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集古之文献 坚定文化自信

2018-01-24 10:12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8年3期
关键词:黔南编辑出版文库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思瑾

贵州2016年3月启动《贵州文库》编辑出版工作,2017年12月27日首批书目正式发行。这项工程是贵州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发展软实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历史需要。《贵州文库》有何特色?其编辑出版工作有何意义?如何彰显贵州人文精神?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了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贵州文库》总纂顾久。

填补贵州古籍文献经典集成出版空白

顾久:贵州历史文化和多民族文化藏量丰厚,自秦汉以来就有大量文献遗存,特别是明朝初年贵州建省至新中国成立的500多年间,更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和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贵州建省时间较晚,长期缺乏对文献典籍的发掘整理。至清朝,有田雯编纂《黔书》,主要述置黔地沿革、风土人情;至民国,有任可澄发起成立贵州通志局,主持编纂《黔南丛书》,当时国家正值积贫积弱、外寇入侵,编纂者们认为地方文化保存是未来民族强盛之基础,尽管征访工作艰难,《黔南丛书》仍集中保存了贵州明清时代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著述。

2009年,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曾组织了文献会专家学者将《黔南丛书》重新点校出版;2014年,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又完成《续黔南丛书》《民国贵州文献大系》《贵州通志》《近代贵州稿本影印丛书》的编纂出版和统稿工作。这次启动的《贵州文库》编辑出版工程,是贵州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出面,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出版贵州历史文献,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专家最多,将填补贵州省文化发展史上古籍文献经典集成出版的空白。

顾久:与全国相关出版物相较,贵州的古籍文献数量相对中原地区较少。但贵州特殊的地理气候,决定了贵州人定耕、畜牧和现代山地农业等多种谋生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因此贵州既有跟儒学一致的精神境界,也有原生态的祖宗崇拜、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等等精神思想,同时民间还遗存着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民族文化是贵州历史文化的重大特色,若将贵州作为人类学的一个样本点,这个样本点是非常多彩的。

《贵州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除了汉文文献,还有少数民族文献。汉文文献包括黔籍人士的著述与客籍人士在黔的著述,少数民族文献则包括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用汉文记载的少数民族文献和少数民族口传文献,这方面书目的收集、整理、翻译过程也将花费不少人力。

举凡贵州传世典籍皆将荟萃于此

顾久:古籍编纂,按传统常遵“经史子集”四部为之。观贵州所存古文献,“史”“集”二部较多,而“经”“子”二部较少,因此,此番出版工程不按古法,举凡贵州历史上的传世典籍,无论其分类归属是“经”是“史”是“子”是“集”,皆将荟萃于《贵州文库》中。

《贵州文库》出版工程自2016年3月全面启动,计划未来5年重点收录贵州自有人文典籍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经典文献遗存,拟投入四五千万元经费,编辑出版400余种(册)。2018年,《贵州文库》计划编辑出版点校本21种55册、影印本12种56册。

《贵州文库》将本着“精选精编精印”原则,系统发掘、整理贵州历史文化资源,尽量收录从先秦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贵州籍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非贵州籍人士在贵州工作生活期间的代表作品,以及其他涉及贵州内容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品,形成贵州历史文献的经典集成。

近一年以来,《贵州文库》编委会成立了总览组、总纂组等部门。除了专家学者而外,大家请来了在图书馆编过贵州古籍文献目录的工作人员,以及安顺学院、贵州大学等对古籍文献有研究的工作者一起组成工作组进行整理。

《贵州文库》已完成包括整体规划、编纂体例、书目整理在内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整理筛选出的书目从时间跨度上涉及到民国时期、清代、明代及以前,从内容上广涵文学、经济、地理、艺术等各个方面。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书目,随着对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的逐步深入,编纂组还将发掘发现更多、更好的有关贵州的古籍文献。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贵州文库》总纂顾久。(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汪枭枭 / 摄)

凸显“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

顾久:《贵州文库》的出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点校整理,二是影印。

点校本难在整理,需要点校者具备深厚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功底;标点校勘则更难,标点校勘需要逐句逐字理解原义,实际上也是对古籍的一种注解,不是文字注解而是符号注解,这不仅对文献版本要求更高,还需要点校者纠正沿袭多年的句读谬误,揭示文献本义,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这样的过程非常漫长。

相对而言,影印方法可避免出错。但影印对文献版本要求较为严苛,须遴选版本价值方面有代表性的善本、孤本、稿本等珍本为蓝本,来做仿古线装影印本出版。这样的过程虽相对轻松,但仍不易。

当前,贵州倡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如果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应,“天人合一”类似于道家的无为不争、崇尚自然,“知行合一”恰好与儒家的舍我其谁、勇猛精进匹配。“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还与如今贵州坚守的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相对应。

从清嘉庆年间《黔书》的编纂出版,到民国战乱时期《黔南丛书》的对古文献的保存,不同历史境遇下无数黔地文人史官拥有广阔的心胸气度,克服时代局限,编纂系列文献以存留传承贵州这块土地上极具特色的文化。今天《贵州文库》的出版,更凸显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精神引领。我希望在编辑出版《贵州文库》期间,能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编纂与出版,并以此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猜你喜欢
黔南编辑出版文库
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现代化研究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谱写赶超跨越、繁荣发展新篇章
山水黔南
《宋代登科总录》编辑出版杂谈
关于编辑出版的现代化探索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扎实推进
读书利器“文库本”
日本的“读书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