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的继承与创新

2018-01-27 12:52李文佳
山西青年 2018年24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道德观公民道德

李文佳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1)

所谓思想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学习、认知和社会实践,在政治方向、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水准等方面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一种思想品质。人们都是生活在一定政治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在这种背景和条件下所形成的实践活动就必然会产生和形成相应的人际关系、权益分配、各种制度约束以及思想道德和行为表现等各种社会现象。而如何对以上种种社会现象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以及价值追求,从而完善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地规范人们在社会中的各项行为活动,则需要一个明确的判断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涵盖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每个层次和环节,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形成是非黑白、善恶美丑、荣辱等观念,从而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摒弃和避免的。人类社会中的思想道德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具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功能及价值。一方面,思想道德通过约束人们的观念意识,可以控制人们的行为表现,从而能够建立并维护当前相对良好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待,思想道德能够引导和激发起人们的对于更加完善的社会制度的想象,从而引导人们不断憧憬和建设更为理想的社会秩序。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因此无论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都是一种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而富有积极向上、健康正面意义的思想道德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在发展人类的先进文化、构成人类社会文明,并且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当中,都显示出了不可低估的力量和价值。

一、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

在我国,道德一词由来已久。“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人们认识了道理和规则之后,按照规则的要求来正确和恰当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一直重视人们思想道德的培养问题。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儒家等传统的道德规范要求中,既有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的思想精华,又有我们应摒弃的糟粕,因为不论身处何种社生会活中,人们总是站在一定的社会角色、地位以及特定的利益关系和立场上,去观察、认识和评价各种社会道德的。所以,处于不同的社会时期、身在不同的阶级阶层的人们,也就必然会具有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念。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中,最具代表性和处于正统地位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认为,“德”包括忠孝、礼义、温良、恭俭、谦让等等。此外,儒家思想还非常注重人的品格和气节的价值,在对人的教育中把仁义道德、礼仪廉耻等思想道德观念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把品格气节等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不难看出,以上的这些思想道德观念,直到今日仍然闪烁着中国礼仪之邦美德的光辉。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的发展

思想道德观念作为一种人在社会关系中存在的意识形态,虽然无影无形,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着非常巨大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若人们普遍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意识,则人人自爱,社会和睦;但若是思想道德规范的约束能力不足,则人们不再追求崇高的精神和意识,会造成世风日下,整个社会也难免会出现混乱局面。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曾经历了无数沧桑巨变,但无论何时,我们的民族始终坚守了一份对于崇高道德观念的不断追求。在历史与传统的血脉之中,可以说我们始终坚持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支撑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荣昌盛、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当前处于社会主义阶段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反映,并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基础上产生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维护、巩固,并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建国后至本世纪初期,从宏观上看,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基本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五爱”公德

建国初期,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注重不断总结、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弘扬“五爱”公德。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纲领》明确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1]按照《纲领》的要求,提出要在全社会中,特别是要注重在广大的教育教学单位中努力开展“五爱”教育。“五爱”公德的提出,一方面总结了我国历代所推崇的优良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对于人民群众价值观念的基本要求,因此是符合当时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五讲四美三热爱”

1978年12月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含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方向目标等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探求,同时结合新的形势,对思想道德建设也相应的必须做出新要求,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根据我国当时改革开放的实际,该《倡议》对于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概括提出了基本要求就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倡议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在当时我们国家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社会条件下,社会主义发展对于人们思想道德建设所表现出来的新要求和新特点。

(三)上世纪末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决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给予了新的意义,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进一步成熟完善,广泛涵盖了我们国家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方向及领域,因此在理论上更加具体,要求也更加明确。《决定》明确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观念;“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根本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中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则是主要内容。[2]可以看出,这个道德体系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要求上,都要比八十年代初期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更为成熟。

(四)公民道德20字基本规范

2001年9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纲要中大力提倡了公民道德20字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3]公民道德20字基本规范是在新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既有传统和传承,又有总结和发扬,同时还广泛借鉴了世界各国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文明成果。公民道德20字基本规范的要求在新世纪初期对于我国继续保持追求崇高道德观念、鼓励高尚行为习惯等良好的社会风气、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民族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等,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指受人尊敬,有光荣、荣誉之意。辱,则与荣相对,有耻辱、羞辱之意。荣和辱都是社会和他人对个人行为所给予的评价反馈,进而由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或否定的心理体验。只有知荣辱,才能明辨是非、黑白,否则人们就会混淆是非对错,因此整体社会风气也必将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褒扬与贬斥、提倡与抵制有机结合在一起,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体现了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下新时代新思想新道德的有机结合,在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鲜明的指导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会议召开,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第一组八个字明确了我们在国家建设和发展方向上应当树立的目标,第二组八个字确立了在我国在社会层面发展中应当追求的方向,而第三组八个字则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公民在个人精神意识的培养上,应当树立起怎样的价值准则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这“三个倡导”24个字所提出的要求,既简明扼要,又全面具体地定义和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内容。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5]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并且强调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要继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和价值规范,同时紧密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使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展现出时代的风范和永久魅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我国当代社会的集中体现,也是现阶段对于我国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提炼和明确表述,是对当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价值观最为系统和完善的总结。它确立起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得以良性顺畅运行的思想中轴,反映了当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目标,集中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根本要求,是在当前新形势下为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的新标杆。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民族精神、展现富有新风尚新面貌的时代精神、树立新时代新思想新道德新规范,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道德观公民道德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新时代幼儿教师道德观的反思与超越——基于职业伦理理论视角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谐图趣语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
卑以自牧,柔以时升——论易经初六爻的爻德内涵及其儒家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