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其心,至道集于怀
——继红剪纸艺术大家谈

2018-02-09 10:54王红川陈巨中张晓梅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2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王老师剪纸

王红川,陈巨中,张晓梅,等

王红川(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评论家协会民族民间艺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研究中心委员):与继红相识仿佛是上天的安排,当有一天我们彼此需要时,彼此就出现在了各自的生命里。从此,心灵与精神就不可分割了。继红为人朴素豁达,文品、艺品、人品俱佳,继红也博学多才,满腹华彩。人到中年,文学和艺术齐头并进,长期的多方位修为滋养着她,使她的领悟力和艺术造诣不断提升。继红的生命个体,可以说是全方位闪耀着智慧与迷人的光彩。谈到她的剪纸创作,更值得用心细说。

她的作品沉积传统文化之滋养,抒发自身审美之造化,将旧的历史和新的时代融会贯通,推心置腹,在思考中不断探索,看不到一丝的牵强和无病呻吟。她的艺术之路的延伸和作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对那些束缚在前,疏于钻研又懒于实践的空喊者以及个人卫道者而言,无疑是一次次无声又有力的回击。

多年来,继红在剪纸作品的创作中一直深研精进着,《中国美术丛书·团花剪纸》《蝴蝶百图·中国现代民间剪纸》集的出版,充分抒发了继红深谙民间剪纸语境传统表达的意趣。天真无邪的童年系列彩色剪纸作品,除了人物造型追求稚拙可爱,彩色剪贴的表现手法也独具艺术匠心。《天籁心风》系列剪纸作品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无论对自身艺术的发展而言,还是从现当代剪纸艺术作品的发展而言,都具有新高度的意义。这些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的创作经验,为她后来进行聊斋女性人物系列的剪纸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上有很多事情是无需反复解释的,艺术的创作也是同理,一幅好的作品只要展示出来,所有的审美品质、艺术创意、文化内涵等等,都将毫无保留地进入大家的心灵视野,或唤醒、或借鉴、或共鸣,那种种人心对艺术的良好感受自然生发,一切尽在不言中。

继红的聊斋女性人物系列剪纸作品就是具有如此魅力的美好剪纸艺术品,这套作品最突出的艺术表现特点就是抓住了剪纸的平面性的语言特征,剪味、纸味尽俱其中。在此基础上随心所欲进行表现,剔除了绘画受训者有意无意在剪纸画面中对造型总是顾及比例和透视关系的习惯。作品的整体造型和构图极美,想象力丰富,细节元素穿插组合巧妙又精彩,再加上她使用深色的渐变色彩,使画面丰富新颖又不缺乏神秘感和叙事性。

继红的聊斋女性人物系列剪纸作品的创作据我所知历经5年苦旅而完成,幅幅都投射出诗与歌凝魂的美好气息。其中精品甚多,《聂小倩》造型清丽婉约,《双灯》所表现的艺术空间黑白对比强烈,《寇三娘》具有程式化的秩序美……总之,作品整体体现作者单纯率真的艺术个性。继红说:“喜欢简约、素朴的艺术形象,因为和煽情相比较我更欣赏质朴中蕴含的生机……”这是继红自身的审美追求,也是她作品始终体现出来的韵味和气度。

生于清末的鲁人蒲松龄不知道泉下是否有知,时隔千年,自己的文学作品竟然会被一位同乡女艺术家用剪纸的形式重新进行诠释,使其形象更丰厚更具文化艺术的魅力。这种浪漫的对接,并非偶然的奇遇,而是继红自身文艺范儿所具有的刻意找寻的心性使然。那寄托着豪侠仗义之气、潇洒婉约之情的种种故事,如诗如画,均被继红精心布局在剪纸的画面中,读她的作品犹如听到了潜隐的歌声,宁心静观而欲罢不能。

继红雅俗共赏的聊斋女性人物剪纸系列作品充分体现了故事中弃恶扬善、忠孝节义等美好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展开了品读经典的新趣味,这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的实际贡献。

继红用心血凝聚成的各时期不同系列的剪纸艺术作品内容选题多样,有的直抒胸臆,有的遐思缈缈,有的追根据典……艺术表现别出心裁,轻松浪漫的品味喷薄而出,品她的作品如品一场优雅又清新的香茗会,有歌声相伴,惬意得很呢!

