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2018-01-26 15:43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句型语法教材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陈 剑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二级语言知识目标中明确建议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同时,也明确给出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法项目。小学阶段的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法规则、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语法及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设计情境主线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设计一条情境主线,就能够规避语法学习与操练时的枯燥无味,学生始终在整体的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使用语法。例如,教学A party的Grammar time部分主要呈现的语法项目是be going to句型,包括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陈述句以及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教师在教学该部分内容时,找到了一条以Children’s One Day Activities为话题的教学主线,并将该情境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得本单元的语法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本堂课的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步骤一:回顾教材中Children’s Morning Activities

教师使用句型“What are the children going to bring to the party?”提问教材中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使用be going to结构的句型进行回答。随后,教师提问“When can we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be going to’?”,鼓励学生打开思路,深度理解该句型结构的主要功能和用途。师生共同做出如下总结:If we want to talk about plans,we can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be going to”?接着,学生踊跃说出他们个人近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一些计划。

步骤二:猜想Children’s Afternoon Activities

通过教材,学生知道了孩子们上午去参加了聚会,教师为了延续情境主线,告知学生孩子们下午去了公园,让学生猜测孩子们在公园干了什么。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猜测活动中操练句型:What are/is...going to do?...am/are/is going to...之后,教师呈现公园图片,验证学生的预测。随后,教师提出问题:If you were the children,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park?要求学生使用be going to的一般疑问句进行猜测与问答。教师设计该项活动的目的是将学生从学习be going to的Wh-Questions句型结构,引向对Yes-No Questions句型结构的学习和使用。

步骤三:参与Children’s Evening Activities

教师告知学生孩子们晚上准备观看一部卡通片。在卡通片中,Monkey Grandpa的生日即将到来,正准备向他的家人发出生日聚会的邀请。接着,教师提出要想了解Monkey Grandpa生日聚会的具体安排,可以向他提出任何问题。学生使用be going to结构的任一问句进行提问。师生共同总结,教师相机板书邀请卡上的关键词:Date,Time,Place,With。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聚会,模仿Monkey Grandpa为聚会设计邀请卡。接着,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邀请卡内容,进行相互提问以获取对方聚会的详细信息。

从以上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通过设计Children’s One Day Activities这一情境主线,将枯燥的语法知识和零散的教学活动巧妙融入了新颖有趣的情境之中。在Afternoon Activities板块,教师设计猜测教材中孩子们将会在下午进行的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活动中灵活运用句型,发展思维能力。而后教师以问题“If you were the children,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park?”来引导学生在联想、猜测、想象和创造的情境中运用语言。而在Evening Activities板块,教师安排学生模仿Monkey Grandpa生日聚会邀请卡,制作自己的邀请卡并相互交流的活动,使得整节课的语法教学真正走向了实际生活。

二、布置真实任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求学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充分发挥主体性,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必须有思维的参与,使得任务完成的过程既是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得到发展的过程。例如,教学Asking the way的Grammar time部分主要呈现的语法项目是与问路话题相关的句型,包括问句“How do I get to the cinema/bookshop/hospital/zoo/library?”和答句“Go along this street./Turn left/right at the traf⁃fic lights./Get on/off… at…/You can see…on your left/right.”等。教师在本节课的拓展环节,设计了真实的任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该环节的主要教学步骤简述如下:

步骤一:教师在布置任务活动前,再次提问学生“If we want to ask the way or show the way,what should we say?”从而引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核心语法项目,也为接下去的任务完成做好铺垫。

步骤二:因为正好学校在近期将会有国外友好学校来参观,所以教师创设了学生为国外友人设计从学校出发到市内各景点的路线图的任务。随后,学生在小组内模拟进行分角色对话交流。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如一些新的指路语言不熟悉或者对市区的地图有疑问,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步骤三:教师在班内随机选择学生来当外国友人问路以及当导游指路。随后师生评价展示情况并选出最佳导游。最后,请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景点,将去景点的具体路线和方式写下来。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有效利用了学校即将发生的事件作为语法学习的任务活动,这充分凸显了任务的真实性、生活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在这样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运用语法知识,熟悉语法形式,以及理解语法功能。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梳理已学的问路和指路的语法知识;随后,教师设计真实任务项目,让学生体验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过程。最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将思路和想法写下来,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展现自己的语法运用能力和思维的轨迹。可见,在本节课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学生语言学习和运用中都是伴随着思维的高度参与。学生对语法形式、意义和功能理解的过程是学生概括、推理、创新、批判、求异等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利用教材留白

通过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对教材的分析和解读发现,小学英语教材中存在着诸多留白。将语法教学与教材留白相结合既是语法教学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又能有效凸显语法教学所追求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统一,使学生在教材留白中活跃思维、发挥想象、尽情创造。例如,教学Helping our parents的Grammar time部分主要呈现的语法项目是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运用。而教材中的Story time主要介绍了Mike一家人在周六上午、下午的某个时间内正在家中做某件事。教材中并没有介绍他们下午做什么,这一教材留白为后续的单元语法教学提供了可贵的资源。现将如何利用留白进行该单元语法教学的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步骤一:教师以问题形式提问学生Mike一家人在周六上午、下午的某个时间内做了哪些事。随后教师将这些句型进行板书,使用表格将句型按照“主语+be+动词-ing+其他”的形式呈现句型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进行概括,以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特点和规律。

步骤二:教师要求学生绘制Mike一家人在周六上午、下午某个时间段的活动思维导图。完成后,教师提出让学生预测晚上某个时间段他们会干什么,继续绘制思维导图。

步骤三:教师安排学生先自己介绍Mike一家人周六晚上的活动,而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进行全班分享。师生根据交流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和流畅性进行评价。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基于对文本内容的剖析,在发现教材留白之后充分地加以利用。学生先是在回顾教材内容后进行语法结构的归纳和概括,而后是在创建思维导图时进行自由想象和积极创新,最后是在交流和分享中进行分析和评价。可见,在本节语法课中,教材留白的利用成为优化学生语法知识、激活学生学习潜能,以及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有效发展的重要支点。

猜你喜欢
句型语法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典型句型大聚会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