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傩戏造型语言在国画创作中 意象的表达

2018-02-12 09:09袁洪张玉婕
戏剧之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傩戏恩施

袁洪 张玉婕

【摘 要】恩施土家族傩戏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性,傩戏中的面具、色彩、装饰、情景等,都表现了民族文化中最传统的审美理念。本文从恩施土家族傩戏的造型语言进行研究,如精神内涵、艺术特色、造型特征等等,并结合中国画创作技法运用色彩、线条、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明暗等艺术手法在二维空间中创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挖掘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拓宽其发展道路,为现代艺术提供宝贵的资料,实现本土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恩施;傩戏;造型语言;国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1-0111-03

一、国画创作的表现与恩施土家族傩戏造型语言的联系

(一)恩施土家族傩戏的艺术表现

1.虚拟性。恩施土家族傩戏从内容上来说,多是由巫书、神本发展起来的仪式戏剧,在客观生活中就是虚构的。傩戏艺术通过表演者对角色与情景进行塑造的主观想法,由观看者对情景进行主观的延伸、填充。如《开山大将》这一出戏,开山损坏了月亮神斧请铁公老师修斧,几个简单的道具与动作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就将其身处情境表现出来,带给人宽广的想象空间。

2.娱人性。恩施土家族傩戏发展到现在,表演者为了生存,顺应时代潮流,强调表演性和娱乐性,加入了更多的娱人成分,如谭学朝、王金海、黄永柏等人,以观众为中心合创的新剧目《禾多多》。剧目中加入了其他舞蹈类型的部分动作,变化丰富;唱腔加入了民歌、灯歌等因素,更加复杂;唱词使用更多俚语,贴近生活;佩戴更多视觉冲击力强的面具。这些变化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性,更好的顺应时代变化。

3.程式性。仪式的程式性。傩戏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傩戏即仪式戏剧,狭义的傩戏即“以歌舞演故事”之傩戏,它不是纯粹的舞蹈演出,仍然是民间祭祀仪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傩戏是从傩事活动仪式衍生而来的,本身就带有一种程式感。如恩施三岔的“还坛神”,共有二十五出按照程序来举行的法事,其中小开山、出土领兵、记簿、购销这四出是有戴着面具进行演出的戏。

(二)恩施土家族傩戏的造型特征

1.形式美。恩施土家族傩戏的形式美体现在傩戏的多个方面,人物造型、表演步骤、场景布局等,根据情景的需要有规律的组合起来,相互渗透,多方位的展示各种构图形式。场景布局衬托人物在三维空间组成画面,人物表演运用古拙的唱腔线和顿挫鲜明的动作线,再加上傩傩戏背后的深层寓意,通过表演又展示了多纬度的空间变化,带给观众简与繁的感官享受。

2.节奏韵律。恩施土家族傩戏的节奏体现在其唱词和肢体动作上。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大量拟声词进行衔接,在节拍、快慢、力度上有机结合;内在上,演唱者通过唱词表现剧情高潮与低谷,抒发演唱者与角色的情感。傩戏在肢体动作上有特定的表现形态,表演者通常是根据角色的特点和观看者对角色的理解进行再现,如“踩九州”这样左右摇晃模仿蛇走路的样子[2],步伐节奏伴随鼓点,充满原始动态。

3.写意性。恩施土家族傩戏的写意性体现在主观情感上,重传神。傩戏的场景布置极为简约,场景具体表现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表演者。无论是神坛还是其他道具的使用,都是为了在客观现实世界上构建一个虚拟的时空,然后在这个虚拟时空上由表演者戴上不同的面具来演示各类角色。表演者极注重对于表演对象神态的表现和表演者的意趣,为突出人物气势,面具形象都很鲜明,并且生动,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观众睹面具则知其“人”,这是傩戏写意的一面,也是它形象的一面。并且以面具、人物、道具的“实”来衬托情境的虚,这种“以实带虚,虚实结合”的手法提高了精神层面的内涵。

