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政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策略

2018-02-09 14:58刘德林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土建类产教市政

刘德林



高职市政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策略

刘德林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了不同程度校企合作以促进产教融合。以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市政专业的有利之处,以及高职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少、校企合作停留于形式和企业深入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培养更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从而提出了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策略。

校企合作;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 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育的特点

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后面简称市政专业)和其他土建类专业一样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但市政专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该专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市政道路、管网、城市桥梁、给排水、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垃圾填埋处理和市政园林与绿化七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是实践性和技术性非常强。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没法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实践能力强的、技术过硬的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没办法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那么,高职市政专业应怎么样做才能培养出有竞争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呢?很多学者致力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研究,对推动高职土建专业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带来很多帮助。[1-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指校企双方基于为企业提供合格人才和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两个角度进行的深入整合双方资源的活动,体现为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面进行教学过程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术和技能的培养。[4]

2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有利之处

对于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实习,可以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反过来用实践促进知识的学习,并提前作好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准备,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实力。通过实习,学生可以考察工作环境,体验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节奏,试试自己所学能否干好这一行;也可据此调整就业目标,积累经验,为毕业时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铺好道路。

另外,如果学校能与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合作平台,在学生实习的这个环节上,一方面达到锻炼学生提高其就业竞争实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又能将学生积极推荐给企业,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同时有利于缓解土建类专业学生就业与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论文在时间上产生的冲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也可产生积极的作用。

3 高职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遇到的问题

校企合作能够实现企业和高校双方的资源整合与互利。企业作为高校的人才实践基地,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反过来用实践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提前作好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准备,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实力;高校作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对口性高的优秀人才,同时高校也能为企业的员工进行各方面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但是目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存在一些的问题。

3.1 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少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但没有形成一套有很好的方案,且对社会公众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企业并不了解何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不知道合作能带来什么好处等种种原因,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非常少。

3.2 校企合作停留于形式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合作的深度和层次普遍不高。很多高职学校虽然开展了校企合作,但大多都只是停留于形式,双方签订完校企合作协议书,互挂上“实践基地”或“人才培养基地”的牌子后,就没有继续深入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没有探讨如何互惠互利,企业如何帮助学校培养实践能力更好的人才,同时企业如何利用校企合作来获得实质性的好处。

3.3 企业深入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有部分高职学校尝试了“订单式培养”的中层次合作模式,[1]但很多在合作过程中由于校企双方缺少沟通,企业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高职学校担心学生实习过程的安全问题等,使得学校主动性不够,进而导致很多企业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慢慢变成鸡肋,大多数院校和企业只为获得那一纸合作协议书。

4 高职市政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调整

针对上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市政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进行重新调整,改变传统的以高校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用人单位及岗位技能的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从而真正实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4.1 配足合作企业

目前,参与校企合作的市政领域的企业非常少,但是市政专业和其他土建专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该专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市政道路、管网、城市桥梁、市政给排水、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等领域,对于每个领域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时,都需要有签订足够数量的相应企业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因此,需要加大宣传校企合作,让更多企业知道校企合作,并让企业知道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优势,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

4.2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市政专业涉及领域广,为了培养出有竞争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拒绝形式上的校企合作。同时,只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互惠共赢,才能提高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和企业在商讨合作时,应展开探讨如何深入开展实质性的合作,达成一致再签订协议,并严格按协议内容展开合作。

4.2.1教学方面的深入合作

对于市政专业,教学方面应做好以下几点,积极主动地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①在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邀请合作企业参与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发展变化情况,校企一起分析、研究、研讨,制订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下市政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市政人才,学校就致力于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②市政每门专业核心课程都是技术性和应用性非常强,要提高这些课程实践部分的学时。每学期开学初,专业教研会应集中讨论该学期开设的各门专业核心课有哪些教学环节,需要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具体需要什么类型的企业、多少家、提供什么配合,要安排好教学进度,确定好什么时间带学生到企业实践,提前预约好相应的企业。比如:《市政道路施工》这门课涉及到:道路施工测量、路基施工、路面基层施工、路面面层施工等环节,每一环节的理论知识讲授完,需要立马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工地现场学习实践知识。具体每一环节到工地现场实习多长时间,应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合理安排,一般一至两天;每个工地容纳多少学生,应根据工地的接收能力合理安排,一般一个工地安排五到十名学生为宜。

③工学交替是高职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市政专业应从以下三方面来施行工学交替:

a.暑假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为了让每一位学生从大一到大二,每年暑期都到企业实习,要求学生自己先自行寻找实习单位,找不到的情况下,学校再进行统一安排。同时,学校应为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学生每周需向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如实习中遇到专业问题,可以向指导老师寻求帮助。这样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b.精心安排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大三前修完专业核心课,大三上学期只安排专业拓展课。这样当企业需要大量实习生时,可以让大三上学期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因为大三的学生已经修完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具备了上岗所需的专业知识。对于学校未修完的课程,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要求学生在空闲时间,自行上网学习,并在网上完成考核。

c.大三下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并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竞争力。同样顶岗实习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学生每周向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如实习中遇到专业问题,可以向指导老师寻求帮助。

4.2.2企业方面的深入合作

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只有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才能让企业长期保持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主动与企业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各企业的真正需求,并提供帮助。

高校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满足企业各方面需求,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企业用工紧张期,为企业输送优秀实习学生,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企业招聘人才时,为企业宣传招聘信息,并推荐优秀毕业生,协助企业招到满意的人才;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时,选派教师专家协助解决难题;定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帮助提高企业员工专业能力;校企共同申报研究课题,一起研究探讨。

4.3 建立政校企合作,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机制保障

为了推动校企真正意义的深度融合,需要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因此,政府应当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制定政策带动企业参与教育,将税收与企业参与教育的贡献大小相结合。学校作为受益方,应敦促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以实现校企真正意义的深度融合,从而建立起政校企的良性合作。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职市政专业教育特点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有利之处的分析,进而指出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少、校企合作停留于形式和企业深入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随后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市政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策略调整,应做到:配足合作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政校企合作,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机制保障。

探讨高职市政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高职学校、学生和建筑企业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相信随着我国市政专业职业教育的逐步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逐步成熟,我国高职市政专业也能实践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成熟人才培养模式。

[1] 靳鹏伟,何永红.基于校企合作的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6):89-90.

[2] 赵光楠,王天成.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1-43.

[3] 张曦.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分析与构建[J].农家参谋,2017(6):112-113.

[4] 陶咏梅,胡兴启.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9):257.

(责任编辑:黄文丽)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research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De-lin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not only the core cont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the main direction of school development. Currently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have undertak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different extents to promot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This article set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jor as an example,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to this major, and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such as a lack of enterprise taking part in the cooperation, a formalit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 lack of initiativ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hich all seriously restraint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t last, put forward to the adjusting strateg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strategy

2018-07-10

刘德林(1989—),男,福建南靖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市政工程。

1673-1417(2018)03-0022-04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8.03.0005

G642

A

猜你喜欢
土建类产教市政
“新基建”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研究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