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互动 完善数学素养

2018-01-31 11:45黄燕娜
考试周刊 2017年67期
关键词:互动建构素养

摘 要: 文章分析数学课堂的互动活动策略,要求教师采取有效互动方式,逐步完善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 互动;建构;素养

数学课堂活动应重视有效地师生互动,通过学生思考探究、实践操作,以及互动交流,拓宽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学生经历过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建构,促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凸显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数学素养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 转变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

数学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活动课堂,教师在这个课堂中应着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要把学生当着平等互动对话的一员,不能采取灌输式、主宰式的教学方法,要相互倾听对方的观点,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参与互动交流与分享,积极自主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熏陶数学思想方法,实现心灵与情感的相互沟通,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效。

例如,教学“口算乘法”例1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动画演示例1邮递员送报纸、信件情景,动画演示内容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独立观察动画演示情景内容,相互交流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在互动中了解到邮递员平均每天要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由此提出数学问题,生1:“如果邮递员连续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的报纸?”生2:“如果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的报纸有多少份?”教师及时把生1和生2提出的数学问题列举在屏幕上,提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呢?要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这种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全班学生一起互动合作解决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在互动探讨活动中,学生进行充分、深入地思考,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把各自的思路、解决方法展示出来,列出这两种数学问题的算式:300×10=,300×30=。教师让学生根据算式继续探究:“如何算出得数呢?”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积极自主参与活动探究,把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展示在小组上,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交流与补充,小组互动交流之后,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展示本小组的探究结果,学习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汇报了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教师筛选性地把不同方法的口算计算过程列举在屏幕上,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然后再探究与讨论,通过比较与分析,学生了解了口算的方法和过程,并强化了口算乘法的过程性了解,教师对学生的互动探究过程和解决问题采用的方法、思路给予充分地肯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增强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如何运用所学的口算乘法计算方式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二、 优化教学预案,激活认知互动

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而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质疑问难的倾向,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能够做到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从大量的数学现象中进行分析,抽取、概括数学信息,并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建构了完善的数学知识模型。教师必须精心做好每堂数学课的教学预案,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和教材内涵特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引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与交流,相互表述各自的解题观点,激活认知互动,让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和谐统一,弥补认知上的不足,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教学“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例1时,教师设计创优性的教学预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在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声中,一个方阵接着一个方阵的学生踏着矫健而又整齐的步伐进场,学生在观赏动态屏幕片段过程中,沉浸在参与熟悉的运动路队中,心中有股急切参与的欲望。学生观看了广播操表演情境,教师要求从广播体操的活动情境图中寻找、搜集数学信息,互动进行交流,生1:“进入操场中有3个方阵。”生2:“每个方阵有8行的学生。”生3:“每行有10个学生。”生4:“操场中的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教师适时提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呢?”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探索,相互交流与分享活动,这样的互动探究,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互动、参与独立思考的过程,实现数学教学课堂全员参与的目的。生5:“我认为应该这样列式计算10×8=80(人),80×3=240(人),3个方阵一共有240人。”生6:“我认为这种列式计算方法更好,10×8×3=240(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深化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三、 强化解题辨析,深化互动评价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建构数学知识模型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要帮助学生针对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分析与交流,对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辨析,相互交流如何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怎样找准解决数学问题的要领,与学生一起对学生自身或他人参与解决问题过程的学习表现进行互动评价。通过辨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建构过程和互动评价学习表现,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自我反思以及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口头表述的能力。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学生初步建构了循环小数的知识点,从400÷75=5.333…上认识到这个算式中的商,在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数字就是循环小数。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循环小数知识模型,教师出示算式:100÷33=?,要求學生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同时在屏幕上出示思考题:这个算式是否能除尽?它的商循环吗?怎样循环的?学生带着思考题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探究,进行了计算,得出100÷33=3.030303…,再进行互动讨论交流,在反思与辨析互动活动中,生1:“这个算式不能除尽,但是它的商不会循环的,不像400÷75=5.333…这个算式一样,小数部分都是连续出现3。”生2:“这个算式不能除尽,商应该是循环的,因为算式100÷33=3.030303…里数字‘0和‘3一直重复着。”教师引导学生对生1和生2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大家一起比较5.333…与3.030303…这两个循环小数的不同。”学生经过互动探讨之后,发现5.333…只是一个数字循环,而3.030303…有两个数字循环,并且懂得了如果除式的计算出现余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余数循环,商也跟着循环。

作者简介:

黄燕娜,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建构素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