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医案1则

2018-02-13 20:09王泽颖于飞燕
新中医 2018年9期
关键词:筋脉脊髓炎双下肢

王泽颖,于飞燕

1.潍坊市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上以视神经和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为主要特征,呈进行性或缓解与复发病程[1]。临床上有一组尚不能满足NMO诊断标准的局限形式的脱髓鞘疾病,可伴随或不伴随水通道蛋白4抗体G(AQP4-IgG)阳性,该类疾病统一命名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它是一组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谱[2],可表现为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受损等脊髓损伤的症状,也可由于严重的脱髓鞘使神经冲动扩散,导致痛性痉挛发作、阵发性抽搐等症[1]。预后多与脊髓炎的严重程度、并发症有关,复发型预后差,多数患者呈阶梯式进展,发生全盲或截瘫等严重残疾[1]。笔者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杨某,女,76岁,2017年9月24日初诊。患者2月前出现右下肢拘挛疼痛,无力,呈阵发性,发作时伴转筋并右侧胸部、腹部疼痛拘挛,灼热感,双下肢屈曲,汗出,表情痛苦呻吟,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缓解,数分钟1次,发作间期双下肢麻木、乏力,腹胀,口干,胸部束带感,饮食睡眠尚好,小便频,大便4~5天1次,质软,察舌质红绛,舌边部分萎缩,苔花剥,舌体震颤,脉弦细。患者于1月前就诊于某省立医院,疑诊为T3~T4椎体水平占位。后应用布洛芬、奥卡西平、普瑞巴林等止疼药物及激素类药物不效,病情逐渐加重来诊。查体:被迫卧位,表情痛苦,行走不能,双下肢屈曲,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定向力等正常,舌边部分舌肌萎缩,舌体纤颤,双上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双下肢肌张力增强,膝腱反射(++);左侧Babinski征(+),双上肢深、浅感觉正常,躯干T4水平下感觉过敏,左下肢触觉、针刺觉较右侧减退,双侧深感觉正常。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脂、血沉、凝血四项、B型钠尿肽(BNP)、甲功三项等均大致正常范围。胸髓MR可见T3/4水平胸髓可见条状等T1、略长T2信号,注入造影剂后扫描,胸髓内病灶呈强化改变。腰椎穿刺术示:脑脊液:压力140mm H2O。培养无细菌生长;免疫球蛋白G(IgG):7.9 g/L;免疫球蛋白A(IgA):1.74 g/L;免疫球蛋白M(IgM):1.23 g/L;未找到抗酸杆菌;糖:4.4mmol/L;蛋白:0.339 g/L;氯:122.5mmol/L;脑脊液(CSF)常规:有核细胞计数:8×106个/L;潘氏试验(-)。血清及脑脊液AQP4(+)、寡克隆区带(-)。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处方:黄芪、生地黄、熟地黄各20 g,当归、炒白芍、麦冬、炙甘草、地龙各12 g,黄芩、黄连、黄柏各10 g,穿山甲3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1次后,右下肢疼痛程度即较前减轻。次日仍有右下肢无力,但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可扶助下地如厕。3天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数十分钟发作1次,汗出减少。5天后右下肢疼痛无力较前明显好转,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未再出现疼痛拘挛、双下肢屈曲、汗出等症,腹胀、口干、胸部束带感亦较前减轻。后以此方加减治疗3周,随访3月未发。

按: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尚未见中医先贤论述,近年来有学者总结后认为,若病变累及目系者,依据视力损伤轻重可称之“视瞻昏渺”或“暴盲”,病程迁延日久可致“青盲”[3]。当累及脊髓,急性期因表现为痛性痉挛、发作性抽搐等而诊断为“痉证”“痹证”,后期因肌肉萎缩,表现为四肢痿弱、足不能行,则诊为“痿证”或“痿躄”。有学者认为本病病机为肝肾阴虚[4]、气虚[5]、肝肾阴虚兼痰热血瘀[6],也有个案认为病机为督脉不舒心肝血虚[7]、肝气郁滞[8]、气血亏虚[9]等。

本例病人未侵及目系,仅累及脊髓,表现为猝然起病,下肢拘挛、无力、疼痛,可诊断为“瘛瘲”。《素问·玉机真藏论》曰:“病筋脉相引而急,名曰瘛瘲”。成无己言:“瘛者,筋脉急也,瘲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瘛瘲。”[10]本患者下肢拘挛无力,疼痛时以拘挛为主(筋脉急),发作间期或疾病后期以无力或萎缩为主(筋脉缓),故应诊断为瘛瘲。尽管疼痛是痹证主要表现,但痹证疼痛多为持续性,且多涉及四肢、关节,常由外邪所致,两者可鉴别。而痉证是以拘挛为主的疾病,痿证则以弛缓或萎缩为主,都很难全面概括此病的临床表现。经曰:“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火邪横窜经络,阻碍气机,不通则痛,故双下肢阵发性疼痛,甚时右侧胸腹部疼痛,伴有灼热感;热盛耗伤阴津,故口干,阴虚亦生热,加重火热证候;阴血亏虚无力濡养筋脉肌肉,故抽筋、拘挛、双脚屈曲、双下肢麻木乏力;“阳加于阴谓之汗”,热盛迫津外出,故汗出;舌红绛主阴虚火旺,苔花剥、舌边萎缩及舌体震颤主气血亏虚,血虚失养,脉弦主痛,细为血虚之象。辨证为阴虚火旺,用当归六黄汤加减。该方出自《兰室秘藏·自汗门》,被李东垣推崇为“治盗汗之圣药也”,由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组成。该例病人之汗出尽管不是主要表现,但阴虚火旺的病机毋庸置疑,故以此方滋阴清热,热去则气血通利,灼热疼痛锐减,汗出无由;阴复则筋脉肌肉濡养有源,瘛瘲得愈。

猜你喜欢
筋脉脊髓炎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知足常乐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针灸治疗现状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一统天下(龙首)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