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2018-01-31 19:54闫秋君
考试周刊 2017年67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心理健康对策

摘 要: 随着社会大众群体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的健康因素也是值得提出研究的。本文从社会、个体、学校等几方面研究了影响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构主义者观点提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获取和认知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要求知、情、意协调统一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还要强调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这一教学规律,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要具有一个健全、健康的心理。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更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感,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进步。

一、 影响因素

职业角色的特殊性使心理健康教师与别的学科教师相比,拥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详述如下:

1. 职业角色的高调定位

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很多角色,教师职业的压力让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增加了,而高中心理健康教师的压力显得尤为严重。相比较而言,学科教师角色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比较单一,心理健康教师不仅仅担任着传授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职责,而且更是一个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开发智慧、培育品德、教育心理。社会角色的定位起点较高,社会期待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更严,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教师失去了“闻道在先”的优势,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师为了不让权威和专业形象存在潜在威胁,就不得不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地更新,让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不断丰富才能应对这些局面。

2. 职业高认同感与低待遇的不对等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心理学学科教育走进了所有的学校,就笔者所在的省市,要求每个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咨询室。由于心理健康教师的学科特殊性,基本上没有学科作业,心理健康教师隐形的工作量较大,而在学校同等的基数考评下,心理学科教师的工作量总是低于别的学科,职业高认同感与低待遇的不对等,对心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

3. 心理素质的过高要求

高中心理健康教师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普通人,但他(她)的职业定位要求拥有更强的心理素质,“学生的问题根植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这是台湾师范大学张春兴教授的精辟见解。工作中,教师除了要做知识的引导者和传授者,还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与感情,关怀、照顾学生;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家庭矛盾冲突,多方位的角色互换很容易造成教师的潜在的心理矛盾,所以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有更强的心理素质,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4. 内在因素的影响

归因理论提出,事件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教师的职业角色让其拥有比别人更强的自尊心,各种因素时常对教师的自尊心造成威胁。教师对自身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的评估属于内部因素。《礼记》言:“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不足”、“困”尤为敏感和担忧;对教师工作成果的评价上则属于外部因素,当下的大部分社会人群对心理学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并不是完整和准确的,这样势必就会对教师有一定的误解,而教师自身又无法进行澄清,人的心理转变过程中,阅历和经验的沉淀也是一个无法量化的过程,知识转变为智慧,是需要一个顿悟的瞬间。

二、 对策

我们常说追根溯源,解决问题就要从根本上来发现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调节心理,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和增进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指日可待。

首先,对社会层面上应该扩大心理健康的宣传面,让更多的人能够有专业性地了解心理学,它仅仅是一门学科,助人自助的学科,而不是灵丹妙药,一击就中,对心理健康教师的要求应该一如普通教师,社会期待不应该太高,应该宽容大度、全面地观察和评价心理健康教师。

其次,学校的领导层面应该注意协調心理健康教师的各方面待遇,不能让教师在很高的职业认同感下,得不到不对等基数的待遇,应注意到心理健康教师隐性的工作量,体恤教师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同时,提供机会和资金支持教师的进修与发展,心理学课是个与时俱进的课程,见多识广会增加教师的阅历,从而在处理心理问题上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最后,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一定要提高,本职工作是帮助他人排忧解难,因此更要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心理保健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拓展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和抗压力,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激发内在的精神力量,对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紧张事件都能准确定位和正确对待。

参考文献:

[1]张伍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因素,强化策略》,《教育研究》,2005(6).

[2]邵光华.《关于我国青年教师压力的情况的初步研究》,《教育研究》,2007(9).

[3]《论人民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研究会,1981.

[4]刘晓明,王亚荣.《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作者简介:

闫秋君,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新区永登五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心理健康对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