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像不像”看小学美术教学

2018-01-30 13:43刘婷婷
考试周刊 2017年68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实践小学

摘要:在美术教育中,教师给予学生最为直接的评价是“像不像”,类似的评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审美、鉴赏、创造能力,如果单纯地以“像不像”评价教学效果,显得有些片面。本文从美术教育说起,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像不像”问题的分析,最后着重阐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的三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教学实践

一、 从美术教育说起

美术是人获得想象形式、美化环境的基本方法,属于艺术的一个子类。在小学,美术教学肩负传授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任务,把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重要使命。其教学内容涉及水彩、水粉、国画、调色、剪纸、贴画、泥工造型、雕塑等。2016年新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构建课程体系,把提高与完善人的素养作为美术教育出发点,强调美术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基本任务以外,要重点关注学生美术素养教育,站在“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高度来看,这也是美术教育本质意义上的回归。

二、 关于对小学美术教育“像不像”问题的分析

1. 遵循小学美术教育的规律,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很难透过事物的表象去认清其本质属性。一方面,小学生一般是从作品的颜色、线条等诸多表象来感知认识,对于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思想、情感因素则领悟得较少,也很难做到从精神文化层面这个高度加以评述,所谓的“欣赏”大都是停留于一种愉悦心情的“观看”。基于此,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对作品中的颜色、线条以及形状进行形式分析,通过引导学生探索隐藏于作品后面的文化环境、政治生态、历史脉络等诸多背景与作品本身的联系,深入体悟创作者的个性、品质、思想与作品的某种联系,逐渐引导学生学会从表象看懂作品所传达的内涵。此外,用“像”与“不像”评定学生作品的等第,这本身就是对美术教育的片面认识。美术创作技能并不能代表美术能力的全部,可能有的学生画得千奇百怪,可能有的学生画得惟妙惟肖,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差异,对创作能力稍差的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其美术素质能够得到综合提升。

2. 正视小学美术教育的现实,坚持激励性原则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模仿”的作用不可忽视,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需要模仿来维持,技能的积累也需要模仿,很多时候,小学生就是在效仿名家名作中形成了对比,这也恰恰渗透了“像不像”的概念。在多数人眼中“像”代表了“模仿”得真实,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技能,反之则就是“不像”。对于“像”与“不像”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知道“模仿”的过程就是小学生实现美术知识建构的过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帮助他们树立美术学习的自信,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自己主动去发现和创造美。

三、 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反思

小学美术学科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课程,关于“像”与“不像”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应该坚持实事求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美术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1. 注重小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

心理学家安得森认为“技能是一种程序性的知识,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的认知方式才能得到广泛迁移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学技能训练对于促进学生其他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偏重技能训练或偏重情感体验的做法都是形而上学的,二者要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教学过程,关键在于日积月累,教师要重在引导,通过感性观察、理性理解、记忆思维等教学环节完成美术技能训练。如教小学生画绿叶时,其椭圆形的长宽程度都要先让学生通过眼睛去感性观察,在具体绘画时再让学生凭感觉去指挥,整个教学过程既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习惯,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感觉的能力。

2. 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观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把握,小学美术教育目标是基于学生本位意识的引导下实现个体审美能力的形成,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始终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初次触碰美术学习的小学生来讲,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审美导向,有利于帮助他们从小就形成用审美的视角去看世界,促成审美意识的提高。审美意识是将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的视觉意识。在美术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通过欣赏山川美景、任务风情,引导他们多听、多想、多看、多做,这对于初始阶段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极具意义。总之,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需要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态度,如此,学生才能收获芬芳。

3. 合理教學评价

教学评价指对美术教学的结果评价,评价起导向作用。在美术教学实践中,鲜有教师重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教师一般做法是对于学生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形式美”给评定的等级,重“术”轻“美”的现象普遍存在,殊不知这些学生已然变成了“制作工具”。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表现出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综合评价运用,以肯定为主、以引导为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内在的潜能。此外,美术评价要由单一走向多元,例如将教师评价、同学之间评价以及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使美术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的活动,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必将大有益处。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像不像”已然成为孩子、家长和教师的一种审美方式。站在“以生为本促进发展”的高度看问题,我们真的希望大家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观点,不要再用“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创作,这符合新的“课标”观。

参考文献:

[1]李哲.浅谈基础教育中的风景写生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王军.美术鉴赏者的视觉张力心理及转译式鉴赏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李晓敏.创新模式,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5,(9):40-40.

[4]朱平.“四像”“四不像”——谈美术教研员的角色特性[J].中国美术教育.2013,(6):13-15.

[5]陈永萍.简议小学美术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7,(11):118.

作者简介:

刘婷婷,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教学实践小学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