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视觉文化语境下“输入与提取式”美术教学探究

2018-02-12 09:09唐云
戏剧之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图像

唐云

【摘 要】纵贯中西,在视觉记忆视域下对图像的运用,历史上比比皆是。视觉记忆视域下图像的运行依赖于三个主要部分,那就是瞬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创作绘制过程会经历三种形式的图像过程,一个是外在的素材图像(包括影片素材,生活素材等),第二个是人脑中已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图像,最后一个是绘制出来的文本图像。因此,本文试图在湖湘视觉文化语境下,运用图像“输入与提取式”教学,来探究幼儿美术教学中信息输入、信息强化、信息编码与存储、信息提取等阶段的特点,以期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吸收和内化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湖湘视觉文化;图像;输入与提取式;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1-0156-02

在心理学的范畴里也会经常提到记忆,认为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包含识记、保持、回忆三个重要环节。保持识记的内容很重要,而在视觉记忆视域下保持识记内容的载体即是“图像”,识记的程度取决于图像在大脑中的清晰程度。视觉器官在受到外面视觉刺激的影响下,会产生视觉头像,当刺激减少或者消失时,那些图片的减弱是渐变性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后效,也还可以叫视觉后像。但这种视觉后像在大脑中残留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久的,因为那些主动刺激视觉的物象有其独特的细节特征,所以很难一下子认识清楚,但这也为以后的视觉头像记忆铺下了路子。纵贯中西,在视觉记忆视域下对图像的运用,历史上比比皆是。古人已如此,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幼儿教育更应该借鉴,这对孩子的学习也是有启示性的意义。

一、图像运行的三大部件

视觉记忆视域下图像的运行依赖于三个主要部分,那就是瞬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①本文主要从视觉记忆视域的视角出发,并尝试借靠认知神经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在学习理论中细致掌握图像加工知识,使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瞬时记忆。瞬间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感觉记忆是无意间产生的,基本不受主观控制;二是感觉记忆有视觉、听觉、触觉等专门的存储区,其中也都存储大量的信息;三是感觉记忆存储大时间短;四是感觉记忆是没开发过的记忆,几乎不参与高级认知活动。②就创作过程来讲,期间虽然会有多重器官参与,但还是以视觉为主的,因此自然还会讨论神经学对视觉记忆的研究。

(二)工作记忆。Baddeley把工作记忆界定为“在执行任务认知过程中用于临时存储信息和加工资源的容量有限的主动系统。”工作记忆是伴随着活动的积极地信息加工系统,能够主动地储存信息。它不单单是对信息进行暂时储存,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特性来供人思考学习。

(三)长时记忆。长时记忆顾名思义是相对长时间的记忆,与短时记忆对立。它能将信息保存在60秒以上,储存信息量也极其大。长时记忆主要以图式信息形式储存在大脑里。如果长时记忆没有起到作用,那么就等于学习没有发生过。长时记忆主要分为提取,编码,储存三个重要阶段。在学习当中,我们既要提取相关信息,让其与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相融合,还要将得到的信息通过长时记忆进行储存,因此储存信息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方式。这里我们仅探索视觉信息即图像的存储和提取方式。

二、“输入与提取式”的内涵

创作绘制过程会经历三种形式的图像过程,一种是外在的素材图像(包括影片素材,生活素材等),第二种是人脑中已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图像,最后一种是绘制出来的文本图像。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将外在的素材图像输入到人脑中存储于长时记忆以及如何将人脑中的图像提取出来外显于文本上。而此处的关键就在于人脑中的图像输入与提取,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理论上讲,图像训练能够使成绩变得更好,这是因为图像训练能够刺激神经通路,使其兴奋,这样就能帮助训练者理解并建立完善的思维。这清楚地表明头脑内部的图像(表象)操作与真实的肌肉运动在产生神经冲动的效应上具有同一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内部的图像操作外化于真实的肌肉运动(如奔跑)和外显的文本上,通过兴奋中心与运动相联的神经通路被反复强化,使得表象反复操作,最终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

三、“输入与提取式”的学习步骤——以《包饺子》課程为例

A.活动名称:捏一捏 包饺子

B.教学基本信息:学校:青苗美术幼儿教育;年龄:4-5岁;课时:4课时。

C.教学目的:一是让幼儿了解陶艺技法“捏”;制作简单的造型;培养幼儿大拇指和食指合作的协调性;二是了解中国的传统名俗。

D.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陶艺技法“捏”,掌握大拇指和食指合作的协调性。

E.教学难点:让幼儿了解陶艺技法“捏”,掌握大拇指和食指合作的协调性。

F.教学教具:捏雕泥、彩泥、桌布、毛巾、工具、实物或图片(饺子、三角形)

(一)信息输入阶段。信息输入阶段其实就是外在素材图像的积累阶段,这里我们可以将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结合在一起。我们在这里重点讨论有意识学习,有意识学习也就是常说的观看视频。我们通过观看包饺子的视频让孩子得到多于以往的观影体验,视听语言方面也得到很好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孩子包饺子和吃饺子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

(二)信息强化阶段。我们在第一步图像输入的基础之上,强化和巩固了相关的内容。这里我们可以将新输入的图像外化出来,进行模拟操作。这个步骤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学习中一直被忽略的。因为将积累的图像素材(如包饺子的动作或饺子的形态等)外化出来,能够让孩子进行亲身体验,使运动相联的神经通路得到强化,进而让图像更加清晰,也就更容易将图像进行编码和存储,同时有利于之后的图像提取。我们有意识的让孩子大量的反复的训练图像输入,使得孩子对身边一切视觉形象的动态特征或者他们感觉到有价值的形体动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提高了他们关注相关信息的敏锐度,并对大量的视觉运动图像进行提炼、重新编组之后植入大脑,图像输入的视觉库被大量的相关信息充实和丰富,这些经验也为将来的创作提供大量可参考的视觉形象和符号。

(三)信息编码和存储阶段。在动手制作中,物体的制作确实要具体到每一个小细节,因此,我们要求孩子选择若干个经典饺子的图片进行多次的临摹练习。孩子们在临摹的时候,一般要从单色练习入手,先进行单色练习,慢慢增加难度,最后过渡到上色练习。一系列的练习让孩子的绘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包饺子以及吃饺子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信息提取阶段。这是很有难度的一个阶段,当然,也是最能训练孩子的综合能力。要完成这阶段的任务,首先要孩子根据指定的工具材料把之前脑子里面对饺子的印象提取出来,根据自己的记忆模仿视频里面包饺子的动作,亲自、擀饺子皮、准备馅、蒸笼等,要求孩子不但要把饺子包出来,还要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孩子们在包饺子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将包饺子的某些动作先表演一下,这样可以让运动相连的神经通路在脑内寻找有没有相关的图像,找找感觉后再动手去做。有时候,我们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包饺子,不管最后的饺子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饺子样式,在动手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创新改良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这样使得孩子能够全身的投入制作中,让他们在玩乐实践中学习包饺子,感受中国传统节日。

注释:

①刘利.儿童记忆成套测验的编制和常模制定[D].中南大学,2010.

②文东,王玉琴,吴秀园.基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40-49.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去雾系统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有趣的图像诗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