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之中学常态课《茉莉芬芳》的三次试教

2018-01-31 11:52陆瑶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试教茉莉花茉莉

陆瑶

【摘要】新的课程观认为,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这种“人本位”的课程观不同于“学科本位”课程观那种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经验和学习过程,而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视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的接受活动为课程。这种建立在学习者本身的基础上,以学习者为主体,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要的态度,突出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的经验相联系,强调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新课程观,不仅是对传统课程观的批判与反思,更是一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建设成果。

【关键词】常态课少教多学

《茉莉芬芳》一课正是在不断打磨的过程中,凸现了“少教多学”这一新课程的理念。这一课在不断打磨的过程中,磨出了别样的课程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性,磨出了新课程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磨出了对音乐新课程理念的更深一步理解。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好一朵茉莉花》

【学情分析】

1.由于社会生活和环境等诸多原因,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并不感兴趣。

2.少部分学生对歌曲《茉莉花》可能会有印象,但是并不能准确演唱,对这首经典的民歌代表曲目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使学生了解与热爱中国的民族民间歌曲。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的创编。

3.能够区分民歌的三种体裁,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和歌曲内涵

【教学难点】

在歌曲教学中针对小调音乐特点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这一课的三次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阐述。

【第一次试教】

一、新课导入

老师导语:陆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图兰朵》……

故事讲完了,这首乐曲有没有人听过?不能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老师补充:这首乐曲所用的旋律正是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吗?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还有更早的,英国人200年前就把这首歌写在书里出版了。

二、了解《茉莉花》

1.歌曲来源《鲜花调》

2.歌曲学唱

(1)聆听歌曲——歌曲的节拍?情绪?旋律各有何特点?

(2)歌曲表现了年轻姑娘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3)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3.拓展欣赏

(1)不同地域的《茉莉花》

(2)欣赏不同器乐版本的《茉莉花》

4.创编舞蹈

三、小结

虽然音乐形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演绎这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江南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和中国民歌的持久的魅力。让我们在一次完整的演唱歌曲,用心体会这首《茉莉花》淡淡的幽香吧。

【教后反思】

从教学过程与内容安排来看,教学过程中设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项音乐活动,并分别向学生展示了有关《茉莉花》作品的故事、历史、不同地域的《茉莉花》和各种器乐演奏形式的《茉莉花》,为学生端上了一个《茉莉花》的“拼盘”。而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很多音乐活动中显得有些被动,在这种多教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很低。对此我进行了思考:如一开始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茉莉花》在《图兰多》这部歌剧中的作用以及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学生听得很认真,但老师未与学生的情感进行交流,直接以文字的形式打在幻灯上,没有心灵上的碰撞,也没有达到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兴趣的目的。

在歌曲学唱部分,学生按照老师的备课顺序一遍一遍的唱,老师却没有与学生交流在每一次演唱过程中的好与不好、学生在唱的时候自我感觉如何。

在两个欣赏的设计中学生显得很茫然也很无奈。通过分析和思考找出问题所在:(1)内容过多,满堂灌,没有消化与交流的过程;(2)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听音乐、被动唱歌曲,而这种状态从一开始一直持续到内容结束。我决定重新设计,在并隔天的教学班级中进行第二次试教。

【第二次试教】

一、新课导入——老师唱民歌

1.《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

2.《打硪歌》(湖南民歌)

在老师演唱之前先解释歌曲中“硪”的含义,然后请同学门跟着老师的手势一起合作演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歌曲演唱,课堂气氛活跃。

3.《茉莉花》

考一考:将歌曲与民歌的三种体裁对号入座,并说出理由。

学生1:“劳动号子—《打硪歌》,像劳动时喊的口号,节奏感很强。”

学生2:“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走在山间小路上随便编的小曲。”

老师:小调在演唱上到底有哪些不同于劳动号子与山歌的特点呢?那我们今天就通过《茉莉花》这首歌来体会一下。”

老师:要想唱好这首歌,那大家想不想去看看茉莉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啊?”

二、茉莉飄香——学生自主交流环节

赏花、闻花(茉莉香型的喷雾剂)、谈花:谈茉莉花以及它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用处。

三、茉莉抒怀

1.品读歌词(学生自主交流)。

2.欣赏歌曲(视频动画)

3.纠正唱的不好的地方再唱(跟钢琴唱)。

4.尝试轮唱。

5.欣赏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一同走进世界顶尖级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感受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与240人的外国合唱团给我们带来的中国民歌《茉莉花》。

6.再唱《茉莉花》。欣赏流行歌曲梁静茹演唱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四、茉莉溢香

创作: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创作,老师给出创作方式。

改歌词(并演唱)2、写对联3、画画4、舞蹈。

五、小结

让我们在一次完整的演唱歌曲,用心体会这首中国民歌《茉莉花》淡淡的幽香吧。

【教后反思】

很明显,第二次的复备并试教,学生对《茉莉花》的了解更深入、更有条理,也更主动了。这节课我尝试了简明而又实用的设计方案。第一节课的设计虽然内容丰富全面,但是忽略了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兴趣爱好。第二节课的设计大大缩减了被动欣赏的内容,增加了“茉莉花”的介绍、动画跟唱与自主创作。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从听到自学到老师范唱之后,开始从赏花、闻花和谈花三方面介绍“茉莉花”,先对歌曲的内容有个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三次试教】

第三次试教总体教学策略不变。在创作环节中以“男女生竞赛”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的改编数量最多、质量高。结果,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变化将课堂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教后反思】

从初备到三次试教。《茉莉芬芳》一课使学生在欣赏、演唱民族歌曲的兴趣方面发生质的变化,这是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的一次有效尝试。在少教与多学的过程中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综述】

新课程是实现以“创新”为核心,学生为主体的的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教学必须一改过去的教与学模式。《茉莉芬芳》一课正是在三次的打磨过程中,凸现了“少教多学”这一新课程理念。好课多磨的过程中,磨出了考试对于常态课堂认真的态度、磨出了好的课程设计对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性、磨出了新课程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磨出了对音乐新课程理念的更深一步理解。endprint

猜你喜欢
试教茉莉花茉莉
茉莉雨
小茉莉
茉莉花
茉莉花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茉莉情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