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
——以项煜等十位苏州作家为中心

2018-02-13 01:11朱则杰
关键词:清人总目

朱则杰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310028)

在清代诗歌(包括散文)的文献学研究领域,世纪之交相继出版了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1]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2]两种巨著。两书均为16开三大册,各著录清代作家近两万人,别集约四万种。特别是《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更可以说是后出转精,代表着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但不难想见,涉及这么多的对象,即以《提要》而论,这里面的各种疏忽、缺漏乃至错误,自然也是难以尽免的。并且遗留下来的这些问题,一般说来,其难度恰恰也是最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和补充,正可以使两书更趋完善。特别是关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诗》、《全清文》等内部排序的作家生卒年问题①,更是解决一处是一处,完成一家多一家。因此,笔者主要就从生卒年入手,将所发现的有关问题陆续写成文字,相继分组发表,提供给编撰者以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本篇取项煜等十位苏州作家,仍旧按照《提要》著录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时涉及《清人别集总目》的问题,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项煜(卷一,上册,第20页)

项煜,《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1528。

按项煜生平事迹,《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都只叙述到明末官翰林院编修为止。然而就在《清人别集总目》所列传记资料线索——徐鼒《小腆纪传》卷十九项煜传内,接下去还有不少记载,特别是提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之后,项煜曾被授任太常寺丞;因嫌官小,弃职南逃,在南明弘光小朝廷被揭发逮治,纳赎出狱;次年又逃到浙江慈溪,被当地民众作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伪官”而沉河淹死[3]。因此,《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称项煜“入清隐居(未仕)”,这至少容易引起读者误解。并且从这里,实际上已经能够知道项煜的卒年为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如果再具体一些,那么像谈迁《枣林杂俎·仁集(逸典)》“项煜”条(总第二百四十九则)所记,时间大约在该年的“六月”或稍后[4]。

另外近年互联网上有不少关于项煜的介绍,据说其祖上系由安徽歙县迁至江苏吴县(今苏州),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木活字本歙县《桂溪项氏族谱》记载项煜为第二十三世,并且有生卒年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至清顺治元年甲申(1644)②可见“中华项氏家族网”:http://www.zhxsjz.com/126/html/?2159.html,2016年7月26日。。这里的卒年明显错误,不知是否系其后裔有意回避后来的事迹,造成项煜为明王朝殉节的假象;而生年不存在类似的可能,或许值得采信。

二、周埏(卷二,上册,第26页)

周埏,《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据已故孙殿起先生《贩书偶记续编》著录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周光镛刻所谓“墨花馆诗稿”一卷[1]1439。但核之《贩书偶记续编》卷十三集部别集类“汉魏六朝至明”之属该条著录[5],书名中的“诗稿”实作“遗稿”。

又周埏虽然生卒年不详,但其出生很可能早于《提要》本卷的上限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吴省钦《白华后稿》卷十九有一篇《为周光镛跋其五世祖原博茂才诗牍》,其中叙及:

先生讳埏,其字原博……。是卷……又一札,叙己酉中秋横塘泛月事;《虎丘》诗,亦署己酉,是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6]

这里所说一札一诗的写作年份,即使按照比较保守的估算(以作者二十岁计)减去十九年,周埏在万历十八年庚寅(1590)的时候也早已经出生;换过来说,假设周埏出生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以后,那么此时最多还只有十四岁,一般说来不合情理。因此,周埏在《提要》中的位置,恐怕应当移至上一卷才是。

吴省钦这篇跋文,很可能即为《墨花馆遗稿》而作。所述文体,既有“诗”又有“牍”,这应该就是书名之所以称“遗稿”而非“诗稿”的原因。而“是卷”之后的省略号处,还曾提到一首“《四十初度》诗”,可惜没有同样交代具体的写作年份(不知集内原来是否也像“《虎丘》诗”一样有署),不然可以进一步准确推算周埏的生年。

另外关于周埏“其字原博”,《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也最好予以补充。

三、张泽(卷二,上册,第30页)

张泽,《提要》著录其《旨斋诗草》一卷,但只交代“此集潘一桂选,崇祯六年刻”。

按此集实际附于该年张泽刻《新刻谭友夏合集》之后,现今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其本身虽然规模很小,卷首却有张溥、朱隗、贺裳、许重熙、钱栴、朱衮、顾梦麟、潘一桂、祝谦吉等九篇序文[7],《提要》依例应当予以介绍。至于今人有关论著经常称此集“已佚”,则显然与事实不符。

又今人编纂的《徐夜诗集校注》,卷四“五言律”内有《茶巷逢邵子若玑南回,因寄张草臣吴门》一首,标题自注说:“草臣有《细详谭诗》。”[8]联系正文颈联“铅染寒河色,铜倾瘦岛身”云云来看,这很可能是指张泽(草臣其字)后来的另外一种诗歌结集。而“校注”将“张草臣”解释为卒于明末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的张世伟③张世伟据注释可见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五十四《张异度墓志铭》(异度其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中册第1361-1363页。,则是一个疏忽。

