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教学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2018-02-11 17:49李生忠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高中教学

李生忠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的转折期。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不但应该教好学生地理知识,还应当当好学生的引导者,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这也是教书育人的责任。

关键词:高中教学;心理教育;心理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67

高中時期是一个人初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际观和认同观的重要阶段。高考竞争不仅激烈而且残酷,这就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储备,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激烈而且残酷的社会形势和环境。而今天的“健康”概念,再也不是单纯地指机体或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定健康有三个含义:机体健康,心理(或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在的教育中,应试教育基本上还是主流,唯分数论成败、唯智力论高低,使得很多学生严重畸形发展。再加上学生还处于成长期,学生的成长经历单一又缺乏磨炼,对升学就业的担忧等,使很多学生心理品质发育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再者,高中学生处在易变的青春适应期,学生有情绪上的波动应属正常现象。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关键的。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分析。

一、重视学生情绪控制和情感教育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发展潜能大。由于高考的压力,部分学生长期被自卑、忧郁、恐惧、焦虑的情绪所困扰,逐步失去自信心和进取心,动摇信念,从而悲观失望,甚至放弃求学之路。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满怀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设身处地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控制消极情绪。

首先,要用地理知识改变习惯中的认识。古代思想家荀子说过:“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这是学会控制消极情绪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学会了这一步,也就踏上了一条迈向“聪明才智”“获得成功”的光明大道。也就不至于走上精神颓废的歧途。

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转移和摆脱消极情绪。转移就是要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使消极情绪淡漠以及消失。教师,要为人之师,首先要为人之友,上课板着脸,一味地强调该这么做,不该那么做,只能招来学生的反感和隔膜,很难谈得上教书育人。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多与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师要做到心理换位,向学生敞开心扉,和学生以心交心,产生心灵上的“共振”,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默契配合和顺利施教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也是一种心理品质的表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有文化的劳动者。这里“高素质”就是指能适应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的世界。社会现实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要让充满竞争的社会认识自己。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很快,能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渴望早日独立,走出校门到社会上闯一闯。虽然精神可嘉,但是缺乏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不行的,要在社会中站得住脚,就必须学会在竞争中生存。我认为,教师应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敢于竞争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竞争的方法,学会战胜他人,学会排除竞争中的困难,敢于承担竞争的压力,树立敢为天下先,勇夺桂冠的决心,为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课后多与学生沟通,开展谈心活动

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频繁,人际关系不和谐,易挫折、焦虑、自卑,环境适应能力不强,青春期性意识的困惑等,都直接影响和妨碍着他们的学业和生活,学校有责任组织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而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心理医生这一新的角色。开展谈心活动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扰的有效途径。作为任课教师,课后要多与有“心病”的学生进行谈心,做到真正理解、尊重和爱护学生,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服务,排除学生心理方面的烦恼与障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开展心理指导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将教育的要求有机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重视学生顽强意志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面对日益激烈的高考压力和社会竞争,多少人都被挫折或失败击垮,从此一蹶不振,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生活的考验。高中学生心理脆弱,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更需要不断地锤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基本上已经趋于成熟,他们思维敏捷,好面子,自尊心很强,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凡事重在说理和教育,让他们自己去领悟。要把自己看成学生的朋友,真诚平等地和他们交流,善意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尽心尽力地去关心与帮助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学习中的困惑。尤其是要帮助后进生,转化他们更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因缺少关爱而格外逆反,因过度自卑而极易引起极端的抵触情绪,不听劝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在家长会等公开场合要适度夸大表扬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自尊,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自我激励,改掉不足。

高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不过我坚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定会成为心理健康、品德高尚、高智商、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仁静.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3).

[2] 孙春亮.谈高中地理新大纲、新教材思想教育[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4).

[ 责任编辑 李爱莉]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高中教学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