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8-01-24 11:13何青宝
中国林业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沙棘青海省发展

何青宝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实验林场,青海 海东 810900)

当前青海省沙棘产业在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资源利用率不高,产品缺乏加强深加工能力等,不能发挥出沙棘原料应有的经济效益,对农户种植沙棘的热情造成了不利影响,阻碍了全省沙棘产业发展的进程。因此要认清青海省沙棘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推动沙棘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1 青海省沙棘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青海省沙棘种植规模越来越大,面积达到了15.73万km2,占森林总面积的4%,且沙棘品种也很多,主要包括中国沙棘、肋果沙棘、西藏沙棘及大果沙棘等。20世纪末期,青海省开始发展沙棘产业,但是因为存在投入的资金不足,科研力度薄弱,品种单一等情况,所以沙棘产业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但是青海省区位优势明显,沙棘资源丰富,对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政府部门也把沙棘产品作为特色产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 青海省沙棘产业发展的问题

2.1 沙棘资源利用率低

青海省沙棘资源利用率不高,分散在全省多个市县,其中天然沙棘林一般分布于偏僻沟谷山坡,采摘难度较大,而人工沙棘林以薪炭林为主,采取粗放经营模式,雌雄株比例不合理,单位面积产果量不高,一些沙棘林地盖度高,进入困难,不能进行利用[1]。整体上看青海省沙棘资源发展中主要采取生态型培育方式,未实现高产复合型开发利用,超过60%沙棘资源还未被利用。由于青海省沙棘资源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无论是利用还是管理都与产业发展要求相差较大。

2.2 沙棘仍以初加工为主

青海省沙棘产业发展虽然有30多年,但是因为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不重视科研工作,导致存在品质单一、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20世纪初青海省开始发展沙棘加工业,包括沙棘果汁、饮料等,由于产品市场营销不畅,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出现了转产、停产等情况,让沙棘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如青海清华博众公司、康普德公司等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沙棘精深加工,提升沙棘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全省沙棘产业发展。然而在资源培育、利用、科研等因素影响下,还不能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3 青海省沙棘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政策,推动沙棘产业发展

①稳定林权,让林权所有者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发,通过法律的途径让林权更加稳定,避免沙棘林所有者权益受损,防止随意变更沙棘林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2]。政府要鼓励林权所有者科学合理流转沙棘林承包权与经营权,采取统一集约的经营模式,促使沙棘林具备更强生产力;②逐步拓展建设资金筹措途径,重视建设沙棘林基地,对于积极营建沙棘林的,应该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③大力发展沙棘产业龙头企业,既推动沙棘产业快速发展,还要实现农牧民增收的目的。青海省应该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公司带农户、农户连基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的龙头企业,为沙棘产业发展走特色化道路创造有利条件;④政府要加快沙棘基地建设、沙棘果收购点建设步伐,在贷款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3.2 推广先进适用科学技术

高度重视科技的重要性,广泛推广运用新技术,并积极同常规技术间融合,加强点上示范与面上覆盖的相结合。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品质和种植效益,应在生产实践中广泛推广运用优质良种苗木繁育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深加工技术与保障技术等,从而使得相关技术转变为生产力[3]。另外,对机械化采摘问题进行重点解决,从而有效确保产业做大做强,集结各方技术力量,重点研究培育出特色的沙棘品种,对进一步延长采摘期,有效解决成熟劳动力缺乏的现状,总结出一套可操作的采摘模式,针对性筛选技术方法,并逐步形成配套技术优势。深入总结分析标准化栽培经验,逐步形成最佳栽培、采摘模式,以基地建设为中心,在整个青海省予以广泛推广运用,全方位覆盖,整体提高,使得技术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3 打造“高原沙棘”品牌

强化沙棘产业科技研发水平,以此来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首先,积极同青海大学、农林科研院校、生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积极借鉴其技术优势,有效研发出沙棘新产品,促使沙棘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其次,政府机构应激励龙头企业设立科研机构,开展自主研发与自主创新,以此来增强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最后,还应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的开展,灵活运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对青海沙棘产品及产品生产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人文优势予以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同时,鼓励企业广泛参加“环湖赛”、“清真食品节”、“品牌推介会”、“青洽会”等各种活动,打响“高原沙棘”知名度,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3.4 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借助青海相关优势,把沙棘产业纳入到青海省特色林果外销平台中,采用产业链式招商模式,重点扶持和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型投资上、加工集团和工商企业到青海来发展沙棘产业[4]。尽力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产加销相结合、品牌支撑、标准化生产的特色沙棘产业体系,逐步构建成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支撑,形成贸工农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新局面。鼓励龙头企业设立科技示范基地,在科技推广体系中切实发挥自身带动、辐射的效能。构建出口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外向型农业产业体系,设立集散中心、农产品出口边贸市场,使得沙棘产品深入到国内外市场,并同国美外出口贸易管理组织、认证中心进行频繁的交流与沟通,对技术相关问题进行协调处理,以此来使得青海省构建成独特的沙棘出口基地,促使青海省沙棘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对于青海省而言,发展沙棘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不仅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和治理水土流失问题,而且还能够促使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青海应借助先进的产业技术,对沙棘产业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独特的生态优势,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猜你喜欢
沙棘青海省发展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沙棘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人物志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沙棘林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