在国家大力弘扬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大好形势下,继红与很多积极奋进的同道们一样,自觉不自觉地起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担当作用。

—— 《新时代剪纸界的文艺范儿》

陈巨中(中国剪纸研究会会员、浙江省剪纸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我和王继红从来没有见过面,也无交往,只是一对陌生人而已。为陌生人写些什么,好像没有先例,可能是因为作品是人心灵的折射,不了解人,自然不容易写好对作品的评价。但我想的是,这样也许更好,不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套路,多一点客观性。

实际上,我在几年前就已经“认识”王继红的,当然,那只是认识她的作品。平时我喜欢看别人的剪纸,并愿意在研究之余将喜欢的作品收集、整理后建一个专门的文件夹,这样,可以时不时的欣赏。几年下来就积累了像滕凤谦、林曦明、申沛农以及像许欣等人的作品文件夹八、九个,而王继红的作品也其中,可见我对她作品的喜欢程度吧。

在王继红的文件夹里,共收有21幅作品,内容都是和聊斋志异故事有关的。这些作品来自网络,图片质量基本上都不好,有的还相当模糊,但这并不妨碍我的喜欢。

我喜欢王继红的作品,是有足够理由的。首先,王继红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格局,又不失当下的韵味,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地感慨,哦,剪纸还可以这样做的,起码能给我不少的启发。可谓其作品引人入胜,别开生面吧。

其次,她剪纸的表现语言多样,画面上不是符号简单的堆砌或平铺直叙,她所呈现的一个个质朴率真至美而又有点怪诞的剪纸造型,看得出来源于她质朴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由程式化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因此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这表明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在驾驭表现语言方面所具有的水平。

再次,她通过这些剪纸虚构生动传神的形象,而有意避开传统民间剪纸常见的拟人、象征、寓意等造型手法,避开借用那些约定俗成的观念化形象来表现主题,传递着丰富的思想情感,来张扬人征服自然或者正义战胜邪恶的一种创造力,以期建立一种理想的世界,来慰藉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乐观向上的勇气。她的每件作品都蕴藏着不俗的文化内涵,抒发着民间剪纸生命的深刻意蕴。

总的说来,王继红的剪纸构图饱满、造型简洁、立意大胆、形态生动,装饰意味浓郁。从细处分析,她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传统的剪纸纹样,又能够巧妙地将其化之。如在《珊琥》里,我们就能看到一大片云纹恰到好处地应用与变化,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并被赋予新意。再如《长亭》《温姬》里块面与线条的对比,还有其他几幅部分颜色略加渐变的处理方式,都是属于她匠心独运的结果。

我想,这些都可以成为我喜欢王继红剪纸的理由。

王继红曾这样评论一位作者:“从其大量剪纸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待艺术创作是严肃认真、全力以赴的。就在这些天真浪漫的意象中却蕴含着一种张力,一种别具深度的理解。一个艺术家的勤奋和谦逊的品质,常常从她的剪纸中流淌出来。这是可以持久的美,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反复淘洗而不褪色的美。”我觉得用来说她自己也未尝不可,似乎更贴切。

——《喜欢继红剪纸的理由》

张晓梅(陕西榆林市剪纸学会副主席):继红是哪般的女子,是她剪刀下的那般庄重与妩媚吗?

庄重如神,媚若狐仙。是她作品里《孤神独逸》的仙风,还是《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道骨,《淡若海,漂无所止》的诗意境界呢?《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的女子,如《夏花灿烂》怎能不惜不怜呢?

《天籁心风》里《生如蚁,美如神》的女子满月般的脸轮,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偶尔低垂似乎可以听到她的呼吸声,简洁的身体轮廓由民间剪纸中惯用折叠后的剪痕(打牙牙),璨若光带,如神的光环,这般的女子真真是美如神。再穿着民间纹饰装点起来的华丽衣裙,站在旷野繁星下,倾心感受《天籁心风》阵阵的浓浓乡情,涤荡灵魂般的暖暖情境……