另外张泽虽然已经入清,但卒年以及生年目前都不得而知。王弘撰《山志·初集》卷六最末“纪游”条曾说:

忆辛卯春,予始游吴门。所与交者,陆履长……诸君。时姜如须、张草臣皆病甚,亦为予强起。……今复至,历三十年余,已强半作古人……[9]

这里“辛卯”为清顺治八年(1651),该次张泽“病甚”,与谢世应该无关。吴定璋辑《七十二峰足征集》诗集卷二十四,录有许元功《哭张草臣》五律一首[10],可惜也未能提供各种具体的信息,只能留待日后继续留意。

四、徐汝璞(卷三,上册,第39页)

徐汝璞,《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已定其生年为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而卒年尚缺[1]1880。

按《提要》曾叙及清康熙九年庚戌(1670)徐汝璞与毛莹、屠彦征、郑国任(后改郑任)同举“四老会”,当时他是六十九岁,其生年即由此推得④另外毛莹可见《提要》卷一,上册第17页,其生年推算结果一致。。此事从江庆柏先生编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徐汝璞”条推测,盖出自清末陶煦辑《贞丰诗萃》卷一[11]。《贞丰诗萃》笔者未见,但陶煦同时所纂《周庄镇志》(“贞丰”即周庄旧称),卷二《第宅》“兰芷轩”条也能看到类似记载[12]41;并且卷四《人物》还有徐汝璞的传记,有关叙述说:

徐汝璞……乃匿其弟,避迹吴山,不入城府。所著有《塞斋集》、《怀友诗集》、《松陵诗

选》。年七十二卒。吴江高人吴之纪志其墓。

见《元和县志》。[12]83

检乾隆《元和县志》,果然卷二十四《人物·国朝》有徐汝璞本传[13],文字基本相同,应该就是《周庄镇志》所本。虽然两处所说吴之纪撰写的墓志铭后来“无存”①陶煦《周庄镇志》卷三《冢墓》"长庠生本朝乡饮宾徐汝璞墓"条,《续修四库全书》第717册,第68页。,但享年七十二岁想必有据。由此推算,徐汝璞乃卒于“四老会”三年之后的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

五、释戒显(卷三,上册,第44页)

释戒显,《提要》缺少生卒年。

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已经有不少论著依据文德翼所撰《晦山大师塔铭》,介绍过释戒显(晦山其号)的生卒时间。唯塔铭的出处,似乎都没有注意到文德翼的本集。兹据文德翼《求是堂文集》卷十八,录塔铭有关叙述于次:

显字愿云,别号晦山,太仓州太原望族闇修公季子。……入州庠,名瀚,字原达……师生万历庚戌[三十八年,1610]七月一日[公历8月19日]戊时,告寂康熙壬子[十一年,1672]闰七月十七[公历9月8日]辰时,世寿如此。[14]713-714

这样,释戒显的生卒年问题就不留遗憾了。至于该《求是堂文集》,大概是因为在清代曾经遭到禁毁,所以过去不容易读到。

附带关于陈瑚《确庵文稿》卷八下《简灵隐愿云和尚四首》之一,首联“束发知豪杰,雄才众所宗”自注也曾涉及释戒显的生年:“公与余同砚席,时皆十六岁。”[15]但是,陈瑚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②可见《提要》卷五,上册第88页。,实际小于释戒显三岁。倒是孙治、徐增两人合撰《灵隐寺志》卷七所录徐增《晦山和尚诗文全集序》,说释戒显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出生的吴伟业(号梅村)“生同邑,年相若,又同学”③孙治、徐增《灵隐寺志》,《西湖文献集成》本,杭州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22册第546页。吴伟业可见《提要》卷四,上册第65页。,乃符合事实。

又,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二十三《理旧诗,见晦山愿云大师评语》一诗,尾联“名山窈窕未归去,何日云栖礼窣屠”及自注“师塔在云栖”[16]第206册,103,像是说释戒显的墓塔在浙江杭州的“云栖”。但据塔铭末尾所说,实际却在江西九江的“云居”[14]714。不知顾景星是因为“云栖”与“云居”字面意思相似,还是因为释戒显圆寂于“云栖”附近的灵隐,同时在灵隐有过衣冠塔,所以牵连而致误。

