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精神扶贫” 力争“精彩脱贫”

2018-01-24 10:12李梅
当代贵州 2018年3期
关键词:绥阳县贫困户攻坚

文_李梅

绥阳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将“精准扶贫”与“精神扶贫”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精彩脱贫”。

绥阳县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全覆盖。图为李梅(前一)与同事在宣讲路上。(丁本俊 / 摄)

绥阳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把“精准扶贫”与“精神扶贫”有机结合,“春季攻势、秋季攻势”连战连捷、“大比武”成效明显、“决战40天”如火如荼,全县脱贫攻坚成效突出,贫困镇、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脱贫产业不断发展,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宣讲传播好政策脱贫攻坚氛围浓

立足队伍宣讲,传播好政策,为脱贫增“底气”。充分发挥“红色义务宣讲团”“好声音·小喇叭”“新时代农民讲习队”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结对帮扶大走访,紧紧围绕“大扶贫”战略,宣传“1+10”文件等政策。

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挂帮乡镇,县直机关干部深入脱贫攻坚挂帮村,乡镇挂村领导深入村组,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道德模范、老党员、老干部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日常宣讲,让每一户贫困户都知道自己“因什么致贫”,能享受哪些贫困政策,具体从哪些渠道获得帮扶,坚定脱贫之志。

小关乡易地扶贫搬迁户李书伦不知道易地扶贫搬迁中的“一户一就业”政策,不愿意搬迁,县委宣传部文产办主任夏斌多次上门向他详细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李书伦最终同意搬迁并拆除老房子。枧坝镇脱贫户黄勇之前因痛失爱子10余年萎靡不振,经县纪委帮扶后,重新挑起家庭重担,成为村民效仿的脱贫“样本”,县委宣传部把他的脱贫之路拍摄成微电影《蜕变》,引起极大反响。

营造环境氛围,唱响主旋律,为脱贫增“正气”。一方面,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农村建设宣传列入日常重要工作,定期更新和维护宣传栏、展示牌,设置与时俱进的宣传标语、生动活泼的宣传海报、系统全面的宣传展板,全方位展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效;另一方面,各乡镇、村组利用调频广播进行有“声”宣传,各单位充分利用LED显示屏滚动宣传,在主要公路沿线、人员密集场所等绘制文化墙,设置民俗风情、典故传说、名人文化等特色文化展板,张贴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的谚语、警语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等公益广告,以国画、楹联等形式,把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出去,形成“扶贫先扶志”“富口袋必先富脑袋”的舆论氛围。

技能培训练本领典型引领聚能量

注重技能培训,练就真本领,为脱贫增“才气”。绥阳县始终把“扶智”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将产业扶贫与园区发展相结合,将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与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就业技能培训,实现贫困户技能培训全覆盖。

全县各部门先后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家政、电工、挖掘机、汽车驾驶、服装裁剪等技能培训;各乡镇结合实际,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

宽阔镇贫困户陈开明在老党员熊洪远的帮带下,学习中蜂养殖技术,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2016年顺利脱贫并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带动8户贫困户养殖中蜂脱贫。

注重典型引领,凝聚正能量,为脱贫增“骨气”。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主题,深度挖掘勤劳致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

召开“诗乡先锋”表彰大会,对5个“脱贫尖兵”党组织、10家“社会帮扶标兵”企业、10名“脱贫尖兵”进行表彰。

大力宣传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驻村干部苏远清、吴皓、娄伦飞、郭毅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引起共鸣、形成共识,凝聚和激发扶贫济困的强大正能量。

创新载体搭平台文化塑魂强底气

创新宣传载体,搭建新平台,为脱贫增“财气”。绥阳在创新宣传载体和方法上主动作为,将精神扶贫作为产业发展的“有形推手”。组织电视台、“绥阳发布”开辟脱贫产业产品宣传“高速通道”,重点宣传推介辣椒、金银花、蜂蜜等特色产品。

截至目前,先后对募阳黑猪、茅垭黔北黑猪、温泉稻田鱼、宽阔蜂蜜、太白方竹笋等40多种脱贫“产品”进行宣传报道,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关注度,促进山货出山、山货进城、山货上网。

蒲场镇种植的百香果挂果以来,县委宣传部主动与商家对接,组织媒体先后进行了1次主题宣传、3次新闻报道,吸引大量市民采购,产品供不应求。县旅游局局长钱洪艳通过微信朋友圈,帮贫困农户促销土蜂蜜,仅一天就卖出150斤,解决了贫困农户有“好货”无“销路”的难题。

组织文艺展演,丰富文化生活,为脱贫增“士气”。绥阳以“文艺扶贫”为切入点,以弘扬诗乡历史文化、“三线”红色文化精神为题材,主动策划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精品力作。

组建文艺宣讲队,开展“送戏送文化送电影”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扶贫攻坚主战场采风,把勤劳致富故事通过歌舞、戏剧、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舞台,提振群众精气神。在《绥阳报》开设“文军扶贫”专刊,以诗歌、小品等方式宣传党的好政策,用艺术鼓舞干部职工和贫困群众一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通过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全覆盖。太白镇通过文艺汇演等形式开展“三思三变·感党恩”活动,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又实现了对贫困群众的“士气”提振和“感恩”教育。

脱贫攻坚需要产业、项目、资金,更需要“精神”和“意志”,只有真正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将“精准扶贫”与“精神扶贫”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精彩脱贫”。

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精神扶贫”文艺汇演现场。(丁本俊 / 摄)

猜你喜欢
绥阳县贫困户攻坚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绥阳县老年大学临时党委正式挂牌成立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绥阳县委离退局到伞水村开展帮扶工作
绥阳县召开2016年关工委全委(扩大)会议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