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向教育智慧的深处

2018-01-30 00:43李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研修名师教学研究

独行速,共行远。行走,不仅仅是自我的踽踽独行,更需要团队的携手同行。工作室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它能发挥名师在学科理论、教学实践和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在教学研究中培养具有扎实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共同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的研修活动。

2014年,武汉东湖高新区教育局和教育发展研究院通过严格选拔,推选50位区内名师,依托“武汉教育云资源公共平台”,主持和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我很荣幸成为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建设好自己的“李静小学英语网络工作室”。

因问而言,因需而为。网络工作室应该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实效性地解决英语教学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工作室应该首先建立在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上,能够帮助减轻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工作室成员从最初的4名发展到123名,分享原创教学资料已达395个,目前已成为全省英语教师网络教学分享的重要平台。

通过自身的认识去体悟。凭借着网络工作室的运维经验,2015年,经过湖北省教育厅选拔,我有幸与湖北省英语教研员、湖北二师教育学博士和教授组成“三人行”工作团队,参与教育部2015湖北省英语工作坊的建设。作为坊主的我们,带领全省600名教师做网络研修,每天在网络平台中指导工作坊的教师开展网络任务型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分组讨论和研修分享。

2017年,经过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局正式发文,成立10个东湖高新区第三批名师工作室,其中就有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李静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通过双向选择,我们工作室汇集了武汉光谷一小汪远琦、碧桂园小学胡可艺等一批有理想、有激情、想作为的7位骨干教師。

工作室不是建立在办公室,不是建在局促的空间坐而论道,而是散布于全区518平方公里的多所学校的校园,建在学校工作的“田间地头”,建在校园内外虚拟而又现实的网络开放空间。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制定了工作室的四年发展规划和成员个人发展规划,通过每月一次的工作室例会,建立规章制度、成员职责、人员分工,大家共言共建共享,在学校的“行走式教育研究”中丰富工作室的内涵。

立足课堂实践研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绿洲。教师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在课堂中磨炼,在课堂中积累。教学问题就是教师研究的课题。教师的技能蕴藏在课堂招式中,教师的思考伴随在教学情境中,教师的问题解决在观摩、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省级课题《基于小学英语课堂的绘本教学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主题,工作室的研修活动围绕此主题展开活动。

名师工作室是火种,是孵化器。工作室学员带动身边其他的老师快速提升专业素养。2017年5月,工作室的五位成员全部参加“东湖高新区互联网+绘本教学”整合课比赛,其中3位老师均获一等奖。工作室的课题研究在实证研究上再次完善。工作室的老师们在一次次研讨活动中,教学观念在悄然发生变化,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变得更深刻了,教学研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开始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徐世兵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修名师教学研究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