又,《提要》本条末尾,曾说释戒显“《登黄鹤楼》诗,有‘浮世曾随尘劫换’句,似为明末遗民僧人”。这大概原本清乾隆年间沈德潜等辑《清诗别裁集》卷三十二诗僧第一家释戒显名下的按语:“玩《登黄鹤楼》诗,应是遗民而为僧者。”[17]而从按语来看,沈德潜等人非但未见释戒显的“诗稿”特别是塔铭等相关资料,而且所录《登黄鹤楼》一诗乃“于卷轴中得之”。但即使仅就“遗民”这一点而言,此前卓尔堪辑《明遗民诗》卷十六诗僧就已经有释戒显[18],并且所录六首诗歌恰恰含有这首《登黄鹤楼》,不知沈德潜等人为何没有注意到。

除此之外,《清诗别裁集》小传称释戒显“字悔堂”,似乎也属于杜撰,并且同样给后世带来不少误导。至于《提要》称释戒显“又字梅堂,别号悔山”,则恐怕均系形近而误。

另外关于释戒显出家之前“字原达”,曾见今人编纂的《江西省志》丛书第九十五种《江西省宗教志》,第六章《人物》第一节《佛教人物》“释戒显”条加注称“一说‘原逵’”[19]。但是,这里“原”或可作“元”,“达”却不能作“逵”。前述塔铭等相关资料毋论,即如方文《方嵞山诗集·嵞山集》卷三《云居访晦山大师,赠三十韵》开头云:

甲申三月天地崩,先皇龙驭奄上升。普天率土皆怨痛,我曹悲愤情尤增。

娄东名士王元达,号泣求死苦未能。[20]这里每韵上句的末字均为仄声,“达”即为入声字。而“逵”为平声字,绝对不可能使用。这也足以说明,所谓“原逵”的“逵”字,一定是“达”字的繁体形近之讹。

顺便再说一件事。前及顾景星《白茅堂集》,卷十五《付愿云禅师,寄吴梅村》二首之一颔联上句“剖心休掷地”有自注:“梅村《贺新郎》词:‘剖却心肝今掷[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16]第205册,778所引吴伟业《贺新郎》词,过去曾经有过“绝笔”之说。后世不少学者包括笔者,则从不同角度一再证明其非④可参拙著《清诗代表作家研究》上编《吴伟业研究》之五《读梅村词》有关论述,齐鲁书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44-45页。。而吴伟业卒于康熙十年辛亥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恰巧与释戒显一样也已经进入1672年,公历1月23日),《白茅堂集》此题诗歌编年却还在“康熙八年”“己酉”(1669),这同样可以证明《贺新郎》词绝对不是吴伟业的“绝笔”。

六、呼谷(卷四,上册,第64页)

呼谷,《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1393。

按叶方蔼《读书斋偶存稿》卷三有一首呈赠呼谷的七言律诗《呈呼先生》,正文云:

先生志节古人风,五十犹然孺慕同。

久废修琴入市少,时来卖药见壶空。

思探玉女凌秦岳,欲访金人到汉宫。

策杖担簦夙愿在,何时陪侍上崆峒?[21]

又颈联自注说:“先生将于来岁西游华岳,便道即过京师。”恰巧葛芝《卧龙山人集》卷八有一篇《送呼德下游秦序》,开头叙及:“岁维癸卯仲春之月,呼子德下担簦蹑屩而远游于秦。”[22]376这里“癸卯”为清康熙二年(1663),呼谷(德下其字)“游秦”,可知叶方蔼此诗作于康熙元年壬寅(1662)。

叶方蔼是呼谷的门弟子,曾“侍先生十年”(详下《书葵园集后》),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以一甲第三名举进士。此诗虽然不一定是为呼谷“五十”寿辰而作,但至少可以推知呼谷的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前后。

附带关于呼谷集名《葵园集》,而葛芝《卧龙山人集》同卷还有一篇 《葵园集 序》[22]384-385,叶方蔼《叶文敏公集》卷九“杂说”内也有一篇《书葵园集后》[23],不知《葵园集》是否均已收录。

七、叶有馨(卷四,上册,第64页)

叶有馨,《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309。

按今人编纂的叶有馨家乡江苏苏州《陆巷村志》,第十四章《著述、诗文》第二节《集文》最末一篇恰巧为清初陆陇其所撰《叶予闻墓志铭》,据注“录自《吴中叶氏族谱》卷六十一”(陆陇其本集未载),末尾记载:

先生生于明万历戊申[三十六年,1608],卒于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享年六十有九。[24]

这样,叶有馨(予闻其字)的生卒年就完全清楚了。《提要》本卷内部将叶有馨附在同年出生者后面,这个推断也十分准确。

《陆巷村志》一书,仅从这样一个例子就可以推想其价值之大,只可惜目前流布未广。这次承蒙《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黄建林先生代为查核、复制上述资料,谨致谢忱。

八、顾苓(卷四,上册,第68页)

