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三步曲”

2018-01-30 09:49吴秀丽
考试周刊 2017年68期
关键词:三步曲主题阅读

摘要:主题阅读教学“三步曲”,它指“课题导读”“单元串读”和“以写悟读”这三个阅读教学环节。“课题导读”,指引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单元串读”,指教师把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文句串联起来并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以写悟读”,指通过引导学生写话或习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领悟单元的主题内涵。

关键词:主题阅读;课题导读;单元串读;以写悟读

语文教材内容素材的主体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本。在思想和情感教育方面,教材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并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内容结构和体例方面,教材分单元形式,每个单元突出某一个主题。然而对同一个主题,它又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并组织不同的内容素材来加以体现。虽然这种主题结构式的内容素材有助于学生理解单元主题的思想内涵,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内涵还有赖于学生自己的“悟”,这就是本文提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三步曲”课题的依据。

主题阅读教学“三步曲”,它指“课题导读”“单元串读”和“以写悟读”这三个阅读教学环节。“课题导读”,指引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单元串读”,指教师把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文句串联起来并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以写悟读”,指通过引导学生写话或习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领悟单元的主题内涵。

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即“爱是什么”的主题阅读教学,谈谈如何实施“三步曲”的教学。

一、 课题导读,领悟主题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含有五个课题,它们分别是《古诗两首》(诗人送别朋友)、《搭石》(为方便通过小溪村民自觉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李博士到台湾抽取骨髓来抢救大陆白血病患者)、《卡罗纳》(老师与同学们对失去母亲学生的情感抚慰)、《给予是快乐的》(哥哥对残疾弟弟的关爱),教材从爱是一种体贴、爱是一种依恋、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谦让、爱是一种奉献、爱是一种同情、爱是一种给予等不同角度来揭示爱的内涵。所谓“课题导读,领悟主题”,就是指在对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文句来领悟“爱是什么”的思想内涵。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它是诗人李白送别诗友孟浩然的抒情诗。孟浩然长李白十二岁,与李白结识时已诗誉天下,李白敬仰孟浩然的风流倜傥,而孟浩然也赞赏李白爽朗大方的个性与浪漫情怀,两人是惺惺相惜。相聚是一种快慰,然而离别又是一种酸楚,“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词中的后两句就是这首诗的重点文句,虽然长江美景令人悦目,但惜别之情却令人伤怀,诗人以借景抒情的方式准确地表达了此时的依恋之情,这就是友爱之内涵。

对每一篇课文,哪些是重点文句?这些文句体现了主题怎样的思想内涵?这是“课题导读”教学中应重点引导的两个问题。首先,教师要通过整体阅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主题思想,然后在理解课题主題思想的基础上来进一步领悟单元的主题内涵。如《搭石》一文,课文通过叙述围绕搭石发生的平凡且细小的事例,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教师再提出“是什么原因促使乡亲们在‘搭石这样平凡的生活小事中而做到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的问题,那么学生就能领悟到:为他人提供方便,既是一种传统美德又是一种社会责任,而这种美德与责任正是人世间“爱的奉献”。这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内涵。其次,在领悟单元主题内涵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来寻找与主题内涵相关的重点文句,并通过细节阅读来领悟课文潜在的思想内涵。如《搭石》一文中的描述:“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美德的约束和责任的监督,进而认识美德和责任的根基是爱心的感召。

二、 单元串读,提炼主题

课题导读仅是引导学生依据每篇课文内容这种特定的角度来领悟单元主题,因此学生对主题阅读的理解或认识难免有片面或肤浅之嫌,而“单元串读,提炼主题”的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并深刻地认识单元的主题内涵。

