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质量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02-14 18:33
现代食品 2018年1期
关键词:质量检验操作技能粮油

◎ 刘 洁

(河南经济贸易技师学院粮油系,河南 新乡 453000)

粮油及其制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粮油品质及安全关系人民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为保证粮油品质,需要对其严格检验。因此,有必要在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中开设粮油检验类课程。粮油质量检验是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综合了化学、物理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涵盖了检测粮食、油料及其制品组分、品质的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作为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实验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粮油质量检验在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基于该课程的重要性,将粮油质量检验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进行改革和探索。确定本课程改革的思路是采用项目化教学理念,实施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加强课外实践教学以及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1 粮油质量检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本理论知识不扎实

虽然粮油质量检验课程注重实训,但离不开相应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知识不够精通,在粮油检验实验中不能得心应手[2]。

1.2 对实训不重视

一部分人认为实训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所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实训环节的操作。实训环节安排不合理,实训要求不严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便很难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先讲解理论知识、检测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带学生到实训室进行操作。大多数实验项目是单一的验证实验,每个实验项目相互独立,缺乏连贯性。学生对各种类型的实验没有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只知道某个实验项目是检测什么指标,但不知道检测某种粮食或油料时哪些检测项目能评定其品质。学生不了解分析粮食、油料及其制品质量的整套程序。

目前,大多数实训课都是由教师预先准备好实训材料,学生到实训室直接根据实验报告进行检验操作,记录检验结果。学生不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操作技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3]。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被动,学习主动性不强。

1.4 实训要求不严格

在粮油质量检验的实训环节中,学生的操作普遍不规范。即使学习过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但学生实训时间有限、实训要求不严格,导致学生不熟悉操作过程,操作习惯没养成。例如,移液、称量和滴定等基本操作,学生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甚至在测定油脂酸价时,依然弄不清楚该选择酸式滴定管还是碱式滴定管。实训操作与理论教学不同,它需要在反复练习和不断强化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但在实际的实训环节中,样品预处理都是由教师完成,学生很少参与准备环节,导致学生的操作技能逐步退化。

1.5 工学结合不到位

教学过程在学校进行,不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不与企业进行对接,便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 粮油质量检验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2.1 改革教学内容

依据粮油质量检验员的国家职业标准,以“源于企业的检验任务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检验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设计课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4]。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粮油质量检验课程所需理论知识整合到各项学习任务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充分体现该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同时将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构。

2.2 实施一体化教学

粮油质量检验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法,融“讲、演、练、评”于一体,将理论课堂与实操课堂融为一体。质量检验员大部分工作是在实验室进行,而学校实验室环境又和企业实验室相似,实验项目完全可以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分组操作,在一体化学习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检验技术,学会沟通交流以及与团队合作[4]。

2.3 强化操作技能

改变“二元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在一体化工作站展开,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对于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问题出在哪里,随时提醒大家。这样,学生便可以慢慢自觉养成规范操作的好习惯。

粮油质量检验实操训练包括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训练要求学生操作技能能够做到“正”“规”“快”。“正”是操作步骤正确,“规”是操作动作规范,“快”是操作速度迅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训练,学生可以整合专项训练,进行综合训练。

2.4 加强课外实践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存在不足。例如,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单个任务,但在多个任务的整合方面有所不足。项目中的每个任务都是相对独立,并非绝对独立,有些任务的关联性很强,但很多学生对任务间的关联性了解很少,往往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理解。但是,课堂时间有限,仅凭教师的课堂教学远远不够,为弥补这个缺陷,可以尝试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①建立与课程相关的社团,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帮助或独立思考下提出课题,利用社团活动时间查阅资料,通过对课题的探索、分析以及开展实验,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牢固掌握知识[5]。②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在开放期间,每个实训室安排一名教师和几名学生共同管理,学生在实训室可以选择自己要做的实验[6]。但有危险性的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2.5 改革考核形式

实践表明,实验考核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实训课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7]。本课程以考核学生知识、能力及素养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课程可采用“平时考核+操作考核+期末考核”的形式:平时考核成绩占总分的10%,操作考核成绩占总分的4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分的50%。

2.6 技能训练与岗位证书相结合

教育部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规定,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人员应取得国家或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质量监督检验人员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粮油质量检验员资格证书考试,学生毕业后可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3 结语

粮油质量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最终达到让学生获得成长、得到发展的目的。教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1]王 懿.粮油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农业与技术,2015,35(22):219,229.

[2]刘彦芬.粮油检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46.

[3]张艳敏,崔忠艾,林 洁,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粮油检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1(11):142-144.

[4]郭维荣.订单培养背景下粮油检验课程与粮油质量检验岗位零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2(7):168-170.

[5]郭维荣.课题式课外探究对粮油质量检验教学有效补充的探究[J].农产品加工,2010(7):114-115.

[6]许 辉.高职食品专业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3(39):17-18.

[7]王苏闽.《粮油检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4-25.

猜你喜欢
质量检验操作技能粮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与监督标准构建探索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纺织品中的纤维质量检验分析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上海种子质量检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