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化综艺节目的品质跃升与艺术创新策略

2018-02-22 06:54王瑞清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学受众传统

王瑞清

(洛阳广播电视台,河南 洛阳 471000)

文化综艺节目与纯娱乐综艺节目有明显的差异,两者的关键性区分点在于,文化综艺节目采用了娱乐综艺节目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一定的人文知识与科学文化,从而使得艺术文化与电视多媒体产业实现融会贯通,进而使得电视综艺节目从有趣味向有内涵转变,这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升级,更是新媒体产业实现深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例如,《中国诗词大会》作为近年来尤为火爆的文化综艺节目,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诗词热”,不仅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更为该类综艺节目的兴起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一、文化综艺节目品质跃升的新方向

文化综艺节目始终坚持发扬自身的文化品质,并始终致力于向社会传递文化知识,使传统文化中的冷知识被逐步地转化为社会公众都高度重视的热点。这不仅有效地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更为节目、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因素、工匠精神、社会属性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传统国学文化

电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致使受众的价值观产生恶性转变,甚至对受众的精神与信仰产生猛烈的冲击,这主要是由于该类娱乐综艺节目严重忽视了节目的文化品位,使受众无法感受到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所幸的是,文化综艺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将国学文化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朗读者》中的中国名文名著朗读、《汉字英雄》中的汉字听写,这些节目使传统国学文化极具娱乐色彩,是不失文学色彩的艺术表演形式。文化综艺节目在破碎化、表层化的综艺节目发展背景下,积极吸收优秀的传统国学文化,将其运用到节目中,激发年轻观众对于优秀传统国学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可感。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近年来我国最为火热的文化综艺节目之一,节目中的题目大多数采自中小学课本,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竞赛一共包括10道题目,各个题目的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差异,难度系数循序渐进,这也使得整个节目有了较强的趣味性。例如,在某期节目中,主持人董卿用上海方言详细地解释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不仅使观众能够更清楚地领会该首诗歌的内涵,也使方言演绎古代诗歌这一文化潮流兴起。这不仅是对我国古代诗词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使文化综艺节目增添艺术色彩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二)寓教于乐

人类有意识与情感,可以用语言符号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与内在思想。而文化综艺节目所独有的意义则是有效地传递出了传统文化中安宁、肃穆的观念,使得其能与现如今的时代节奏相适应,并有高度的契合度。

《朗读者》为寓教于乐的代表性节目,该节目使文学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使观众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与交流感。著名演员张国立朗读了曹禺老先生的回信,当年,曹禺老先生亲自为张国立颁发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奖杯,还特意为他书写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横幅。著名演员斯琴高娃在《朗读者》这一节目中,更是有感自发地提倡:“若是各位的父母健在,那么就请你一定要好好地对待自己的父母,好好地赡养他们,就像当初他们伴着你长大一样去陪着他们变老,否则你会后悔的。”

《朗读者》的嘉宾不仅有文艺界人士,而且邀请了各个阶层的热心群众,他们根据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去感受、认知相应的朗读内容。例如,某一期节目的嘉宾便是一对从四川远道而来的夫妻,两人在婚后30年里每一天都保持着为彼此书写、朗读情诗的良好习惯。有一次在偶然的情况下,妻子问丈夫:“什么时候我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花园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丈夫自那以后便开始筹备,为自己心爱之人打造了一个一千多亩的花卉种植园。这对来自四川的夫妇虽然没有说一口足够标准的普通话,甚至在朗读过程中带着明显的四川口音,但是其朗读声所散发出来的真情实感着实令人感动。

二、文化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文化综艺节目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综艺节目只有着力于创新发展,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一)国学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国国学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仅涵盖了语言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还涉及艺术文化、姓氏文化等各大领域,这些均可以在文化综艺节目中被更进一步地传承与发展。例如,皮影文化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年来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现代社会对皮影戏的接受度、普及度、兴趣度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大打折扣,因此广大综艺节目工作者需要去逐步探索,在电视节目中传播宝贵的传统文化,促使电视节目引领文化热的新潮流。

(二)传播媒介的融合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提倡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使两者实现互取其长、互补其短,进而推动我国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播。例如,《见字如面》是一档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综艺节目,最初由黑龙江卫视、腾讯视频等多个单位联合制作、出品,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该节目通过丰富的运营经验获取到了较为优异的收视效益与社会反应。首先,该团队十分重视电视资源的再次开发,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来实现节目的社会价值,进而在增强节目创新性与主动性的同时增强节目的文化传播价值;其次,《见字如面》不仅在电视端播出,更是被推广到各大播放器、微博、微信等平台,观众更可以通过手机阅读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来了解与节目相关的具体内容,这不仅使得节目的粉丝数量与日俱增,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该节目的社会影响;最后,节目还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到节目中。最后一点在《朗读者》中也有体现,如节目组盛情邀请了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老先生的参与不仅对视频点击率产生了积极影响,更是直接带动了《红与黑》这一文学名著的销量。

(三)关注受众群体

众所周知,如今,90后、00后已经成为文化综艺节目的主要受众,其思想特征、思维特点与老一辈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便要求文化综艺节目不仅应当着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应当关注这一群体的价值取向与兴趣趋向。一方面,文化综艺节目应当调整与更新制作团队,年轻的、富有综艺经验的团队才能为新一代青年制作出优秀的文化综艺节目。另一方面,节目应当体现青春、活力,进而赢得新一代受众群体的喜爱。

三、结语

文化综艺节目作为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播的重要路径,应当为社会各界所重视。尽管当前我国文化综艺节目在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的不足。笔者认为,文化综艺节目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在社会潮流中站稳脚跟,才能为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贡献一臂之力。

[1] 杨番.强化节目精品意识 大力推行栏目品牌战略——论地州电视台节目品质创优之路[J].中国广电技术文萃,2014(2):36-41.

[2] 姜荣文,王虹,金侹.新闻监督类节目的创新创优之路——以浙江卫视《今日聚焦》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1):103-106.

[3] 志成,浩雷.目标方向明确成长性突出——2014年度全省电视栏目创新创优评审综述[J].视听纵横,2015(4):26-27.

[4] 金侹,陈婕.电视舆论监督栏目的建设性创新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8):47-48.

猜你喜欢
国学受众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