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理论课

2018-01-30 12:27姚艳彬
考试周刊 2017年68期
关键词:理论课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课程,理论是基础,操作是关键。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因此理论知识也很重要,但是理论课本身就是枯燥无味,而且有的概念很难理解,因此怎样提高理论课的课堂成效是教师研究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理论课;课堂教学;学习兴趣;课堂成效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已经不再如以往著重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也就是在生活中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理论课程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重要。

无论是初中或是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一般开始时都是些理论课。教师在讲解这些课程时,感觉讲得特别辛苦,学生也听得特别吃力。学生本来对计算机挺感兴趣的,可是开始就受到了挫折和打击,经常对一些新概念听得满头雾水。什么是信息?计算机的组成有哪些?计算机有哪些应用?计算机又是如何工作的?等等。这部分知识内容既没有网络世界的缤纷多彩,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体验不到在使用工具软件中的创作激情和作品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远不及能带给他们创作激情的应用软件,更不能与掌握后能让他们在网上尽情畅游的网络知识的热情相比。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课的一些教学方法,以便和大家共同探讨怎样能上好一节中学信息技术理论课。

一、 让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要让某些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首先教师必须用通俗的语言结合身边的例子来阐述。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第一课话说信息技术中讲述“信息的含义”,课本中的概念是广义上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形式的变化。狭义上指人们所能感觉到并能被理解的东西。这样的定义对学生来说十分的抽象。因此,我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展示“乌云来了”“电闪雷鸣”“下雨了”,来表述在我们生活中,这些图片和动画表达了天气的状态和天气的变化这个信息,同时这个信息是通过图片或动画传递给我们的。这个方式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广义上信息的概念。接着,用“你来比我来猜”这个小游戏,一个同学用各种方式表达如“洗衣机”“月亮代表我的心”“下雨”之类的教师事先找好的词语,另外一个同学通过该同学的表达猜出他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切身理解信息是能被感知并能被理解的东西这个狭义上的概念。以上方法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用通俗的语言结合身边的例子是信息技术理论课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二、 增加理论课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观看视频,游戏法,知识抢答法等来丰富课堂的内容。例如,在第一点中的例子中我就使用了观看大量的图片、视频,结合历史故事,做游戏等来讲述信息的概念。除此之外,在讲述信息的特征时,我用了许多图片和例子来进行阐述。例如,信息的真伪性,我用了两张图片,一张是真实的照片,一张是P图后的照片。图片一展示出来,孩子们便哄堂大笑,教师在此时引出信息是有真有假的特性,同时引出在网络时代,我们应正确地识别信息的真伪,提升了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在课后知识巩固环节,为了让学生对信息的特征能有更深刻的记忆,我设计了知识抢答,并准备了一些小礼品,孩子们兴趣盎然,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趣味性,使理论课不再枯燥。

三、 在理论课中,尽量让学生成为主体

尽量让学生成为主体而不是教师单纯地“授”,学生简单地“收”。例如,在讲述什么是信息时,就可启发学生寻找“你身边的信息有哪些?”在讲述什么是信息的特征时,可让学生自己举例还有哪些事例体现了身边的信息。再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这一课中编程对于没有学过编程的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中我事先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只有加法的计算器小程序,让学生通过设计的过程,理解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同时,让他们自主延伸,丰富和加深这个小程序。这样学生在学的基础上更多地是自行探究这个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 理论课的教学实例必须有针对性

在“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这一课中,我先设计了只有加法的计算器小程序。有人会觉得这个程序过于简单,由于本人所教学生知识水平不一,且属于基础较薄弱学校的学生。因此,不用盲目地使用课本上的例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设计相应的例题,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

总之,信息技术理论课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素质全面,适应社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接班人为长远目标。不套用任何模式,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多开渠道,广开思路,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理论课变得更通俗,更有趣。

参考文献:

[1]王小龙.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J].中学时代,2013,24.

[2]魏玉凤.建构主义理论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5.

[3]王建国,张立颖.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0.

作者简介:

姚艳彬,教师,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第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课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