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六小点”提升学生歌唱能力

2018-02-01 11:54福建省厦门市高殿中心小学陈婷婷
学苑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混声音高歌唱

福建省厦门市高殿中心小学 陈婷婷

歌唱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学校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者,因家庭条件限制,只有较少学生在校外参加音乐兴趣班。甚至对有些学生而言,音乐课堂是他们学习音乐的唯一途径。面对这样一群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呢?

一、运用高位置朗读歌词

歌唱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与教材的主要内容,它是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熟读歌词是学习歌曲的前提。学生在朗读歌词时常出现拖沓、大声扯嗓的现象,这时教师的亲身示范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歌曲《理发师》中的歌词时,教师轻声并扬高音调朗读,学生在朗读时也会有意识地通过语音语调的轻重缓急来体验歌曲的情绪,为后面学好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正确的歌唱习惯

使用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歌唱。儿童歌唱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更要注重声音技巧的训练。针对学生音域较窄的这种情况,在歌唱中采用混声教学有利于高音的演唱。

混声,从练声角度讲:从中音区开始用轻声结合假声获得的混合共鸣。 轻声歌唱是获得混声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使学生顺利经过换声点,声音由低音到高音达到统一,在低音区也可以进行轻声歌唱。有些学生在歌唱中会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轻声歌唱就是把自己原有的音色全部“藏”起来,不敢发出声音。如何掌握轻声歌唱的尺度,需要教师用灵敏的耳朵去聆听学生的声音,并通过不断地示范好与不好的声音,让学生学会辨别和模仿。

三、合理地选择练声曲

课前练声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对音高的敏感程度,还能使学生在稍松弛的声音状态下演唱歌曲。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练声曲。低年级学生好奇、爱动,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练声曲,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身体感官,逐步感受声音位置。中年级学生已经逐渐褪去了稚气,显然模仿动物叫声的练声曲已不适合他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用“lu”音代入练习。高年级的学生有些已经开始变声,未保护好嗓音将会极大地影响到日后的歌唱发音。针对这一特点,选择轻声哼鸣、“w u”音及吹唇等发声练习,有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发声位置,增强各个共鸣腔体的协调性。

四、巧妙地认读节奏

节奏,作为音乐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音乐旋律的一种运动的形式,对表达歌曲的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脱离了节奏学生们就不能稳定地有表情地歌唱,针对完全没接触过节奏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对节奏的兴趣。

1.节奏朗读法。

节奏训练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稳定的拍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利用身边较为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将节奏配上不同的象声词。

2.卡农式模仿练习。

教师根据歌曲节奏,用手打出不同的节奏型,同学们进行辨认、记忆并模仿。如下例:

为了使这种练习更加有趣,可以设置类似于成语接龙的环节——节奏接龙。教师说出节奏,同学们用手拍出来;或者教师拍节奏,同学们回答是什么节奏型。这种小游戏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学生节奏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再加上科尔文手势的运用有助于建立起学生的音高意识。学生通过看手势这种视觉辅助手段感觉和辨识音高的空间距离,能够较快识别音高的位置。

五、感受合唱的美妙和声

柯达伊认为合唱具有影响和促进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功能,参加合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们去接触真正有价值的音乐,也是最容易的方法。合唱是学生轻声唱歌的途径之一。面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合唱教学应从最基础的音程开始,教师可用两手代表不同声部音高进行二声部练习。高声部用“la”进行哼唱,低声部随即再加入,形成二声部效果。达到较为熟练时,两声部同时唱自己的音高,这样就不容易混淆。学习合唱对学生掌握音准、节奏、速度、情感处理、多声部等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是提高其歌唱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他们离开学校时,受益于良好的音乐教育,将有能力理解和鉴赏音乐之美。

六、用体态律动促进歌唱

歌唱是一种美的享受,不是机械性地记住音调和节奏。结合体态律动进行歌唱不仅使演唱者的表现力更丰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学生能够在听到音乐后动作自觉地反应出来,随着音乐边唱边动。这时歌唱的声音处于最松弛的状态,歌曲情感也随着身体的动作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歌唱在音乐教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它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歌唱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它不仅促进了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还能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大方,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让学生学会用心并终身歌唱,感受艺术化的人生。

[1]孙红英.童声“混声”的获得与训练.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J].1997,11(4):40-41.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杨立梅.节奏能力的培养(上)[J].中国音乐教育,2011,(5):8-11.

猜你喜欢
混声音高歌唱
我问雪莲花(混声合唱)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歌唱十月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