系列彩色剪贴作品《童年》,是对单色剪纸系列作品《天籁心风》拉长了的记忆,是继红在纷繁现实中找寻的一片宁静,一块洁净之地,一种心灵的自由。是的,一切美好都可以慢下来,都可以自由延长,自由缩小,可以是《小花用微笑回报石头的冷遇》,豁朗后面是另一片天空,另一种视觉诠释。

书桌灯下如梦似幻的聊斋女性人物系列作品,半羞的妩媚,半遮的幽怨双眸,在暗夜中留下哀婉的叹息声……

继红的剪纸作品在记录自己女性的体验,在追溯远古创世天人合一的遗痕,装着旷世的奇缘与梦幻,耕作在张张纸间,她就是这般的奇女子。

——《庄重与妩媚、纷繁与简洁——王继红女性剪纸作品观感》

李雪松(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获得者、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究竟谁更重要?杜尚说:“艺术家的状态比他的艺术更重要!”艺术家的生活境遇和方式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不管是拥抱还是孤离。从艺术传播的角度来看,艺术家的作品其实是把艺术家隐蔽着的生活带到光天化日之下,在作品与观众的互动中使艺术家的思维和艺术作品的价值更加充分地展示岀来。因此,好的艺术作品与观者的相遇是一场盛大的视觉欢宴!王继红老师的生活状态和艺术作品是完美统一的。既便在没欣赏王老师创作的剪纸作品之前,单看王老师的生活也是艺术的,简淡随性、怀素抱朴,若初雪融化于秋水,清沏而静谧,微微的“冷”会产生让人舒适的距离感!但每个观赏过王老师剪纸作品的人都会发现,作品不论繁简,都倾注了她饱满的热情和别出心裁的创意!作为我中师求学时的班主任,王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生活中的“冷”和作品中的“热”,这对矛盾的存在在王老师身上竟如此和谐,犹如冰川覆盖下炽热的岩浆。生活中不妥协的“冷”和艺术创作时的“热”对我影响至今。以作品影响作品,用生命影响生命,艺术教育的本质大致如此吧!祝王继红老师艺术生命常青!

——《生活的“冷”与艺术的“热”》

张丽敏(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古代文学副教授): 和继红相识二十多年了。与她相熟,是被她的剪纸吸引,更是由于她的个人魅力。她的性格里,有开朗豁达也有敏感细腻。与她一起,舒服二字最恰当。

继红艺术造诣深厚,却鲜有功利之心。这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现代社会,显得有点不合群。当众人津津乐道于市场收益或是沾沾自喜于师从门派时,她沉默。她内心纯净得像个孩子,不喜欢复杂的附加。她把最快乐的心情交给自然,交给她身处的山林或是荒滩。在自然的怀抱里,她享受独处的欢喜,远离尘世,无所挂碍。而自然也深深地眷顾着这个充满灵性的女子,赋予她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奇思妙想。正是这样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才有了童年系列、生命树系列。她的剪刀在纸上破开的一刻,就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剪尖自在游走,走出来一片自然野趣、生机勃勃。作品里,阳光明媚,暖风吹来。每个人的身体都极为放松,眼神里透着欢快;每根枝条与叶子都自由舒展,充满生机;每一只鸟每一条鱼都无拘无束,任意游自在飞。

这是一种秉持内心、我自来去的洒脱,也是一种把成功看得极为纯粹的默默坚守。

继红对物质条件几乎没有要求,一日三餐,能简则简。她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却从未停止。无心谙于世故的她,爱读书、善观察,蕙心通透,对艺术有极强的领悟力。都说她不善言辞,可谈起文学谈起艺术,她眼里有光,口若悬河。她经常让我想到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继红的精神世界是大美世界,有千山万水,也有晚花独照;有静水流深的大气度,也有雨滴溅落的小欢喜。这是一个隔离在尘世外的诗意世界。

木心说“真正的诗人,在其他体裁上都是诗意的”。继红的心斋系列、天籁心风系列、聊斋女性人物系列,都是充满诗意的作品。继红的诗意世界借由镂空和线条,在明暗与流动间成了诗。这些诗意画面与镶嵌其中的诗句、故事,碰撞、交织,然后融合……最终汇成惊讶、欣喜、感动。

