3000元—4000元的收入,现在靠祖上传下来的刺绣手艺,每个月就可以有平均2000元左右的收入。

搬出来,走条新路,换个活法。“贵州省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逐户落实就业资源和脱贫措施,实现劳动力在城镇充分就业,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办公室主任朱晓焰说。

过上好日子

走进紫云自治县大营镇百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绿荫环绕,宽敞干净的道路,一排排漂亮的小楼房,小孩子在广场上追逐打闹,几位大爷聚在门前闲聊……

贵州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过上了城镇化生活。图为三都自治县移民新村搬迁户正在挂灯笼。(张铸 / 摄)

说起以前的住所,今年77岁的搬迁户徐帮伍颇有感触:“老家交通很不方便,到处都是陡坡。”徐帮伍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儿媳妇都在外面打工,两个孙儿也在县城读书,自己一个人在家,腿脚不便,出行很困难,家里人很不放心,“现在搬过来好了,周围都是平地,走亲访友也方便。”

同样是百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搬迁户张小凤,2017年8月搬过来后,开了一家小卖部,维持自己和孩子的日常开销,“以前在外地打工不仅辛苦,还总是入不敷出,家中的老人小孩也无法照顾,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贵州深入总结过去易地扶贫搬迁经验,结合贵州人多地少特殊省情的情况,决定以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人口承载容量大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和县城为主进行城镇化集中安置,能让搬迁群众实现更好发展。

惠水县为解决好“搬出怎么办”问题,积极创新形成了“盘活三地、衔接三保、统筹三就、建好三所、用活三制”的“五个三”机制,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成为了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惠水经验”。

在正安县,根据“五个三”思路,完善易地扶贫搬迁中水、电、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做好群众、环保等相关工作,提前谋划贫困户的就业安置。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标。如何做好搬迁后的文章,比搬迁本身更重要。为保障群众搬迁后的生活,贵州各地积极思考,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搬迁群众在新房住得舒心、安心、放心,真正过上好日子。

猜你喜欢
从江县土布搬迁户
三民文化村里的土布博物馆
水天一色梯田美
梯田稻熟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贵州从江:“铁牛”助农春耕忙
臧学万
江南色织土布的现状分析以及纹样探索创新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杭州市土布文化产业化发展个案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