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才观视域下高校党外人才队伍建设初探

2018-02-09 06:38马毓轩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总书记人才

马毓轩

(山东大学 党委统战部,山东 济南 250100)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构建凝心向党的政治环境,把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使党外人才队伍成为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使命和担当。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才观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党章,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才观,为做好高校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有效破解人才工作难题的“金钥匙”。

(一)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党的十九大把人才工作进一步提高到战略高度,把人才工作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直接联系起来,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重要论断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定位,是对人才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新论断,赋予了人才工作更加崇高的使命和更加重要的任务。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他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科技发展史已经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和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因此,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凝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打造人才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正所谓,“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在高校中,人才工作是全校一盘棋的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学院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大局,善于将各单位的工作与“双一流”建设、人才工作结合起来,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放到学校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思考和研究,着力构建多层次的人才体系,健全协调联动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有效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用活用好人才

无论走的多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①他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②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在人才工作中,必须坚持慧眼识才、用其所长、扬长避短,因人制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他指出,要用好集体的多双“眼睛”。有时候,一双“眼睛”受视角和景深的影响,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免出现一些偏颇。而多双“眼睛”则能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一个干部,可以尽量避免“失真”。“一把手”就是要引导、鼓励班子成员表达不同的观点,把多双“眼睛”的“眼光”汇聚起来,形成一致的正确的用人意见。③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观中关于“多”的方法论,在党外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工作中意义重大。

二、加强高校党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时代历史方位中的高等教育事业,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党外人才队伍,是高校应势而谋、顺势而为、趁势而上的战略选择。

(一)加强党外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从人才竞争态势来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全球创新版图、经济结构、政治格局都发展深刻变化,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家和地区频频出招,纷纷加入“抢人才”的队列。从国家发展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性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高校作为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交汇处,必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上下功夫,引领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发挥好前沿技术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策源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要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④对于留学人员引进,应把好入口关、政治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

(二)加强党外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将“建设教育强国”明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改善民生的高频词汇中,“教育”高居榜首,37次被提到。⑤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建设科技强国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跨域式、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支持措施和组织实施,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支撑和体制保障。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是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中确立起来的,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需要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中进一步彰显。高校的事业发展到哪里,统一战线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法宝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高校工作的中心和大局,人才工作是“双一流”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工作。党外人才中汇聚着各方面的代表性人物,是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加强党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掌握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和拓展工作载体和渠道,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党外人才队伍建设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指示精神,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主义办学方向,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担当社会服务的大学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是人民民主的真谛。”高校党外人才具有数量多、层次高、代表领域广、社会影响大、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特点。高校广大党外人士发挥其专业优势,积极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建功立业,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与高校的使命是一致的,与“双一流”建设的初心是一致的。鼓励和指导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文史馆馆员、特约人员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引导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统战团体发挥各自优势,讲好大学故事,服务改革发展,是彰显统一战线独特优势和价值的重要渠道。

三、全面推进党外人才队伍建设应着重把握的几个关系

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把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同时还应明确,党管人才不是包揽一切,而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充分尊重党外人才的主体地位,用真情、真招去感召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一)处理好蹄疾和步稳的关系

蹄疾和步稳的关系,即又快又好和又好又快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雷厉风行和驰而不息的关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人才队伍,需要处理好蹄疾和步稳的关系,避免“急用现找”,又注重梯队建设。必须要解放思想、推动改革,用新时代人才观指导人才工作的实践,破除惯性思维,出奇招、下狠招,着力解决瓶颈问题;同时应当立足长远,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给人才成长以时间和空间,久久为功,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党外人才多为专业型人才,应根据他们成长规律和履职需要,注重个性化培养,对于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的党外专家教授,应多为他们提供参加政治培训的机会,搭建履职建言的平台,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鼓励支持他们脱颖而出。对于科研创新能力突出但行政能力欠缺的党外专家教授,应利用人事、人才、统战、科研等部门的平台资源优势,多为他们搭台铺路,促进产学研结合,积极推动成果转化。

(二)处理好引凤和筑巢的关系

人才成长需要环境,人才发挥作用更要依赖环境。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校应努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以政治引领增强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既要善于抓住他们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把思想引领切实渗透到他们的心坎上,又要关心党外人士的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积极推进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加强与党外人才的日常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愿望和要求,积极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他们困难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关心人、第一帮助人,增强党外人才对学校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处理好“引凤”和“筑巢”的关系的另一层含义,是指要善于处理引进人才和培养本校人才的关系。对此,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有过形象的论述,他强调,既要招得来“女婿”,更要留得住“儿子”,“输血”与“造血”并重,“女婿”与“儿子”同心。⑦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努力让人才来得了、呆得住、用得好,真正实现“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

(三)处理好圆心和半径的关系

同心圆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提出的原则和方法,他指出“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他希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关键在于坚持求同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凝心聚力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个政治首要任务和思想工作主线,在调动党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下功夫,健全征求意见、工作通报、意见反馈、发挥作用等机制,邀请民主党派主委、无党派人士参加学校重大会议和重要活动,鼓励党外人士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成为我们党的挚友、诤友,以期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激起共鸣,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最牢固的爱国统一战线。

注释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2018年1月5日).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③摘自《之江新语》:多双“眼睛”选贤任能 (2003年11月21日),习近平著.

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5年5月18-20日).

⑤此数据统计来自人民网.

⑥《十九大精神十三讲》第121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⑦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总书记人才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人才云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