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8-02-14 08:54
现代食品 2018年13期
关键词:功能性营养食品

(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北京 100049)

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日本是功能性食品生产与研究最早的国家,其研究功能性食品的目的是转变日本民众健康观念,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这也是现代功能性食品生产的主要原因。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良好发展,欧美等国家对功能性食品逐渐产生兴趣,也开始注重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生产[1]。当前现代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越来越壮大,随着我国慢病患者和亚健康人数的增多,我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2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至今还未统一,不同国家与组织对功能性食品的解释存在一些差异,虽然概念各有各的说法,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功能性食品中含有对机体组织有益的活性营养成分,能有效减少人体疾病的风险;与原有食品相比,功能性食品中具有特殊的营养功能,其对人体的心理与生理健康有益。同时,功能性食品的成分中含有抗性淀粉、n-3脂肪酸等人体所需的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对保障机体的健康等具有良好作用。

3 功能因子概述

功能因子指的是功能性食品中具有对机体生理作用的活性营养成分,功能因子与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研究功能因子的激励作用、构效与量效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性因子成分丰富,包括活性多糖、活性肽、功能性甜味剂、活性蛋白等,且均在人体的疾病预防和慢性疾病地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功能因子的量效关系来说,不同功能因子因其在不同食品中含量存在差异,因此,功能因子产生的功效也具有一定差异。对于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来说,不同功能因子的稳定性与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也存在差异。

4 功能性食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功能食品的研究与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及中医药等多种学科的基本理论相关。近年来,国外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应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现代科学仪器和实验手段,从分子、细胞、器官等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来研究功能食品的功效及功能因子的稳定性,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性食品。

根据调查可知,全球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占据功能性食品50%的比重,总金额达到2 000亿美元。其中欧美国家消费者平均购买功能性食品的费用支出占据25%,因此,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功能性食品销售额也十分可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国外功能性食品市场中,低热量、低脂肪的功能性食品较多;同时国外对于保健茶、中草药等植物性食品销路看好;另外,高科技制作、先进技术制作的胶囊、片样的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将越来越好。

维生素和矿物质类、天然产品类、鱼油类、蜂产品等类型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在美国销量较好,其与我国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相比,产品种类更丰富、价格更便宜、科技含量更高,且其功效活性成分含量更高。

日本功能性食品在饮料中使用添加剂制成特殊功能的饮料,比如原生物体、活菌、膳食纤维等添加剂,其具有的保健功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强化婴儿配方食品等强化食品的销量也比较可观。

奶制品类型的功能性食品在欧洲比较流行,比如低胆固醇的人造奶油在市场上的销量较高;对于饮料类型的功能性食品来说,添加氨基酸、高咖啡因的饮料也有较好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功能性食品厂家也越来越多,从实际调查可知,大致统计有4 000多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据了2/3的比重。产品功能食品的类型主要有口服液、胶囊、片剂、饮料、冲剂和粉剂等,功能性食品的功能主要为抗疲劳、免疫调节、血脂调节等。

功能性食品的原料使用最多的为Ca、Fe、Zn、Se等;在功能性食品原料中,维生素C、D、E等的应用最多;功能性食品原料中大豆异黄酮、银杏提取物、原花青素是应用植物提取物最多的。另外,功能性食品中西洋参、当归、虫草、枸杞、阿胶是中药材应用最多的。

从调查结果可知,当前我国功能性食品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多,其中以老年人居多,此外,部分少年儿童、中青年也在使用不同的功能性食品。

5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5.1 功能性食品在国内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功能性食品基础研究不足、低水平重复、夸大产品功效、价格较高、缺少诚信等现象外,我国功能性食品生产还存在产地不均衡、产品过度包装等现象,且第二代产品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构效关系、量效关系等还不够清晰,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研发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已经批准的功能性食品的功能比较集中,一般都是具有抗疲劳、调节免疫、调节血脂的功效,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销售量并不乐观。

当前我国具有较多中小型的功能性食品企业,但是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在资金方面投入不足,生产设备较为简单,使功能性食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市场还存在不同功能性产品“各领风骚”一两年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产品上市前需要接受严格的审批程序,上市后出现的行业监管较松所导致。另外,市场上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较高的售价,超出了大多数的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消费水平[2]。

5.2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潜力及市场前景

2017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产业〔2017〕19号)中提出,“开展食品健康功效评价,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并开展应用示范。”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合理的饮食导致富贵病的人数逐渐增多,人们开始出现亚健康,也越来越注重健康的饮食,开始注重保健。

我国在公众营养健康上面临着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双重问题,特别是体重超标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症类问题突显。积极推进公众营养健康的全面改善,不断增强健康食品精准制造技术水平与开发能力,在营养均衡靶向设计与健康干预定向调控以及功能保健型营养健康食品与特殊膳食食品开发等方面迫切需要科技引领。因此,不同类型的功能性食品开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研发和创制适用于肥胖症、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类、婴幼儿以及特殊环境工作人员的营养强化食品和专用型膳食健康食品。尤其是开发一些特殊功能的食品,将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比如,将花粉、珍珠粉、螺旋藻等作为特殊功能食品的资源,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开发不同功能性食品的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如开发面向肥胖人群的减肥功能性食品、面向宇航员的功能性食品等特殊人群所需的功能性食品,以此能满足更多的消费者购买特殊功能食品。

在研究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中,可以从配料着手,将天然资源作为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配料,参考国外功能性食品的成分添加,比如,草药、益生元、抗氧化剂等。因此,我国应当对食品配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尤其可以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原材料,通过新食品原料的认证后应用到功能性食品配料当中。

在功能性食品的营养开发过程中,还可以将营养素添加到功能性食品营养开发研究中,比如,将补钙、补锌、补铁、补硒与氨基酸等作为功能性食品的营养素。当前市场上的铁强化小麦粉、钙强化营养豆奶等营养功能性食品已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开发具有慢性病防治功能和缓解疲劳的功能性食品,在市场上的发展也会比较好。

6 结语

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在市场上的发展十分可观,因此,分析功能因子的构效、量效关系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市场相对比较滞后,因此,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将功能因子资源应用到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中,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为促进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及“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功能性营养食品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