顾苓,《提要》已定其生年为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而“卒年不详”。

按顾工先生主编《明末清初艺术史研究文集——纪念顾炎武诞辰四百周年》,收有周新月先生《顾苓事迹考证札记》一文。该文第二部分《生平事迹概述》,“按编年的形式”排列顾苓生平事迹,近似一份年表。其中“清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六十九岁”条记载:“正月一日,作《丁巳岁朝大雪》诗。”并且指出:

《丁巳岁朝大雪》诗为[顾苓]《塔影园集》诗集中为数不多有纪年的诗篇,也是集中所见最晚的纪年。[25]

而董说《宝云诗集》,卷四《积雨编》有一首《得吴郡问,顾云美亦逝》:

十年诸老尽,塔影赖孤留。

至竟文章厄,呜呼金石休。

眉从经乱结,稿定远亲收。

两字浮家篆,无人扁小舟。[26]37

这是关于顾苓(云美其字)的挽诗。考《宝云诗集》凡七卷,每卷一个小集;内部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编年,但看得出都是按照时间先后排次,并且有些作品还附注有非常具体的写作时间。此诗同卷后面第八题《蚕豆花谣》、第十三题《夜闻雨》,分别有题注“时十一月十三日也”[26]38、“丁巳冬至前一日”[26]39。以此与顾苓《丁巳岁朝大雪》并观,可以断定顾苓就卒于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这一年。至如周新月先生下文依据沈德潜晚年自订年谱回忆童年时事而推测顾苓“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仍然在世,以及他人论著的类似推测,应该都不可信。

附带关于顾苓的生年,《清人别集总目》定为明天启六年丙寅(1626)[1]1772。这可能是受了已故张慧剑先生《明清江苏文人年表》的误导,有关学者已经多有指出。

九、张尔泓(卷四,上册,第73页)

张尔泓,《提要》缺少生卒年。

按张尔泓生卒年仍旧不详,但《提要》卷五著录有张尔温并且生卒年明确[2]79,民国《吴县志》卷六十六上《列传·三》“吴县·明”最末有本传,而末尾叙及“弟尔泓”云云[27]。因此,张尔泓在《提要》中的位置,应当移至张尔温之后才是。

附带关于《提要》称张尔温为“懋桢子”,而据上及本传或者《提要》提到的“庞树柏所撰传”①,“桢”字原文都是“祯”;并且张尔温还有“叔父”名“懋祥”,同样可以佐证。

十、任兆麟(卷二十五,上册,第636页)

任兆麟,《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470。

按顾震涛《吴门表隐》卷首有一大批《吴门表隐序》,其中第三篇系任兆麟所撰,末尾署款说:

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二月辛卯初八日辛卯之辛卯时,愚表伯任兆麟识,时年八十。[28]据此逆推,可知任兆麟出生于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

又《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称任兆麟享年八十三岁,未详所据。而同治《苏州府志》卷一百零七《人物·三十四》“吴江县·国朝”任兆麟本传,则作“卒年八十二”[29]。民国时期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卷一百十五任兆麟名下所附“诗话”,也说他“殁年八十二”[30]。依此推算,任兆麟盖卒于撰序两年之后的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

[参 考 文 献]

[1]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徐鼒.小腆纪传: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8:208-209.

[4]谈迁.枣林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6.

[5]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18.

[6]吴省钦.白华后稿[M]//续修四库全书:第144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09.

[7]张泽.旨斋诗草[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98-110.

[8]武润婷,徐承诩.徐夜诗集校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265.

[9]王弘撰.山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161.

[10]吴定璋.七十二峰足征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4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287.

[11]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647.

[12]陶煦.周庄镇志[M]//续修四库全书:第71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3]许治,等.(乾隆)元和县志[M]//续修四库全书:第69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81-282.

[14]文德翼.求是堂文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5]陈瑚.确庵文稿[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295.

[16]顾景星.白茅堂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5-20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7]沈德潜,等.清诗别裁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5:582.

[18]卓尔堪.明遗民诗:下册[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667-668.

[19]江西省宗教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宗教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419.

[20]方文.方嵞山诗集:上册[M].合肥:黄山书社,2010:105.

[21]叶方蔼.读书斋偶存稿[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1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807.

[22]葛芝.卧龙山人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23]叶方蔼.叶文敏公集[M]//续修四库全书:第141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89-590.

[24]陆巷村志编纂委员会.陆巷村志[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4:224.

[25]顾工.明末清初艺术史研究文集——纪念顾炎武诞辰四百周年[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62.

[26]董说.宝云诗集[M]//续修四库全书:第140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7]曹允源,等.(民国)吴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1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01.

[28]顾震涛.吴门表隐[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3.

[29]李明皖,谭钧培,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9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713-714.

[30]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0:4926.

猜你喜欢
清人总目
2021 年总目次
《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第47卷总目次
年龄的迷宫——清人年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目次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第36 卷总目次
论清人对红楼十二钗的认知差异及其成因
天花与清人日常生活
猎犬图册
《清人咏大石山诗》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