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中学小班额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8-02-09 20:31尹伟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尹伟涛

【摘要】目前,乡镇中学的生源逐年减少,导致出现小班额的普遍现象.且这种现象,直接对学生的学習情况造成影响,尤其是数学这门课程.要是在初中[1]数学底子没有打好,以后在进入高中学习数学,会倍感压力.由此,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小班额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具有重要探究意义.

【关键词】乡镇中学;数学;小班额

随着我国教育的新改革,许多农村上学的学生,随着父母的工作迁移到城市上学.导致城市的学校生源大幅度增加,乡镇中学出现小班额[2]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个年级就几名学生的情况.小班额虽然在管理上给予了教师便于管理的优点,可是学生却因为班级人少的缘故缺少激情,缺少创造性的思维思考能力,由此,分析造成小班额的原因,探索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小班额的优点和劣势

(一)构成小班额的原因

由于我国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导致很多乡镇的人外出务工,不再像老一辈的人在家里种田地.由此,了解到乡镇中学的教育方法不如城市,多数的人在外打拼几年后,就会把孩子及家人接到大城市中生活,从而间接地[3]导致了乡镇中学小班额的产生.另一方面,由于家长心中的攀比,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出去念书了,为什么我的孩子中学还要在乡镇“破学校”读书等攀比心理,也是导致小班额产生的原因.

(二)小班额的优点

由于班级人数的变少,纪律问题不再是教师的心头之患,并且课堂学生的座位可以教师为原点进行调整,使教师跟学生近距离的互动、交流教学.有效率的观察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指正.高效率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会其知识内容.例如,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十个人,在学习数学的课堂上,把桌子摆成圆,教师站在中间,近距离的讲解学生在数学上算法错误和公式错误.

二、如何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小班额—小班化教学模式

利用小班额人数少的优势,使用小班化模式教学.小班化模式教学利用了人数少、空间大的原理,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奠定了基石,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人数少的原因,不要刻意去束缚学生说话的自由,选择给学生主动权,不给予压力,让学生学会寻求你的帮助.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利用数学巧妙[4]的公式、算法与学生对话,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思考运动,让学生爱上思考解答数学难题,并敢于质疑.其次,小班化模式教学还可以因材施教,针对性地面对中学数学学习不好的学生,深入分析原因,并适当为学生不断调整,直至适合.

(二)及时调整课堂模式、发挥师生合作教学的理念

小班授课,学生少,课堂空间大,传统的板书方式显然已经过时.因此,时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先学后教,合作创新”的教学[5]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首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积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其次,教师开展多样化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选择与数学相关性的内容进行比较.最后,教师根据学生遗落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讲解,使学生对其知识记忆深刻.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还拥有了在学习上的主导性,并在这种互相比较下,学生相互督促进步,互相提高对方的思维思考能力.同时,教师也理所应当成为引路人.

(三)“活”的课堂

小班额因为人数少的关系,上课较为死气沉沉,因此,教师应多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积极调动学生的活泼性.并且,现今我国极力追求城乡教育一致.因此,乡镇中学应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由此,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便捷,利用网络上巧妙的数学题,引起学生之间的讨论,并创设小组或个人组,进行比较,看看那一组更强.另外,还可以使用多媒体中的游戏,利用数学游戏,学习其内容.不但为课堂增添了生机,还可有效地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并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性,从而使枯燥、死气沉沉的课堂变成“活”的课堂.

(四)多元化评价

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法灵活,不仅使评价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控制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启发和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积极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从听、说、读、写、算、操作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不仅可以创造有利于创造性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数学难题学生不会做,应评价“下次努力”,不应责备,适当给学生多一次学的机会就是给自己多一次教的机会.

三、讨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不仅要时刻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还要合理地针对性地面对所在班级,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能够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家庭等各方面的情况,对其教学.一定要有准备地接受新课程,还有学生赋予的挑战,做推动新课程发展的标杆.

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必定是艰苦的,尤其是数学在现今社会建设的道路上,起重要作用.因此,虽然乡镇中学有着各种不同的因素阻挡着教师的传授知识的脚步,但是教师应针对现状创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安于现状,要勇于去打破困境,最后成为点亮学生的蜡烛.

【参考文献】

[1]韩江萍.由“小班额”到“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效果与价值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7):49-52.

[2]闫守轩,朱宁波.小班化教育实践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5-8.

[3]石阿敏.浅谈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效益的提升[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6):21.

[4]潘超炜.均衡化,个性化,合作化——初级中学小班化教育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3(6):62-64.endprint

[5]薛宇功.农村小班额环境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4(5):98-99.

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设计策略探讨

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设计策略探讨

◎郭晓梅(金昌市第四中学,甘肃金昌7371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是一种辅助思考的工具.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数学在提高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思维导图是提升初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关键.本文就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上的设计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S[2016]GHB0312.本文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数学对提高初中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有着较大的作用.而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逻辑性能力,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之前的学习中,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式较为死板,不能够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之后,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灵活的引导性工具广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事实证明,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它将抽象的知识化为直观的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这样不仅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帮助,还能够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简介

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知识.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状的辐射性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

它按照大脑自身的概念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擅长的逻辑和右脑擅长的图像的潜能.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发散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当感觉,记忆或是想法,例如,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等进入大脑,这些元素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的一个连接,而每一个连接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连接.而这些连接就是你个人的数据库.数学学科的特性就是有条理,可以利用这些符号连接来让学生很快记住数学学习的知识点,每名学生都可以通过连接来在自我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庞大的数据库.

思维导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用来提升思考技巧,增进记忆力和组织力.在日常学习方面,思维导图运用得当可以将平时被称为数学学习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变成好学生,减轻学生负担,思维导图可以让每名学生很容易的掌握数学知识.

三、设计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网络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中,经常会存在章节检测的部分,而且这个部分通常都是有测试试卷来完成的.除此之外还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些考试都是单一的知识点,并没有将知识串联起来.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是通过学生对知识内容之间的结构认识比较清晰才能够建立的,而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将知识点联系起来的工具.例如,初中数学中一个关于函数的综合题目.很多学生就会因为不能联系前后的知识而解读不出题的意思.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将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将不同的解题思路呈现给学生.而且,最初教师可以自己来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自我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二)规划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很多学生在学习完整本书之后不能够将所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思维导图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前提要求思维导图要设置的详略得当,规划良好.合理的规划对于思维导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圆的方程时,教师可以先将整个章节的目录展示出来,对整个章节的内容有所呈现.之后通过目录来明确严谨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一开始清晰的了解要学习什么内容,知识点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三)利用思维导图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

数学题有很多共同的特性,有时候一道题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解答.但是如果教师利用课上时间来一一解答,就会浪费很多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将多种解题方法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能力.例如,平面几何的面积题,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将多种解决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展现给学生:平移法、分割法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力寻找到新的方法.

四、结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的数学教学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仅是简单地将课程知识点教给学生,还要能够将学习数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对数学学科非常实用,因为数学的逻辑性非常强,所以思维导图方便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师所用的手段需要进行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非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引导性的学习思维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就能发挥其辅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叶红.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J].华夏教师,2015(3):41

[2]项钰瀛.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J].亚太教育,2015(16):61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