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工彧辨治粉刺经验介绍

2018-02-13 20:09付怡指导张工彧
新中医 2018年9期
关键词:佩兰紫苏叶丘疹

付怡 指导:张工彧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粉刺是一种颜面、胸背等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故称为粉刺。多见于中轻年男女。相当于西医的痤疮,俗称青春痘。张工彧教授是金陵医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国中医泰斗张简斋第三代传人及宫廷御医马培之第五代传人,从事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对内科各类疑难杂症有较深入的研究。在辨治痤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辨病与辨治结合、内调与外治结合,再佐以健康宣教,疗效良好。

1 病因病机

粉刺的发生离不开热、毒,其中“热”包括实热与虚热,实热有感受外邪所致肺经风热、饮食不节所致肠胃湿热、肝气不舒所致肝郁化火、素体阳热、炼津为痰所致痰热蕴结及灼血为瘀所致瘀热内阻。虚热可因久病体虚或中阳不足所致虚阳浮越于头面,青年人血气方刚,生机旺盛,故以实热多见。粉刺色红、形肿、时有流脓、或痒或痛的状态,乃有“毒”之象,相当于西医学的炎症之说,因此治疗上清热解毒为其大法。

2 辨病与辨证结合

根据患者颜面、胸背等处出现的毛囊性丘疹,伴痛或痒,可挤出白色或淡黄色脂栓,因感染而成红色小丘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愈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瘢痕[1]等症状可辨为本病。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确立清热解毒为其治疗大法,方选五味消毒饮,对热毒不甚者,为防其寒凉之性太过,常选其中1~2味药即可。根据患者伴随症状的不同,可进行辨证施治,张教授总结3大治法如下。

2.1 疏风泻火、清热解毒 适用于感受外邪,风热上攻头面者,表现为丘疹色红,伴痒痛,可见口干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且在特定诱因下加重,如环境改变、情绪激动等,舌红苔薄,脉滑。治疗上常选用疏风散邪、清泻肺热之品,如蝉蜕、白芷、桑白皮、防风、金银花、凤尾草等。

2.2 清热降火、凉血散血 适用于血分热盛或瘀血内阻者,常表现为丘疹色红个大,或色暗红,以结节、囊肿、脓肿为主,病程较长,皮疹肿痛,女性可伴月经不调,舌红质暗,苔腻,脉数。治疗上选用凉血散血之品,佐以行气活血,如牡丹皮、丹参、郁金、莪术、三棱、桃仁、当归、王不留行、益母草、旱莲草等。

2.3 通腑泄热、疏肝和胃 适用于肝气不和,中焦气机不畅,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出现脾胃湿热积滞者,常表现为皮疹处皮肤油脂分泌旺盛,皮疹红肿,或有脓疱,伴情绪易激或胃肠道症状,胃痛、嗳气、便溏或便秘等,舌红苔腻,脉弦滑。治疗上选用疏肝理气、化湿和胃之品,如醋柴胡、香附、乌药、紫苏叶、紫苏梗、藿香、佩兰、鸡内金、玳玳花、绿萼梅、木香、砂仁等。

3 内调与外治结合

虽然现在药房代煎中药方便快捷,但张教授向来鼓励患者自己煎药,一来可以掌控药量,二来可直接取药汁自制面膜敷脸,经过透皮吸收使药效直达病所,一药多用,可谓双管齐下,使疗效大大增加。

4 健康宣教

现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中压力较大,饮食睡眠不规律,也是本病的发病因素,因此,张教授常会就患者的生活作息给出合适建议,如少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保证每晚正常睡眠,避免熬夜;盛夏酷暑减少外出,防止阳光曝晒;及时修剪头发,避免刘海过长,少用脏手摸脸;对心情焦虑紧张的患者,张教授也会给予充足时间疏解其心结,提倡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

5 病案举例

例1:武某,男,36岁,2015年12月26日初诊。患者面部多发细小粉刺,遇热或情绪激动时充血加重,时有痒感,大便可,寐纳可。舌红苔白腻,脉数。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证属风热上犯,气血不和。治以疏风散热,降火凉血。处方:蝉蜕、白芷、鸡内金各10 g,凤尾草、仙鹤草、茯苓、桑白皮、白僵蚕各20 g,牡丹皮、丹参各25 g,郁金、野菊花、茜草炭、白茅根、夏枯草、佩兰、王不留行各15 g。服14剂。佐以健康宣教,忌生冷辛辣,滋腻肥厚。

2016年1月9日二诊:面疹大减,二便可,寐纳可,舌红、苔薄白,脉和。自述从事IT行业,工作压力大。原方去茜草炭、佩兰、王不留行,加石斛15 g,薄荷10 g后下,玫瑰花10 g,黄连3 g。服14剂。

2016年1月23日三诊:患者面部未见粉刺,肤色均匀,未见色素沉着,身痒,鼻塞流涕,二便可,苔白腻。考虑患者外感风热邪毒,于12月26日方去蝉蜕,茜草炭、佩兰、王不留行,加土茯苓15 g,冬凌草20 g,玫瑰花10 g。服14剂。

按:该患者肤色偏白,面部皮肤毛细血管遇刺激易充血,符合风邪致病向上、向外、浮越的特点,且其因工作原因常需加班,情绪紧张,亦是粉刺发生的诱因,治疗上疏风、凉血的同时,注重理气化湿和胃,加用鸡内金、佩兰,也体现了张教授辨治内科杂病重视脾胃的原则。对于痘疹留有色素沉着者,加用七白散效果显著。

例2:秦某,女,24岁,2015年10月31日初诊。患者面部痤疮散发,色红,周围有红晕,大便秘结,月经愆期。舌红苔腻,脉细。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证属气血瘀滞,湿毒难除。治以清热解毒,通腑泄热。处方:牡丹皮、丹参各25 g,郁金、莪术、紫苏叶、益母草、王不留行、野菊花、三棱各15 g,凤尾草、冬凌草、蒲公英、桑白皮、佩兰、桃仁各20 g,当归10 g。服14剂。佐以健康宣教。

2015年11月14日二诊:粉刺较前缓解,月经来潮,大便黏,舌红、苔薄白,脉细。原方去紫苏叶,王不留行,加炒薏苡仁20 g,冬葵子15 g,白芷10 g。服14剂。

按:患者女性,月经愆期,这与粉刺的产生关系密切,且大便秘结,湿毒难排,蕴结在皮脂毛囊故发为本病。治法上活血理气合并通畅肠腑,达到泄热解毒之效,既缓解了痤疮,通调了月经,还通畅了大便,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

猜你喜欢
佩兰紫苏叶丘疹
夏天宜与紫苏常相伴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及其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孕妇可以用紫苏叶 泡脚吗?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不同干燥方法对佩兰挥发油质量及抗菌活性的影响
治副鼻窦炎
胡佩兰:留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