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

2018-01-27 18:37胡明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胡明新

摘 要: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在“课前预习”“新知学习”与“单元反思”中教师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形成自身知识体系,提升数学学习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数学学习力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基于发散性思维的层级式数学学习格局理应成为一种现实追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学习和思维的工具,对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知识建构方法、建构科学的知识网络、概括理解和问题解决,以及提高学习自主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课前预习”“新知学习”与“单元反思”等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作为外显形式呈现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状态。[1]

一、课前预习,利用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发散思维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初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发现疑难问题。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听课的效率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预习,能将一些枯燥、单调、繁琐的文字和概念,以多彩的颜色、图形、符号等元素形象化表征出来,使学生更轻松找到先后知识的逻辑关联。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独立、发散、创新、严密的数学思维架构,能够对其终身认知产生深远影响。也有助于教师迅速找到学生的思维障碍点,确定教学重难点,从而让讲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2]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可以采用“先指导,后独立”“先填图,后制图”的思路进行。学生先循着教师的思路,把知识点按照彼此内在的联系列出、填图,再从教师提供的主题发散出去,从而明确学习方向,整体把握所学内容,达到自主获取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的目的。当学生学会了这种预习方式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并适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二、新知学习,利用思维导图合作探究、建构新知

1.利用思维导图理解新知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新知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探究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二是探究目标要明确,在活动开始前要预设好合作探究的流程,并对活动要求进行详尽的描述。三是探究形式要“先自主后合作”,小组成员先要自由发挥,按照活动要求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画出主干和基本框架。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比较、完善、优化,将讨论结果绘制成一幅联合思维导图,并在小组间展示交流。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提供了一个缺少部分概念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的观察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填充思维导图,再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善思维导图,并对思维导图进行扩容。有的学生增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有的学生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下面画出三维图,并用字母标出长、宽、高。通过该思维导图,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正确把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记录学习点滴,实现对知识自主构建。通过交流、对比与决策,聆听他人的思考过程,借鉴他人的制图经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完善、扩充思维导图,最终实现知识构建与问题解决。

2.利用思维导图总结课堂

课堂总结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教学内容,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炼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传统的课堂总结只是对课堂内容简单、机械地复述,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养成记忆知识而不是思考知识的习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总结,由于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学生不仅能轻松自主地回顾知识,理解知识,还可以顺着思维导图和教师的思维展开联想,在不知不觉中思考着、快乐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发展。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总结,教师可以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从而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结构,帮助學生理顺知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学生利用该思维导图可以发现系统组织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构建结构稳定而不乏生长性的知识系统。

三、单元反思,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归纳、建构体系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知识复习,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反思能力。在制作与修正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系统梳理归纳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学习的自我导向性。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可以借此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画出应掌握的知识思维导图,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一张思维导图在手,图像丰富、内容紧凑,一目了然,节约了学生的复习时间。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回顾与整理”时,先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点的顺序,结合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再全班展示、交流、完善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对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求小数的近似数等知识的再认与回忆的过程,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3]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反思,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和结果。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经验总结、方法提炼、优化探索、深化拓展等方法,优化思维过程,调整认知结构,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建构。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学习和思维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进入数学课堂是必然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将其他的教学设计模式与思维导图的运用深度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助力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

[3] 林雪玲.利用思维导图,助力知识建构[J].福建教育,2014(12):5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