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促脱贫

2018-01-24 10:12任廷会
当代贵州 2018年3期
关键词:贵阳市阵地攻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贵阳市凝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进、同频共振。

贵阳市以创新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以低收入困难村为重点,着力在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活动阵地建设、活动载体塑造等方面下功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建强基层党组织

时值深冬,走进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青山绿树映入眼帘。依山傍水、民风淳朴的王岗村是贵阳市2017年度最美村庄。

“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赶早市采购当日食材,9点准时开门营业。”王岗村村民花兴江说,这10来年,不变的是生活模式,变的是生活水平。

短短几年时间,花兴江从一个普通的打工族变身为年收入数十万的农家乐老板;王岗村则从贫困村变为“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全村人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到超过1.4万元。

王岗村旧貌换新颜,得益于找准了抓党建促脱贫的转型之路,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王岗村党支部结合布依族民俗饮食文化特色,总结出一套抓班子、带队伍、为民服务、带民致富的基层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围绕“盘拢民心、盘亮资源、盘活产业”三盘,“忠心、真心、良心、公心”四碟,让村民端上“饮水、住房、就业、出行、上学、医保、上网、文化活动”八大碗。“王岗村坚持以党建创新连接民心,以党建引领推进强村富民,只有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才能聚党心赢民心。”谈起转型之路,王岗村村支书花全感慨万千。

“三盘四碟八大碗”是王岗脱贫致富的特色名片,也是贵阳市抓党建促脱贫的生动实践。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市严格按照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标准,把干部放在最合适的岗位。

找准航向,需要“头雁”领航。贵阳市着力加强党员培训、建强村党组织,筑牢脱贫攻坚堡垒。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贵阳步伐坚定、思路清晰、成果丰硕。

强化教育培训。对于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内容重点围绕城乡“三变”、抓党建促脱贫、富美乡村建设等专题,2017年全市共培训村党组织书记1700余人次。

创新学习方式。贵阳市以“3+N”模式,进一步规范党支部主题党日的内容、形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对党员进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等知识培训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实施“党员创业带富”计划。从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党员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村57个、示范项目61个、示范合作社41个。

强化阵地建设

在波光滟滟的红枫湖畔,清镇市百花社区石关村农家小院宁静悠然、党建文化墙美观别致。“环境卫生,从我做起”“讲文明树新风”……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这样的风景,在清镇市随处可见。近年来,清镇市不断规范统一上墙制度,优化阵地功能建设,大力提升阵地内外形象。对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室等8室进行统一布局。

“阵地功能建设重在推动村级形象和环境提升,以逐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清镇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廖梓阳说,清镇市以“双整治一规范”为抓手,推动村容村貌由内而外延伸整治,2017年共投入1400万元重点打造了32个示范阵地。

清镇市在阵地功能建设上取得的成效,是贵阳市推动阵地建设落地见效的体现。为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提升党建服务能力和工作成效,贵阳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阵地建设。

按照“特色更加鲜明、功能更加完善”的要求,“整合资源、打捆使用、综合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常态化对全市村级综合楼进行改造提升。

贵阳市明确村级综合楼的功能布局,必须达到党性教育、服务发展、议事决策等六项基本功能,全市各地结合实际拓展了群众工作站、村史陈列室、脱贫攻坚作战室等功能。同时围绕党建活动中心、食堂、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六类基础设施及其他N种基础设施,探索乡镇机关“6+N”基础设施建设,为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创新活动载体

“勤奋、能吃苦,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帮扶我们。”

“带领大家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

在贵阳市开阳县久场村,问起脱贫攻坚红色小分队,村民们赞不绝口。

久场村,距开阳县城约两小时车程,是一个贫穷偏远的村寨。2017年初,久场村被列为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久场能否脱贫,是全县乃至全市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卡点。

贵阳市2017年度最美村庄:乌当区王岗村鸟瞰。(贵阳市委组织部供图)

为了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贵阳市质监局、第五中学派出两名驻村干部,与开阳县五家县级帮扶单位各推荐一名干部组成小分队进驻久场村,与村民同吃同住,访民情、谋思路、出实招、挖穷根,在田间地头、村民家中,随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驻村小分队致力于选骨干、管队伍、建机制、育产业,为久场村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为真正找到制约发展的症结,小分队用脚步丈量民情,创新摸索出“五问三算”工作法,即问家庭人员架构、掌握技能情况、外出从业状况、发展产业意愿、政策掌握情况,算收入账、支出账、脱贫账。摸清情况后为村民量身定制扶贫方案,随即明确了“一村二带三场四园”产业发展布局。

随着扶贫产业紧锣密鼓地推进,小分队还探索了“无变有、小变大、大变精、旧变新”的“四变法”。盆景产业从无到有,葡萄和青脆李产业由小变大,茶产业规模由大变精,发展模式的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由旧变新。

短短几个月,久场村低收入贫困户已退出286户1005人,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示范村”。久场村“五问三算”工作法、“四变法”是基层党支部开展创新型党组织创建,突出实践特色,增强脱贫攻坚活力的一个缩影。

创新载体激发活力,才能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面从严管理驻村工作队伍,贵阳市委组织部创新探索了“五六七”驻村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当好“政策宣传员、致富领航员、矛盾调解员、党建指导员、民生服务员”大比武,坚持精准化选派、常态化培训、全局化帮扶等“六化”工作法,提升帮扶干部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对“打掩护”“圆场”等7种履职不力或执纪不严的情形进行整改惩戒。

在产业发展上,贵阳市以党建引领“三变”改革。以人民为主体、以股权为纽带、以产业为平台、以企业为龙头、以小康为目标,全面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依托城乡“三变”,组建了19个联村党委,覆盖105个村居党支部,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增加了城市、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收入。

猜你喜欢
贵阳市阵地攻坚
微者“微”乎?——渭滨区依托小区微阵地获得城市大和谐
书屋“小阵地”教育“大课堂”
无限追踪(二)
按图索骥
夕阳下的鸟影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