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民俗词汇的文化意义

2018-02-03 05:37朱奕铭
青年时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文化

朱奕铭

摘 要:《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主要是再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人们家庭生活的基本状况,并且围绕三个家族进行叙述,展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中的琐碎场景以及陕北地区特有的民俗以及风情。本文主要围绕《平凡世界》中民俗词汇的文化进行浅析与研究,从而发掘在词汇背后隐藏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陕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民俗词汇;文化

语言是人类世代交流的主要方式,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语言的特色以及词汇的应用可以透露出很多深厚的文化底蕴。笔者通过《平凡的世界》这本著作,分析著作中所出现的陕北人民形象,并对其民俗习惯进行深入地了解,其中包含陕北地区的婚嫁民俗以及丧葬民俗等。本文主要就民俗词汇的文化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平凡的世界》中的实际用语,探究这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从分析词汇的使用着手,揭示陕北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陕北人民的文化风气,进而达到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词汇的概念

文化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中包括知识与信仰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所论述的民俗文化是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小概念,主要是指中下层阶级人民所创造并不断延续的文化,是一个地区或民族多年来的习俗沉淀以及积累。民俗文化大致分为物质、社会以及精神三种层面,既包含物质性的,如民俗生产生活中所涉及到的生产与交易物品等;又包含精神观念性的,如传统习俗中的精神传承等。

民俗词汇是民俗文化的基本载体,主要负责传承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民俗词汇与民俗文化相互联系,从而使民俗的文化特色以及传统习俗可以得到很好地传承与发展。缺失了民俗词汇的民俗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得不到长久发展与传承,因此民俗词汇是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在研究《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所提到的民俗词汇,主要是指能够明确反映陕北农村民俗文化的重点词汇以及属于的其独特自身发展与继承的词汇。其中,包括陕北地区所使用的方言以及在陕北地区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这是与其他地区所使用的民俗词汇所不同的。同时,民俗词汇与民俗文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可以被划分为物质层面以及精神层面。本文主要就陕北地区民俗文化中的词句以及短语等进行分析与了解。

二、《平凡的世界》中的民俗词汇文化

本文主要将民俗词汇分为三大类:经济、社会以及精神层面,并对其逐一进行分析。

(一)经济层面的民俗词汇文化

所谓经济层面,主要包括社会的生产以及日常的生活层面,其中包含生产所需要用到的工具以及人们生活所涉及的衣食住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生产劳动的持续,在生产劳动的同时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习惯与风俗,同时也需要各种生产工具来帮助人们完成生产。在《平凡的世界》中,存在许多可以反映陕北黄土高原中生产与劳动需要用到的工具的别称以及其独特的名称,这都属于民俗词汇。例如,在黄土高原上需要使用到的锄、铁锨以及犁等,这些都是陕北地区民俗词汇文化的象征。

锄,又名“锄头”,是陕北地区用来耕地或除草的专用工具,主要分为大锄以及小锄,两者在大小上不同,在用途方面也有所不同。在使用锄的同时,还有十分重要的技巧,那就是“三遍锄”。所谓“三遍锄”,就是指使用锄头时需要锄三遍,第一遍需要轻轻地将杂草除干净,把握力度是为了防止锄头伤到植被的幼苗;第二遍就需要较第一遍更强一些的力度去使用锄,这样才可以将逐渐长大的杂草除的干净,从而使杂草无法与正常的植被相制约,影响植被的生长;第三遍则是需要锄地的农民对土地进行深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杂草的根部完全挖出,使其无法继续影响正常作物的生长。

犁,又名“犁头”,是一种由硬木制成的劳动工具。犁是农作物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生产工具,并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并投入了使用。春秋时期使用犁主要是依靠牲畜进行耕地,牛或者马在耕地时与犁相连,生产者只需要手持鞭子对其进行指挥,从而完成劳动生产任务,是一种较为节约人力的生产工具。犁主要的特点是需要精准的安装手段,犁的安装较其他工具较复杂且要求度较高,只有将犁正确地与牲畜相连,才能提升生产劳动的效率。现如今,生产中摒弃了使用牲畜的方式,反而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使得耕地的效率大幅度得到提高。

铁锨则主要由钢板制成,是一种下端具有较厚钢刃,并且钢刃上部会安装锨把的生产工具。铁锨作为最常见的劳动工具,主要用于挖地、开沟以及搅拌肥料等功能,操作方法便易并且方便携带。

(二)社会层面的民俗词汇文化

社会层面的民俗又可以成为行为民俗,主要是指在民俗生活中涉及的风俗习惯以及规范制度等方面。社会层面的民俗文化具备一定的地域差异,相较于其他两种层面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色。社会民俗与精神民俗以及经济民俗息息相关,并涉入人类生活与交际的各个层面。本文中所谈到的社会层面的民俗词汇文化主要指在陕北地区的传统习俗词汇,如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是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動,形式丰富,通常是一些民俗的歌曲传唱、歌舞表演以及绝活等表演形式。每一种民俗活动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以及其独特的由来,其中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民俗精神。陕北人民以热情好客著称,因而对热闹的民俗活动更是情有独钟,各类的民俗表演更是陕北人民热情好客的最好象征,这些民俗活动展现了陕北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底蕴。

闹秧歌是陕北民俗活动的重要代表之一,据传是由古代春秋时期兴起用来驱除鬼邪之物的,后经发展成为现代的闹秧歌。闹秧歌多发生于正月十五之际,是陕北民俗文化特有的特色。有些地方由于闹秧歌的形式与传统形式不同,因而又称为闹社火。如今,闹秧歌已成为陕北人民对于喜事的庆祝方式,多用于节日庆典或欢迎远方来的客人。闹秧歌时,陕北人民会身着固有特色的彩色传统服饰,男子则将头巾包裹于头部,女子多以手中持物为主。闹秧歌中的豪迈精神正是对陕北人民民风的最好见证。

(三)精神层面的民俗词汇文化

《平凡的世界》中对精神层面的民俗词汇文化涉及较少,其中通过一些对神的称呼,可以体现出陕北人民对于自然的崇拜。自然崇拜主要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灾难以及野兽的侵袭而产生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尤其是在古代的社会中,由于精神层面的教育并没有达到一定的认知程度,使得人们将对事物的恐惧放在了对自然的崇拜中。例如,老天爷的称呼出现在《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民间的说法认为老天爷是世间万物的神,掌控三界众生。然而老天爷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想象之中。陕北人民十分注重对于天神的崇拜,甚至在家中的大门外张贴一些神灵的画像,并对其十分尊敬。尤其是在重大的节日之中,陕北人民的风俗习惯甚至会举行一些祭奠的活动,进而来表达对天神的尊敬与崇拜。另外,本书中还出现了对龙王的称呼,由于陕北人民多数以种植业为主,因此十分重视土地的灌溉问题,对降水十分关注。随之便出现了龙王的称谓与角色,从而用以寄托人们对雨水的期望。

三、结语

陕北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以及文化底蕴的特殊性,造就了其独特民俗文化的形成,这些独有的文化底蕴在《平凡的世界》中完美地被诠释了出来。而民俗文化的词汇又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积淀的完整反映,本文主要分析《平凡的世界》中出现的民俗词汇,进而研究陕北地区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陶沙,滑彦立.以河北民俗为例浅谈民族文化专用词汇翻译方法[J].雪莲,2015(29):10-25.

[2]张春华.成都方言词汇中的饮食民俗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6(6):112-113.

[3]郑玉捷.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1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凡的世界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黄土高原上的文化情怀
《平凡的世界》富有生命力的美学价值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