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2018-01-31 18:06马尔克亚卡马力拜克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肌壁微囊腺瘤

徐 元,马尔克亚·卡马力拜克,李 莉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腺瘤样瘤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属于一种良性肿瘤,多发于育龄女性,病变部位有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等[1],随着电镜检查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明确其起源于间皮,是有着腺样结构的良性肿瘤。子宫腺瘤样瘤不存在特征性临床表现,生化指标不确切,常位于子宫肌壁间,术前诊断难度大,经病理检查后确诊[2]。本文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腺瘤样瘤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腺瘤样瘤患者60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腺肌症祸合子宫平滑肌瘤,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年龄24~65岁,平均(43.7±3.8)岁。患者存在有月经不调、痛经等临床症状,患者经CT检查以及B超检查发现子宫中存在肿块后就诊。

1.2 方法

患者病理标本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组织脱水,石蜡处理,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抗体有CEA、CD34、CD31、D2-40、Pan-CK、Wimentin、Calretinin、SMA、PAX2/8、Ki-67等,常规高压抗原修复,抗体设置阳性、阴性对照。

1.3 观察指标

细胞质以及细胞膜上存在棕黄色着色,阴性为着色细胞比例不超过10%。分析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理学检查

2.1.1 巨检

患者子宫腺瘤样瘤多集中在子宫肌壁间,直径0.3~10cm,平均直径(2.7±1.8)cm,表现为结节状,无包膜,部分患者病灶无边界,切面实性,多为灰白色和灰红色,部分可见微囊,质地较韧。

2.1.2 镜下观察

肿瘤有形态、大小不同的脉管羊结构以及裂隙样结构组成,部分腔隙表现为囊性,腔内可见脱落上皮细胞,不存在明显异型性以及病理性核分裂。肿瘤间质表现为不等量致密纤维结缔组织,与周围子宫平滑肌组织之间不存在有明确界限。

2.2 免疫组化表型

CEA、CD34、CD31、SMA、PAX2/8表现为阴性,D2-40、Pan-CK、Wim-entin、Calretinin表现为阳性,Ki-67增值指数不超过10%。

3 讨 论

子宫腺瘤样瘤不存在特征性临床表现,没有专门的检测方法,B超检查以及CT检查非常容易出现误诊。结合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例以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肿瘤主要表现为结节状,不存在包膜,与周围子宫肌壁边界不明显,切面为实性、灰白色,部分可见微囊以及间隙[3]。本次研究表明,在病理学检查方面,巨检患者子宫腺瘤样瘤多集中在子宫肌壁间,直径0.3~10cm,平均直径(2.7±1.8)cm,表现为结节状,无包膜,部分患者病灶无边界,切面实性,多为灰白色和灰红色,部分可见微囊,质地较韧,镜下观察肿瘤有形态、大小不同的脉管羊结构以及裂隙样结构组成,部分腔隙表现为囊性,腔内可见脱落上皮细胞,不存在明显异型性以及病理性核分裂;在免疫组化表型方面,CEA、CD34、CD31、SMA、PAX2/8表现为阴性,D2-40、Pan-CK、Wim-entin、Calretinin表现为阳性,Ki-67增值指数不超过10%。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腺瘤样瘤,结合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组化特征能够显著提高该病诊断鉴别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壁微囊腺瘤
微囊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三维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静止水体中微囊藻属迁移轨迹的数值模拟
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及酶活性的影响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