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音乐分析

2018-02-12 09:09余丽程
戏剧之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前奏曲李斯特

余丽程

【摘 要】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身兼钢琴家、指挥家及作曲家为一身的他首创了交响诗这一体裁。共创作了13部交响诗,其《前奏曲》是这13部交响诗中的最具典型代表的作品。本文将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挖掘李斯特交响诗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1-0044-01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著名的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是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代表作有交响曲《浮士德》、《但丁》;钢琴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13首交响诗等。晚期的生活中因受到文学名著的熏陶以及进步思想的影响,便主张标题音乐并首创了交响诗这种音乐体裁,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

一、李斯特交响诗

李斯特认为“音乐是能再现当代诗歌巨作中的光辉形象的”,音乐家选择标题“描述或说明音乐所隐含的和它所要引起的感情”,使自己的音乐和标题“文字所表现的思想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种新形式既是音乐史中早已存在的现象,又是当代及未来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这种理念李斯特共创作了13部交响诗,题材涉及广泛,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奥尔菲乌斯》;二是文学名著:《塔索》、《玛捷帕》、《前奏曲》、《山中所闻》(雨果的诗集《秋叶》中的长篇浪漫诗)、《哈姆雷特》、《理想》;三是绘画艺术:《匈奴之战》、《从摇篮到坟墓》;四是祖国形象:《匈牙利》、《英雄的哀叹》、《节庆的声音》。

《前奏曲》是李斯特在1844年,根据诗人奥特朗的《四元素》而创作的四首男生合唱曲,随后将其改编成交响诗的,并在乐谱的扉页上,写下了诗人拉马丁的《新沉思集》中的第15首诗:“人生是什么?难道它只是死亡之歌的前奏吗?”诗人认为人生是走向死亡的前奏曲,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思想,然而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并没有刻画走向死亡的形象,而是描写了生命的甜美、对幸福的追求,刻画生活中的风暴和在大自然怀抱中的安憩,但最终还是以充沛的力量迎接战斗、争取光明,对生活本身给予了热情的、乐观主义的歌颂。

二、音乐结构分析

这部作品是以奏鸣曲式为主,奏鸣曲式与变奏曲式相结合而组成的单乐章结构,以单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具有变奏的性质。全曲分为四个部分:引子与呈示部、展开部、插部和再现部。

(一)引子(1-34):乐曲在第3小节就出现了下行二度与上行纯四度组成的疑问动机,像是对人生的问话:“人生是什么?”。由“do si mi”构成的主导动机是整首乐曲的主题核心,之后的各主题都是来源于引子的材料。

(二)呈示部(35-108):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组成。

主部(35-46):主部主题出现在第34小节的第二拍,是以引子中的“do si mi”这三个音构成的主导动机变形开始,发展成七和弦的分解向上进行,比引子部分的音响更加丰富。连接部(47-69):由C大调转调到E,进入连接部,经过一系列的转调,形成一个独立的段落,主部主题在此处旋律舒缓,音乐向着抒情变奏发展,为副部的出现做铺垫。副部(70-100):调性在主调的上方三度E大调上开始,副部主题是主部主题的变奏形式,代表着爱情的主题。结束部(101-108):在副部E大调主四六和弦上开始,对副部的简短补充,综合出现了连接部的主题、副部的主题及主部主题材料,刻画了一副美好爱情生活的画面。

(三)展开部(109-199):主要是针对主部主题展开的一系列的变奏,将呈示部中结束部的爱情画面转变成了暴风雨的场面,使得情绪更加紧张不安。在182小节转入降B大调,描写了暴风雨过后的平静,人民在经历过磨难后,对生活又重拾信心。

(四)插部(200-295):由E大-A大-F大-A大,對应诗中“田园的宁静和心灵的抚慰”,暴风雨后的宁静与祥和。

(五)再现部(296-419):主题倒置再现,先从副部开始,并且副部主题共出现了两次。副部(296-343):在C大调的主调上主和弦上开始,主持续音持续12小节,加强了对调性的巩固。连接部(344-369):主调上开始,经过一系列的转调,在主调的周围盘旋着,相同的旋律因和声不同,表达出不同层次的思想感情,旋律更加明亮,积极向上,情绪越来越高涨,为后面的副部再现气势做出了铺垫。副部(370-404):前3小节是升F大调,在第4小节转入E大调,运用进行曲的节奏,充分展现出英雄的气概。主部(405-419):音乐壮丽而雄伟的再现,是对全曲的总结,对人生疑问最好的解答。调性回归到主调C大调上,也体现了奏鸣曲式的调性思维。

三、结语

李斯特通过其非凡的音乐才能赋予了一些伟大文学作品新的生命,将文学作品与交响诗的创作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综合艺术,使得音乐焕发出新的魅力,用音乐来表达诗学的意境与思想。

参考文献:

[1]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M].张洪岛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23-24.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80.

[3]保罗·亨利·郎.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杨燕迪校对.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前奏曲李斯特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钢琴前奏曲
前奏曲
保持肃静
即食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