当灵感遇上才华,就成了诗。当具体的线条幻化出抽象的诗意,作品便有了生命,充满了力量。我们欣赏作品的美,感受艺术的诗意传达,同时,也是在理解一颗纯净素朴的心。

——《诗意的坚守》

陈燕(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 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门外汉,每次看到王老师的作品或者文字时常常生出感动,打动我的并非一事一处,难以尽述,应大致是一种广阔辽远却又无比亲近的东西在轻轻敲打着常处于无感状态下的心,叮叮咚咚,有节奏也有声音。

对剪纸艺术了解的匮乏让我无法以任何专业的词汇对其作品进行描述,只能说一点纯属于个人的感受。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说:“对于我来说,美必须是这样的东西。它从人生中遮隔我,又从人生中保护我。”作家或者艺术家都是对生活有敏感切肤体味的人,而这种敏锐的感知通过某种艺术形式传达出来,于观者而言是美的感受,于作者而言,是他们与这世界和自己交流的方式,是他们的堡垒也是他们的门窗。日常生活中的王老师不善与人交际,时常木讷语塞,用木心先生的话,就是时时处在一种“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而这些与世的颉颃是不能也是不愿,在火树银花的人头攒动中,她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更寂寞却甘之如饴的自在之处,这不是被逼无奈而是自我隔离,心怀珠玉,不必向它处行乞。进入独属的剪纸世界,她的丰富灵动,她的恣意张扬,关于美,关于爱,关于生命,都可以坦诚相见,以最无私最绚丽的方式尽情表达。在那个世界中,她是她所能成为的一切。看她的生命树系列、童年系列、聊斋女性人物系列剪纸作品,女子娇媚而自有力量,童年憨玩且浑然忘我,那些繁复又有序列的纸上灵动,是自她内心喷薄而出的一个个生命符号,带着某种近似神圣的使命,传递着作者对生命最直接最热诚的领悟和感动,而这种真粹无疑也传达给了有幸看到它们的人,我也是那幸运之一。

吴冠中说:艺术创作,要表达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心灵的东西。之所以对王老师的作品心有戚戚,正是被一种简单的真实,质朴的深刻所打动,舍弃所有的捷径和浮华,以最笨拙也最有效的方式接近内心的本源。风格即人,看王老师的作品如见其人,她的亲和自然,她的独立标格,一个人和由她而生发的一切如此契合生动没有第二种样子,对我,这就是美的力量。

——《你看画,我看你的眼睛》

王继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副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淄博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或许是性格方面的缺陷,我是一个无法在现代生活中驾轻就熟的人。我抗拒那些把捷径走的大义凛然,把公共经验凌驾于个人经验之上的言行,也从不执著于“非如此不可”的成功,我只愿与这个世界保持恰当的距离,沉默、缓慢、独处,我不想因为亲密无间而失去一颗来去无碍的自由心灵。

多数时候的创作灵感,往往起于一种灵光乍现或是只字片语所引发的奇异联想。正如一张好看的纸,一个有趣的眼神,一个飘然而过的美女,一朵在沉默中舒展身体的小花……然后剪刀从纸的一个角落开始切入并迅速蔓延到四周的神秘地带,将那些隐匿在纸中的形象一个个拖拽出来。在水流般素朴的日子里,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脑海中一掠而过的微光,它像漠漠荒野中一道忽然而至的风景,在心海中擦出一串串欢快的浪花。因为它,这庸常的生活里有了眺望和生机,它让我们免于在欲望的轨道中彻底的堕落,并从容不迫地走向远方。

对艺术的坚持不等于一直不停歇的动手,也不是一直动脑,而是两者的牵制与平衡。这样,当灵感浮现时,迅速地察觉与把握,并捕捉下那一瞬间的感动、爱和战栗,这已足够让人欣喜。在那些大师的作品里,我看到了率真与坦白,智慧与目光,看到了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自己所想东西的勇敢。我确信,在纸上冒险带来的满足感要远比不断重复自己已有的经验更有趣。是“差异”让我们获得了让他人迅速辨认的特征,茫茫人海中,我们用彼此的“异样”互相对望。我钦慕那些“在别人的作品之中,就像开向生命的一扇窗子”般的艺术佳作,我渴望向着那片深邃湛蓝的方向踽踽独行。

——《轻风勿语》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王老师剪纸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奇妙的旅行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有趣的动物
剪纸
我喜欢的一堂课
于富业剪纸作品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