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怀想

2018-02-03 05:39牛伊楠
青年时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边城人性

牛伊楠

摘 要:在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中,《边城》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这部小说从沈从文先生的实际生活状态入手,对那个年代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沈从文先生在这部小说中表达出对人性美非常强烈的追求,也体现出先生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笔者重点介绍了《边城》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来人性美的局限性,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善与美。

关键词:人性;善与美;边城

《边城》这部小说充分地表达了沈从文先生对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另外,小说运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人性的美好,先生所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性美和个性特征。在那个时代,大部分的小说作品都是批判人性和社会的丑陋与黑暗面,而这种完全相反的写作风格能使人们对美好生活产生向往。

一、对人性美和善与美的描述与赞扬

小说开篇先是描述了湘西小镇的美好风光,青山绿水又远离城市的喧闹,完全是人们最向往的世外桃源生活,但是边城所具有的美不仅仅只有这些,还包括边城人民非常淳朴的人情美,并且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善与美,所有的村民都生活在这个基本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并将人性的善与美传承给后辈。

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小说所描写的社会形态虽然有点理想主义,但是并不是完全脱离实际的社会生活状态。另外,赞扬人性的善与美也是这部小说的主基调,充分体现出湘西小镇社会环境的和谐友善。在这个小镇中,所有人在为人处世方面都讲究人情。人情美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翠翠的祖父,他是一位老船夫,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那个渡口,但是这个老船夫并没有将这个作为谋生的渠道,而是无私奉献,默默地为小镇上的居民提供服务。更让人钦佩的是,除了他自己为这个小镇无私奉献,还将这种奉献精神传给他的孙女,并且告诉翠翠,所有人渡船都不能收取费用,即使对方给钱也不能接受。虽然有一次翠翠望着坐船的人失了神,但是后来翠翠还是追到对方,并把钱还回去了,老船夫和他的孙女翠翠无私奉献的处事原则充分展现出了人情美。

二、对小说中悲剧色彩的分析

《边城》这部小说从表面上看,像是一部讲述爱与温暖的文学著作。在真正读过这部作品之后,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色彩。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部小说更像是在描述好人悲剧,人们在感受边城人民善与美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

小说中所隐藏的“好人悲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翠翠的感情经历是小说中的“好人悲剧”之一。翠翠的感情经历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大佬与二佬同时爱上翠翠,是悲剧产生的源头。翠翠从小与祖父生活,缺少母亲陪伴的她,在爱情来临时表现出来茫然和不知所措,然后次次拒绝与逃避现实,最终导致悲剧产生。大佬最终溺水身亡,二佬与大佬之间的感情非常好,由于难以接受大佬离去的事实和父母安排的婚姻,最后选择离开翠翠,去往另外一个地方。第二,翠翠祖父的命运悲剧是小说另外一个“好人悲剧”。翠翠祖父年轻的时候就失去女儿,自己一个人艰难地将翠翠抚养长大。当翠翠成人之后,为了她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他就在船长、大佬和二佬三人之间常年奔走,但是大佬的溺水身亡打破了船夫平静的生活,船长将大佬的死因归结到翠翠祖父的身上,而翠翠祖父越来越焦虑翠翠的未来,最终由于心力交瘁而离世。

三、《边城》中人性美具有局限性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边城》这部小说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在那一时期,我国还处于封建帝制主义的末期,但是对于湘西小镇来讲,小镇的管理还是需要遵从封建帝制主义,还未正式开始推行新社会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创建新社会的管理机构。这在小说中不难看出,老船夫离世之后,翠翠想要接手祖父的工作,但是需要船长上报县城的衙门。由此可见,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还没有完全实现人民的解放,当时社会的整体发展程度较低,这也是作品中善与美的重要体现,并且人性的善与美是符合当时社会状况和社会背景的。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并得到完全的解放之后,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整个湘西乡镇乃至全中国都在推行男权主义制度,这种思想的形成并不是某一时代发展遗留的产物,而是我国封建帝制主义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传统和意识形态。

(二)个人因素

沈从文先生的生活经历导致小说人物人性美的塑造出现局限性,作品所表达的主旨和蕴藏的内涵,通常是作者所具有的价值理念。这也就是说,《边城》这部小说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来源于沈从文先生的生活经历。描述人性的善与美中所体现出来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重点讲述和善,而这来源于先生实际的生活经历。沈从文先生自小在湘西小镇生活,并且他的家庭属于行伍世家,他生活的环境具有非常淳朴的民风,这是《边城》这部小说整体环境氛围的写作背景。另外,独特的自然风光是先生审美风格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也是《边城》这部小说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重要原因。最关键的是,先生年轻的时候在部队接受过训练,还亲身经历了我国著名的“五四运动”,使他充分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阴暗,所以他的作品中用更多的笔墨描述人性的善与美,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和谐社会的追求。但是在创作这部小说过程中,先生主要是将不同人的人性都赋予善与美,而他自身的生活经历并没有引发他对其他人性美的追求,也就导致小说中对人性美的描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结语

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能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的共鸣,包括对读者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边城》这部小说对人性善与美的描写,能提升读者的思想层次,规范自身行为,并帮助读者形成善良的性格特点。

参考文献:

[1]曾祥泰,汪曾祺.沈从文乡土镜像——《受戒》与《边城》中的水域呈现[J].现代交际,2017(12).

[2]刘洪强.沈从文《边城》原型探源——兼论《边城》的主题[J].潍坊学院学报,2015(3).

[3]杨瑞仁.七十年来域外学者《边城》研究述评[J].吉首大学学报,2005(4).endprint

猜你喜欢
边城人性
边城
逼近人性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边城的个性
功能与人性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