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研究

2018-01-27 12:17仇云霞
考试周刊 2018年100期
关键词: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特点

仇云霞

摘 要: 目的:探讨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的水平和发展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对金华市3所职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1. 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的平均分为55.69±16.74,最高分是111,最低分是42。

2. 技校学生的心理弹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生,在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这两个因素上不存在差异,心理弹性水平总体上相差不大。结论:技校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在人口学指标上分析发现,男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生,在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上,心理弹性水平相差不大。

关键词: 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特点;心理健康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最早提出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这一概念,心理弹性也叫心理韧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壓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近年来一直是心理学热门的研究课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技校学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自信心不足、抗挫能力较弱、缺乏学习兴趣。首先,很大一部分技校生来源于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家庭经济较为贫困的学生;其次,技校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但各种心理机能尚未成熟,他们面临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等的巨大转变,他们经历的压力生活事件与同龄人相比可能更多、更集中。而这些生活事件难免会促成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需要社会的关注。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心理弹性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心理弹性对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今后如何提高技校学生的心理弹性,使技校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事件或困境寻求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金华市三所技校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668份,回收率为95.5%。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644份,有效率达92%。其中,一年级214份,二年级179份,三年级236份。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2007年肖楠等人翻译并修订的《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中文版),量表有25个条目用于描述个体过去1个月内的心理感受,采用克特氏5点量表评定法。量表总共三个维度,即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其量表的Cronbachsa系数是0.91,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三) 研究程序

以随机的抽样方式发放纸质问卷,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指导语,测试时间为30分钟,测试完毕当场回收问卷。

(四)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将收回的问卷统一编码、录入,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二、 结果

(一) 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的平均分为55.69±16.74,最高分是111,最低分是42。从心理弹性的维度横向比较看,这三所技校的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在坚韧性维度上得分最高,在乐观性维度上得分最低。

(二) 技校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上的差异性分析

技校学生的心理弹性在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生( t=2.21 p<0.05 )。具体来看,技校学生心理弹性在坚韧性和乐观性维度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存在显著的差异( t=1.44 p<0.01 )。在力量性维度上,男生和女生的差异并不明显。这和张华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张华等人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初中生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女生心理弹性得分高于男生。19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的心理弹性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技校学生的心理弹性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不存在差异,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相差不大,这和武慧敏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技校学生心理弹性在年级上不存在差异,这个调查结果和其他研究的发现是一致的。11个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初中一、二、三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弹性总分均无显著差异( p >0.05)。从具体维度来看,技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在乐观性维度上存在差异( F=0.478 p <0.01),年级越低的学生更加乐观,而在坚韧性和力量性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 讨论

(一) 技校学生心理弹性总体特点

本次调查显示,技校学生的心理弹性总体得分不是很高,处于中等水平。这一研究结果和杜鑫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心理弹性的三个维度中,坚韧性得分最高,乐观性得分最低。技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17岁,正处于青春期,是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情绪仍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生理的不断发育、学习的压力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心理状况极易变化,进而产生负面情绪。

虽然技校学生都经历过中考的失败,但他们在入学后一段时间会逐渐适应,会发现在这里学习能有更多选择,可以对口升学、继续深造,很多一部分学生正好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专业,能很好的沉浸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里,这样他们会开始改变对最初的消极看法,对未来充满希望。总之,在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后,他们在不断调整自我认知,合理规划专业学习,逐步适应新的环境,慢慢地成熟起来,最终表现出了中等程度的心理弹性发展水平。

(二) 技校学生不同人口学指标上的心理弹性的特点

技校学生的心理弹性在性别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的心理弹性高于女生。具体来看,在乐观性维度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坚韧性和力量性维度上,男生和女生的差异并不明显。出现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男生在个性上更加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对独生女和非独生女的技校学生心理弹性差异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技校学生心理弹性以及各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不存在差异,这与武慧敏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她认为现在的独生子女虽然有点娇气,不过仍然有很多的优点。

心理弹性在年级上不存在差异,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相差不大。从具体维度来看,乐观性上存在差异,年级低的学生心理弹性的乐观性更强,而在力量性和堅韧性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武慧敏的研究结果认为,技校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的学生,遇到的挫折可能更少,暂时没有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所以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信心解决问题;而高年级的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就业,对社会的不了解,对未来的迷茫缺乏信心。

心理弹性可以预测心理健康,且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韧性的提高意味着成长、健康和幸福。本研究结果的讨论及原因分析是建立在本组样本的基础情况上,技校学生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影响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完善的干预机制,有利于提升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更快的实现角色转换,加强技校学生对未来择业就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Help Center.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 2004/12/30.http://www.Apaladpcenter.org/featuredtopics/feature php?id=6&ch=2

[2]张伟,王海平,袁佳英,等.我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现状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4(11):143-144.

[3]张华,丁新胜,王庆云,韩成秀.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6):928-931.

[4]文一,刘琴等.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评估中国儿童心理弹性现状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1):826-832.

[5]武慧敏.某中职院校女生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

[6]杜鑫.技校生心理韧性、学业情绪及其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

[7]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72-374.

[8]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猜你喜欢
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特点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关于提升技校生自信心的思考
关于合理运用小游戏促进快乐课堂构建的调查与研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校生心理特点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