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01 11:54宁夏隆德县高级中学马旭升
学苑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重难点多媒体

宁夏隆德县高级中学 马旭升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集文字、图片、声音和录像等于一体,再将其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集中精神,让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此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利用起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出有趣、轻松、和谐的氛围,切实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八年级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到台湾旅游资源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到台湾美丽的风光,并配合优美动听的解说,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真正理解到台湾的美丽富饶。学生在获得这些体验后,也能够逐步意识到台湾对我国的重要性,从而渗透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通过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课堂教学效率得以高。

二、注重化繁为简,突破重点、难点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重难点知识,如果只依靠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准确理解,这时需要利用多媒体,发挥出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提升教学效率。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可以轻松掌握,不仅提升了生动感,还能够获取丰富的知识,顺利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八年级下《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中,为让学生准确理解黄河下游发生地下悬河的原因,教师要使用多媒体将黄河水系图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用较深颜色进行显示。接下来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可以轻松理解,之后教师将黄河中游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等现象融入其中,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影视片段,能够获得启发,了解到这是进一步加剧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原因。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让初中地理重难点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和生动,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三、刺激学生感官,提升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般只简单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学方法非常单一,尤其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的时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也很难理解地理形态变化规律,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对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把图片制作为动画,将地理形态变化动态演示出来,这样不仅直观、具体和形象,也非常简单和省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八年级下《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中,教师要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西双版纳的相关视频,如卷尾猴、绿孔雀、亚洲象、望天树等,并配上葫芦丝音乐,之后再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学生在感受西双版纳独特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以后,能够发自内心喜欢上西双版纳,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四、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教师一般不能讲解的过于详细,经常只能粗略地为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就十分有限,理解也不到位,不能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对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了解更多的内容,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所需知识,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例如:在七年级下《中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清楚石油分布情况,教师需利用多媒体将各国石油分布和储量动态展示出来。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波斯湾沿岸及周围地区石油储量大小,并逐步明白了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这样一来,不仅让初中地理教学容量变得更大,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总之,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展示出教材内难以表达与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到知识。对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高峰.多媒体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31.

[2]何慧.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4,(07):157-153.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重难点多媒体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YUNNAN
救救小象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