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串起美丽山乡

2018-01-24 10:12冉阿建
当代贵州 2018年3期
关键词:村村通蜜柚农村公路

文 /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冉阿建

修成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2017年底,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村村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通客运”的省份,为广大农村带来人气、财气。

贵州省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比高达93%,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特殊的地质地貌,决定了贵州农村公路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年年五谷丰,就是路不通;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路不通,曾是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之一。

近年来,贵州在“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上大做文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7年底,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村村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通客运”的省份,为广大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凝聚了民心。“修成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循环效应正得到切实发挥。

一通带百通

“现在路修好了,极大降低了水果运输成本。村里的蜜柚不仅不愁销路,还走出贵州,卖到广西、福建、山东等地。2017年,仅山东的一笔订单,就达到了60多万斤。”在黔南州荔波县城至王蒙农村旅游公路上的拉岜蜜柚交易中心,拉岜村党支部书记覃树友说起现在的改变,喜形于色。

拉岜村位于荔波县玉屏街道办事处,离县城7公里,是远近闻名的“蜜柚村”,蜜柚种植面积超过一万亩。

过去,进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道,大货车无法通行,每到蜜柚采摘时节,只能用小货车分批运送,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拉长了运输时间,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蜜柚滞销。货物运不出,村民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苦日子。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能力,荔波县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公路建设,对农村公路进行提级改造。拉岜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这条旅游公路每年能为我们节约运输成本近400万元,现在村民都种上了蜜柚,全村年产量超过1000万斤,人均收入1.1万多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覃树友说。

要想富,先修路。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修路尤为重要。

2013年,贵州启动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贵州又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

经过数年的努力,贵州农村地区的交通环境得到巨大改变。截至2017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16万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成为西部第1个、全国第14个实现建制村通畅的省份。

水泥路进了村,最大限度激活了农村发展要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因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力助推全省减少贫困人口700万人。

要“通”更要“安”

路通了,管理也要跟得上。

在省级层面,出台了《贵州省公路条例》《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并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在市县层面,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黔东南州出台了《黔东南州农村公路条例》,遵义市出台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考评办法》,剑河县出台了《剑河县通村油(砼)路面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办法》《剑河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扬表示,贵州省“四好农村路”工作实现了由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进入到“有法可依、依法建管”新阶段。

“山区脱贫苦无路,守着财宝难致富。大家齐心修通路,人人有责来管护……”在遵义市湄潭县农村公路边,类似的农村公路管护的标语随处可见。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养护关乎着道路品质的长效。

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市(州)成立了公路处,县(市、区)成立了公路管理所或农村公路管理局,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交通管理站,构建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队伍保护体系。

加大创新力度,探索农村公路管理“大数据”手段应用。以黔东南州为试点,推行采用自动化快速检测设备,对农村公路进行路况检测和基础数据采集,开发路网、路况、资产、工程、路政、安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平台,建立了农村公路数据中心,促进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转型升级。

坚持改革创新。贵州先行先试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采购模式,规定农村公路工程的承建方不仅要负责道路建设,还要负责通车后5年的养护工作,激发了狠抓质量的内生动力。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赫然在列,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一项创新举措。

网约车进村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公交。”如今,随着农村公路网络的逐步完善,这样的场景在农村越来越常见。

黔东南州雷山县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腹地,境内峰峦起伏。尽管在2015年底,雷山县就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沥青)路目标,但是由于村寨多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居住较为分散,群众出行难、乘车难问题依旧较为突出。

客运车经过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

为解决这一问题,雷山县交通部门大胆创新,“无中生有”研发出农村出行服务平台——“通村村”智慧交通APP,解决了村民出行“死等”车的历史。

“我们这个‘通村村’便民乘车服务点,辐射人口有2800多人。平均每天各种出行数百人次,节假日还会猛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村委会主任文旭介绍,以前村民出行不知道车辆信息,不管天晴还是下雨,只能靠等,有时一等就是半天。现在通过APP,可以查看车辆位置、座位数、到站时间等信息,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有效解决了农村客运班车实载率低的问题。

雷山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杨胜刚介绍,“通村村”APP分为用户端、司机端和管理端,由县汽车站监控中心统一调度。通过APP,用户可以呼叫班车、出租车以及包车,实时查看车辆行车地图、车牌号、站点等信息。

目前,雷山县“通村村”APP总注册用户数已超过万人,累计提供信息服务12万次,完成500余次校园巴士任务,平安接送学生近9000人次。同时,为群众提供了700余次包车服务,近10万次车辆通行数据服务,为农村群众节省出行时间近万小时,淡季客运载客率由67.8%上升至76.3%。

利用大数据,运营好农村公路。贵州创新“一片一组织、一线一主体”“一车多线、一线多点”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运营模式推动农村客运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农村运输组织化程度。

“走得通、留得住、有效益”,贵州开展“村村通客运”攻坚行动,截至2017年底,全省21817个建制村已全部实现通客运,成为继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等省市后,全国第10个、西部第一个实现100%村村通客运的省份,农村客运市场得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

猜你喜欢
村村通蜜柚农村公路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大埔建蜜柚产业园助推乡村振兴
“柚”一年老家的味道
第一次包蜜柚
遵义:顺利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
关于我台站将MMDS做为应急信号源的实际应用
贵州省修文县东门分社 六措施促“村村通”发展 活机率走在信合营业网点前列
密柚催红苗家人
安徽局积极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