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开拓融合发展富民新路
—— 访贵州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黄勇

2018-01-24 10:12王法
当代贵州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城乡农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现,贫困人口要稳定摆脱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依赖乡村的发展和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如何认识乡村振兴战略对贵州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贵州可从哪些方面着力?

城乡收入差距的倍数逐年缩小

黄勇:农业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连续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2010年以来,贵州把“三农”工作放在全省主基调、主战略的背景下来谋篇布局,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一批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形成,打造了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山区特点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路子。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水利、通信、住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口能力建设加快,农民收入增长较快。近几年来,通过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等措施,使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也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升。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尤其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制度进一步创新。

黄勇:居民家庭收入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改革开放近40年来,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很长一段时期呈现出日趋扩大的趋势。200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民人均收入的3.73倍,2006年为4.59倍,达到城乡收入差距的峰值。但从2006年以后,随着发展特色产业、外出务工、转移性收入等多种途径来增加农民收入,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有所收缩的趋势。2006年以后,全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倍数逐年缩小。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2.74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民人均收入的4.07倍;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742.62元和8090.28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的3.31倍。

通过改革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黄勇:“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的弊端,突破了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限制,放活经营权,集聚分散的资源为市场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从而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这些发展模式提高了山地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有利于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培育与发展。通过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各种资源入股优势经营主体,变为贫困户持有的股权,通过获得的股权收益脱贫和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变“输血”为“造血”式的扶贫,从而有利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另外,通过产业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也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实现增收。图为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正在产业扶贫工程中药材基地为党参除草。(雷云 / 摄)

黄勇: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所有权不得流转,这就明确了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的公益性。这首先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的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让市场自觉形成一种完善的交易秩序,尤其要建立县一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这个市场应该建成政府主导、服务三农的非盈利性机构。通过市场化的配置方式,让土地的经营权向效率高的能者集中,有助于实现土地集约化,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从而提升农业生产力。

开拓融合发展的富民新路径

黄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现,贫困人口要稳定摆脱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依赖乡村的发展和振兴。

把现代产业培育好,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服务,深度挖掘资源和市场潜力,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做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服务上优先保障,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和差距。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扶贫手段,完善“三农”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

黄勇: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要将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促使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道路、信息、网络、电力等基础投入向农村和贫困村延展,促进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发展。

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倾斜力度,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方面为贫困村给予更多保障,尤其是要消除影响贫困地区在城乡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的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使城乡要素能够高效流动。

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要统筹谋划,努力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业产业与休闲旅游、加工工业、城镇建设的融合发展,着力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使贫困户可从二三产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入,逐步走出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业互动发展的富民新路径。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城乡农业
国内农业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韩明年人均收入有望破三万美元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研究生全面收费背景下应届生考研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