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模式下企业医院文化建设的探讨

2018-02-12 15:34李增富龙绍华叶朝阳
现代医院 2018年4期
关键词:总医院老年病医养

李增富 龙绍华 叶朝阳

人口老龄化日趋增长,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1]目前,医院办养老院正处于上升阶段,修建养老场所容易,运行管理比较困难。而文化作为一种柔性的生产力,其作用在推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出来。故针对萍矿总医院高坑分院改建成老年病院和护理院进行分析,探讨医养融合模式下企业医院的文化建设。

1 医养融合的特点

1.1 具备政策优势

国家适时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对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提供了政策支持。

1.2 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

医疗机构设养老机构具备良好的医疗基础,有着医学知识丰富、医疗经验足的医疗队伍,有着过硬的医疗技术水平,入住养老护理院的老人对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护理技术水平充满信任。

1.3 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相关部门在财税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对养老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并改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将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服务努力纳入城镇医保、新农合定点服务范围,将老年人健康体检部分纳入基本医疗范畴。

1.4 具备良好的客源

医疗机构通过多年的经营,具备一定的病源,尤其是老年病患者、康复期的患者等,可转接到养老机构疗养护理、康复,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患者可转接到医疗机构,形成良性循环。

2 萍矿总医院高坑分院的改建

萍矿总医院高坑分院选址为萍矿总医院原址,俗称“围子医院”,建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面积46亩,2006年总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搬迁至市区后成立高坑分院,设立内、外、门急诊等临床科室为地方服务,仍保留优美的绿化环境。

根据企业医院发展现状和医养产业发展前景,将高坑分院改建成以医疗为主的老年病院和以老年介助介护为主的护理院。老年病院严格按照按老年病医院的设置标准建设,划分门诊区和医疗区,并设置了功能康复区、室内活动区、室外运动区、文化交流区、公共接待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域,拓展服务内容。

老年护理院则以百年老院“围子医院”的医疗服务为基础,萍矿总医院的医疗技术为依托,老年病医院的特色医疗为支撑,秉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以满足老人康复养老意愿为服务目标,依据不同的个体需求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护理照料方案,特别适宜于患有慢性病老人、疾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之失能、半失能需要“介助”或“介护”特殊照料的老人的康复养老。

改造项目2015年列于萍乡市十大民生项目之一,计划通过四年左右的时间竣工。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一期工程改造后,有医疗护理床位220个,养老床位100张;二期将增加500个医疗养老护理床位。同一院区不同功能区形成了以医疗保障养老,以养老促进医疗的格局。

3 老年病院和护理院的文化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3.1 全心全意人为服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卫生改革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形势下,萍矿总医院改革创新,将高坑分院改建成老年病医院和护理院必将要以人为中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着重人文关怀建设。

全院职工统一认识,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统一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医院的领导层要要发挥表率作用,利用自身岗位的影响力和人格影响力将自己的正确价值观转化成组织行为,通过行为影响全院职工[2],带头践行,逐步推广至中层干部,并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信息传递至每一位员工。

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缩短就医等待,挂号收费处提前半小时上班,提迟半小时下班;门诊诊室开诊时间提前半小时;开通条形码扫描发药系统,缩短了取药时间;功能检查方面,增开超声诊室,增加采血窗口;完善急诊“绿色通道”,改善就医环境。通过医疗健康教育,促进老人身心同时健康。

“医养结合”既避免了长期住院只注重老年患者患者疾病治疗而忽视其心理需求,又区别传统的单纯为其提供基本生活需求服务[3]。

3.2 以医院文化建设为主

目前,养老产业尤其是社会力量参与的民营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达40%,医养结合虽可以明显降低养老床位的空置率,但因收费较高,个人支付能力,居家养老观念等问题的局限,以养老为主的投资,回报周期不确定。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注重孝文化, 家庭的构成主要是同时拥有两代或两代人以上, 通过代际交换来赡养老人, 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的观念。就目前情况而言,广大人民群众依旧会以居家养老为主。

现阶段,以养老为主的投资是一项重资产、长周期、低回报的工程。因此,应以医院建设为主,带动养老产业。

医养融合,必以医疗为主,凭借医疗资源的优势,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没有强有力的医疗技术为后盾,难以保障养老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养老产业的发展,又能激发医护人员医疗技术的科研、创新、发展,提升医疗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3.3 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一体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大部分养老机构是以基本生活照料、经济供养为主的低层次养老需求机构,在医疗、康复、护理、方面非常欠缺。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也仅仅限于健康教育讲座、老年养生、疾病预防等,不同于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老年人在生病时往往在养老机构得不到解决,只能到医疗机构就医,往返于医院和养老院之间,带来诸多不便。

老年护工是养老机构发展的主力军,而我国发展数量远远不足。数量少直接导致护工质量不高,养老机构招工难,很难招聘到专业的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再加上某些养老机构经费有限,往往从人力资源方面节约,聘用员工绝大多数都是邻近农村地区的中年妇女,工资待遇不高且学历较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基础,服务水平很难令人满意。