(三)恩施土家族傩戏造型语言与国画创作的联系

以上所说的恩施土家族傩戏的艺术表现、造型特征,在国画创作中同样存在。从艺术表现来说,第一,虚拟性,国画创作是根据不同题材以画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可以入画的题材多种多样,如以话本小说、神话故事为主的,这些多是依据画家的主观理解来表达,并且不强调写实,通常入画的人物或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第二,娱人性,国画创作向来强调直抒胸臆的艺术情感,如朱耷的画,通过国画创作发泄极强的愤世嫉俗之感,舒缓自身,娱己;还有一种是美的表达,通过画面的空间布局,营造绝妙的意境,让观赏者自主的领略更高层面的审美意识,娱他人。第三,程式性,国画创作的步骤即为其程式性,国画发展历经千年,其本身有着特定的作画步骤,大致为构图、勾勒、着色,其中再根据国画创作内容、画种进行细分。

从造型特征来说,第一,形式美,国画创作与傩戏一样,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组合营造多样统一的美感,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和篆刻进行有机的结合,还有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通过构图将点、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現需要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第二,节奏韵律,国画创作在点、线、面上注重强弱、长短的连续交替,这种节奏赋予它情调并与其他形象节奏的协调,统一而适度,共同形成一个和谐、变化与统一的规律。第三,写意性,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中提到中国戏剧的长处,正在于它与真实人生有距离,中国人所说的做戏,就是虚,主要为了与真实相隔,因此戏剧要脱离真实,不求逼真。中国画则是脱离现实,得其大意,重点在于神韵和意境,才能称为上乘之作。[3]

二、恩施土家族傩戏为国画创作提供的表现内涵

(一)恩施土家族傩戏的文化特点

一是同步性,恩施傩戏从商周时期孕育,直到如今仍在一些封闭的地方有观众和市场,就是因为其仍然与现代社会碰出火花,找到新内容的方法的途径。二是兼容性,傩戏即可以将自身的各个艺术组成部分融合到一起,也可以把别的艺术形式融合到一起,如佛教、道教等。三是自主性,根据当地居民的需求或政府的指导等适当做出改变,有很强的能动性。其中可以看到傩戏艺术的民本思想,同时也受到各个宗教文化的影响,傩戏艺术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对中华民族的成长做出了贡献。

(二)恩施土家族傩戏在国画创作中可表现的艺术特色

1.面具、服装与国画创作的色彩表现。恩施土家族傩戏面具色彩运用不同的渲染手法,有冷暖色、对比色、同类色等,有现实人物的平实勾勒,也有夸张写意的渲染描绘。根据不同的人物特征,突显人物个性,其面部主要色是有区别的,有的面具接近人的肤色、设色细腻,有的笔墨粗犷。着色方面有淡彩和重彩两说。淡彩通常是土黄、赭石作底,再用黑色进行五官勾勒。重彩多用红、黄、蓝、黑、赭石等颜色,并用原色漆进行涂抹描绘,遇到一些花纹、头饰之类细致的地方,都要进行精心的勾勒。有典型的民间美术风格,具有极强的视觉张力。这些颜色都可以在国画创作中,根据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进行运用。

服装是傩戏活动中的重要元素,衣饰上最明显的颜色,宣泄了人们对生活的寄托。对于傩戏服装最早的记载在《周礼·夏官·司马下》中有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4]早期人们借助最原始的动物皮毛,“玄衣朱裳”这种黑色与红色视觉冲击力强的色彩搭配,使色彩情感化、主观化。到后世,生产水平提高,乡村生活发生变化,生产水平、购买力提高,注重穿着的方便性和穿着者体型的多样。演出服装款式更为丰富,有长袍、马褂、百褶裙、罗裙等多种形式,色彩艳丽多用原色,带有一种朴素审美的内涵特征,极为显眼,在现代表演中视觉效果强烈。

2.场景布置与国画创作的构图表现。构图就如同身体里的骨骼,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作品完整性的第一步把握。恩施傩戏艺术的构图实际上是对情景布局的解读,是对其内容、人物、道具、背景的合理安排与布置,这种情景布局,是在表演者的动态行为下展现的,是在时间中以相对静止的一帧帧画面来在同一个场景中构成这种动态的表演,亦或是通过情景的概述来淡化真实空间以达到一种抽象的拓展空间,这种在同一现实情境中所呈现出不同的画面层次感,本人理解为中国画创作中的散点透视。