所谓“单元串读,提炼主题”,指在对本单元每一篇课文导读后,教师有意识地把每一篇课文中那些能体现单元主题的重点文句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再度阅读,在重新审视重点文句的基础上来提炼单元主题的思想内涵。如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体现诗人对老朋友的愁绪之情,而这种愁绪正是深深的友爱。因此对“爱是什么”的主题,就可以提炼为“爱是一种愁绪。”又如《卡罗纳》文中的描述:“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这就是“我”对失去母亲的卡罗纳同学的同情和抚慰,因此,针对主题就可以提炼为“爱是一种抚慰”。

简约的串读,就是要求教师先把每一篇课文中的重点文句摘录出来,或打印成文稿,或用多媒体展示,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为使串读的文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或系统性,教师可以自主设计一些过渡性文句。如由《搭石》课文文句过渡到《跨过海峡的生命桥》课文文句,教师就可以用下列文句进行过渡连接:“爱心不仅体现在平凡的生活细节,更体现在为抢救他人生命的无私奉献行为。”

提炼主题,就是要求学生在审视重点文句的基础上应用一些关键词来表述单元的主题内涵。如阅读下面文句:“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恙,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名叫钱畅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如果学生能提炼出“爱是一种无私奉献”或“爱是一种民族之情”,那么这何以不是对主题思想内涵的一种深刻性领悟!

单元串读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教师做到依据教材并活化教材,它不仅取决于教师对单元主题思想内涵的理解与把握,还取决于教师对单元课题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单元串读教学,既是教师教学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语文素养水平的展示。另外,提炼主题,既是发展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又是促进学生领悟单元主题内涵的重要策略。endprint

三、 以写悟读,深化主题

不论是“课题导读”,还是单元串读,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解读。然而作为单元的主题,其思想内涵的广度和深度往往超越教材,而这种超越教材的思想内涵,必须是学生在对教材阅读的基础上自己去“悟”,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悟读”。“悟读”,实质就是学生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扩展性或延伸性的思考,而促进学生扩展性和延伸性思考的有效手段就是让学生去写,即就本单元“爱”的主题,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去说,因为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单元主题思想的领悟,教师还可以布置关于“爱”主题的课外作文。

以写悟读,实质是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学生在写或说的过程中,既要不重复已阅读过的教材内容,又要搜集自己已有的生活素材,还要围绕主题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因此,以写悟读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如某学生写出“爱是幸福的源泉”,教师问她你怎么会想到这句,她说:“有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儿歌,其中有一句‘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离开妈妈的怀抱,就是失去了妈妈的爱,没有妈妈的爱,儿女也就没了幸福,因此‘爱是幸福的源泉。”可见,尽管学生说的是七个字的一句话,但学生的联想很丰富,既联想到了儿歌,又联想到了妈妈,而且还会联想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快乐的生活场景。另外,从这句话形成的思维过程来看,这女孩既要很好地认识“爱”和“幸福”的内涵,又要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这种以写悟读,何以不是学生对“爱是什么”认识的深化过程。

对于小学生,以写悟读的引导一般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模仿性地写,教师先示例,然后要求学生参照例句写。对于本单元“爱”的主题阅读教学,在单元串读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这样过渡并给出示例:爱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清代诗人龚自珍由于官场的昏庸而辞官离京,但他留下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足见他赤诚的爱国之心。可见:爱是一种牺牲!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写“爱是什么”的一句话。第二步是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写,即要求学生跳出例句的格式写,如果学生能写出:“爱是冬天里的阳光,她能给人们带来温暖,爱是久旱后的甘雨,她给快要枯萎的庄稼带来了新生!”这何以不是对“爱”主题的深刻诠释。

在主题阅读教学“三步曲”中,“课题导读”是基础,其实质是依据教材而诠释教材。“单元串读”是核心,其手段是整合教材而活化教材。“以寫悟读”是关键,其目的是深化教材而超越教材。这种“三步曲”模式的主题阅读教学,既体现了主题教学目标的高度,又体现了主题教学内涵的深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吴秀丽,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步曲主题阅读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浅谈如何通过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创作童诗“三步曲”
统整 比较 联结
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