养老机构的良好运行得靠医疗护理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医疗服务资源,创办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中心等主要针对病残、高龄老年人的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的服务机构,形成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体系[4],使得养老医疗资源共享,健康成熟的发展,逐步解决当下老年化社会问题[5]。

萍矿总医院老年病医院和护理院建设在同一院区,有着老年病专业的医师团队,专业的护理人员,逐步解决养老机构功能单一,养、护、医功能分离的现状。

在人员资质上,从卫生学校以校园招聘的方式聘用50人左右介护、老年护理专业人员,首先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既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又有朝气蓬勃的景象,极大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对生活照料工作表现突出,能够胜任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建立激励机制,转作专业护理。

在收费标准上,以萍乡市人均收入水平为参照,结合萍乡市当地生活水平,将生活护理费控制在人均2000元/月左右,从经济上让老百姓在能力范围之内入住护理院养老,享受专业的养老护理、娱乐、文化交流等服务。

在医养功能上,入住护理院的老年人,每日可免费获得老年病医院专业的老年病学医师的查房、免费的体格检查、病情评估等,遇到有病情的老年人立即启用绿色通道,将患者转入到老年病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尤其是需要老年介助介护的。经过专业治疗后转入康复病房,进行康复锻炼,直至病情稳定,康复愈合良好。康复后再转入护理院,进行专业的护理,安享晚年。从养老护理到医疗到康复治疗,形成闭环,做到无缝链接,解决养老机构功能单一、老年病专科医院养老护理欠缺的现状。

4 “走出去”与外界加强交流

萍矿总医院作为萍乡市楹联学会会长单位,萍乡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主委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单位,萍矿集团文化联合会单位,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等,切实与文化界加强联系与交流,提升文化建设。

在萍矿总医院高坑分院院区,即老年病医院和护理院,举办的萍乡市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交流大会,开展了文化遗产、艺术品、影视及相关文化产品的博览会以及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会展,活跃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强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在开展老年文化活动时,尽可能做到每一位老年人参与其中,对偏瘫、截瘫的老年人用轮椅推至现场参与活动,对不能站立活动的老年人用“站立床”移至活动现场,千方百计地使老年人融入到活动圈,享受活动带来的氛围和喜感。

5 加强品牌建设

萍矿总医院作为百年矿区老院,俗称“围子医院”。在20世纪,全国各地大批专家、医学院校毕业生、甚至留学生,克服困难到院工作;同时,医院也自行培养人才,充分发挥每一位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攻坚克难,吃苦耐劳,将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医学技术最先进,学习氛围最浓烈,得到萍乡及其周边地区老百姓广泛称赞和传讼,形成“围子医院”的老品牌,流传至今[6]。

在医养融合初级阶段应着力侧重加强医院的品牌建设,以“围子医院”品牌优势吸引康复患者,老年人入住护理院。近年来,民众文化诉求日趋强烈,不少医院筹建医院院史馆[7]。作为百年老院,可以设立院史展,名老医师事迹展等活动,尽最大的努力激发老人的美好回忆,提升欢喜度和幸福感。

6 弘扬“安源精神”

安源精神,是指在安源煤矿创建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体力行培育形成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企业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安源煤矿创建时期的“开拓创新”,到安源工运时期的“齐心、秩序、勇敢”,到解放后的“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到现在的“义无反顾,敢为人先”,“安源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8]。

目前,企业医院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在大力倡导弘扬“安源精神”,并加以学习教育,艰苦创业,使得全院职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创新,为企业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而义无反顾。

在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大形势下,萍矿总医院创新求发展,摆脱困境,将萍矿总医院高坑分院定位老年医疗与专业护理的“医养结合”发展模式,以萍矿总医院为依托,以医保养,以养促医,打造成医疗、护理、康复和家居生活服务四种功能相配套的机构。在萍矿老年病医院和护理院试运行阶段,吸引了广大老年人入住,床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获得当地老百姓的好评。并在养护过程中,老人每日可享受着人文关怀与文化大餐,既养护了身体,又使心理得到优质的疏导,精神粮食充足。

[1] 冯 丹,冯泽永,王 霞.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5,36(4):25-28.

[2] 沈杏华,汤 佳,郭 迎,等.新医改背景下调整医院文化建设路径浅析[J],现代医院,2017,17(4):499-501

[3] 符美玲,陈登菊,张 伟.从长期住院研究谈构建“医养结合”照护体系的必要性[J],中国医院,2013,17(11):21-23.

[4] 余祖卫,陈丽华,黄巧勤.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及建设[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191-193.

[5] 钮学兴.力推医养融合破解养老难题--解读《江苏省民政厅卫计委财政厅人社厅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J],社会福利,2014(10):16-17.

[6] 龙绍华,袁凤裙,肖放萍. 以文化建设塑造医院品牌的几点思考[J],现代医院,2015, 15(12):128-129.

[7] 吴财聪,刘东红.加强院史馆建设打造医院文化精品一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为例[J],现代医院,2016,16(12):1820-1822

[8] 袁凤裙,龙绍华,肖放萍.用“安源精神”铸就医院文化[J],现代医院,2015,4(15):132-134.

猜你喜欢
总医院老年病医养
医养当兴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医科大学总医院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