恩施土家族傩戏的舞台布局很简单,只需几名演员和几样道具之外,就进行大量的物象位置的留白,通过表演内容的假定性给欣赏者以情感想象来填充空白,这种置陈布势、虚实关系、无中生有,以虚空传递丰盈,是有意识的“白”。留白在中国画上带来了力量、生命,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画面部分相互照应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富有生机、富有情感的艺术整体。恩施土家族傩戏在场景布置上进行景象的留白,不多的表演者和道具在有限的现实空间里按照安排进行站位与摆放,剩下的空间里由表演内容的情景根据观众进行主观添加,延伸出无限的空间,这就是中国画中将演员、道具、情景的站位、摆放、情绪理解为画面物象的疏密安排;将剩下的空间与观众根据不同情景所变化的情绪延伸而来的无限空间理解为画面丰富的层次感。

3.国画创作作品的意境与傩戏的精神元素。国画作品的意境是现实事物这个客观因素与画家的思想和精神层面这个主观因素,所发生的碰撞、交融形成的特色产物,也是画家将他的思想意愿通过一定的绘画技法将现实事物展现出来。国画创作作品的意境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自道、释、儒诞生,国画创作便受其思想的洗礼,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恩施土家族傩戏受历代文化所冶炼、所锻造出的特点又有着与生俱来的“传神写意”的审美传统,其综合集中地体现出了对虚、实的处理与对时、空的处理。恩施土家族傩戏艺术以万物有灵为核心,在傩戏艺术发展早期,处于萌芽阶段的祭祀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正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学思想。实现了人的生命力与外在自然活力的内容。这与中国画的意境有着共通之处,认真感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国画创作对傩戏造型语言的瞻望

(一)拓宽国画创作的题材。题材的选择应该更为丰富与广泛,因为国画创作上,不仅有丰富的情感元素,还应该有多元的物象元素交融在国画艺术体系中。傩戏题材本身造型语言所带来的形式美、节奏韵律、写意性具有很强的可表现力。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大社会环境下,人们需要更多的文化归属与文化认同感,寻找蕴含深重民族意识的文化更加需要提上日程,而恩施土家族傩戏这一门特性的戏曲艺术更加值得探讨。这种原始表演形式中造型语言的舞蹈形式、空间布置、色彩结构都可以运用国画创作技法进行体现。

(二)延续传统技法与审美。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参考价值,因为中国画富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考究的用笔技巧、高超的着墨技艺、精巧的空间构图与虚实结合、水墨结合的手法值得大家继承与发扬。有些时候可以看到一些戏曲题材的中国画,但这些作品更多体现的是画家对于水墨的运用,只是兴起的想法,没有认知与认同感,缺少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若是想要真正的继承它,以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就应该要对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认识与感受,也就是说想要继承,一定要在传统中改进推动发展。

(三)坚定文化自信,挖掘中国元素的作品语境。新中国的文化政策是“兼容并蓄、百花齐放”,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在傩戏题材的国画创作过程中,本人看到两种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在作品中交汇、融合、贯通。傩戏题材的国画创作给予了本人深刻的启示:中国画的发展道路,要继续传承下去,就需要将中国传统艺术中有生命的元素符号融入国画创作中来。

中国有些来自于民间的传统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民间传统艺术是属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精髓,是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不管是傩戏、民族服饰、泥塑或者是木板年画等等,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文化艺术。我们要呼吁一个研究与创作的群体,一条探索傩戏艺术与中国画创作相结合的道路,挖掘出中国传统艺术中具有活的造型语言,进行再现表达,发扬传统的带有民间智慧的艺术,形成中国特色的民族国画创作样式。

参考文献:

[1]刘祯.傩戏的艺术形态与形成新探[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3):131-140.

[2]周琼.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艺术语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

[3]徐燕琳.明代剧论与画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杨蕾.古代戏曲色彩考論[D].河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傩戏恩施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论傩戏剧本的现存状况、类型与价值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中国傩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以贵州傩戏表演文化为例
恩施年俗——点路烛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
建设美丽恩施要让“山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