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2 23:42郑春梅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课文

郑春梅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凤鸣小学 重庆 404500)

小学生的人文精神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让学生无论在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在智力发展方面,都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这也说明人文精神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才能够促进人文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1 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要想使语文教学真正体现出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非常关键。自己首先得喜欢读书,真正把书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老师自己有学问,才能去感染学生,展现教师的魅力和风采。教师光懂教材不行,必须拓展知识面,对文学必须有一个审美意识,能告诉学生什么是美的,能引导学生去鉴赏美的作品,进人美的境界。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现在语文教材中符合这“三美”的文章有,但比较少一些,设计思路陈旧,缺乏新意。合格的教师对教材应该能人能出,能超越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在课堂上要把古今中外真正的美文拿来给学生鉴赏,要用美的语言把孩子引进“三美”的境界,必须有这个硬工夫、真本事才行。语文教育要有诗性的注入,个性的张扬,营造一种诗的氛围,培养一种诗的性情。应该通过思想的碰撞,心灵的震撼,让学生长出自己的脑袋,用自己的眼光辨别善恶、美丑。要让学生感到愉悦、轻松、兴趣益然,而不是呆板、枯燥乏味、味同嚼蜡。语文教学的课堂应该有泪水与笑声,应该让人文精神的光辉照亮每个学生心灵的深处,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洗礼。

2 认真分析课本内容中的人文内涵

首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选择那些富有人文内涵、价值观、文化观、生命意识内容的课文进行教学,比如说小学课文中的《孔融让梨》、《背影》等,这些文章都饱含人文内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亲情感受都有深远的意义。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传统意义上的语言知识和技巧,更要深挖课文中更深层次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文学思想和价值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和自我思维能力。传统小学语文教材中穿插的政治教育有些过度,这使还处于小学时代的学生们感到十分费解,我们应该打破这一现状,关注当下,与时俱进,摈弃陈旧、乏味、与现实脱节的内容,带领学生阅读和欣赏全新的内容,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们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在教学目标中教师也要把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强化教学的方法与方式,通过多样化教学,将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好小学生的人文精神。

3 紧密结合时代特点

现在是多媒体的时代,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对学生的影响巨大。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有独特的特点。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青少年突出的优点是接受新事物快,环保意识强;而缺点却是自私,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爱劳动等。所以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非常必要,我们的教材中就有这一方面的好题材。例如,课文《争吵》中,两位小朋友因其中一个不小心碰到另一个而弄脏本子引起争执,以至于差点动手,但他们后来都能从真诚的友谊出发,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和好如初。友谊因这一件事而得到升华。这篇课文是处理同学关系的好教材。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启发,他们懂得了以后再遇到同学之间的小冲突,应该互相体谅、宽容,同心协力把事情解决好。再如,针对现在的学生不愿劳动的特点,学习《劳动最有滋味》的时候就可以加强学生关于劳动的教育。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老舍把劳动的过程、结果、价值都写得相当仔细、到位。学了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我让学生回家做一项家务劳动,如炒菜。这样,学生体会到了炒菜的酸甜苦辣。通过劳动,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滋味,他们对劳动的态度自然就改变了。

4 实行人性化的教学评价

在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一方面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如评价学生作文水平时,应先让学生自评,写出自己本篇作文的优缺点;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写出对方作文的优点,对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再请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作出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这样,使评价更加全面、公正、客观,将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评价方式多样化,我们应改革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我在评价学生朗读能力时,每学期选三个片断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然后让学生在每单元课文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进行朗读录音,综合这两项成绩对学生的朗读水平做出评价。这样,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结语:要想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给学生设置科学而合理的相关课程,不断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学习中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1] 蔡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初探[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9).

[2] 陈结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 科学咨询, 2017(42):58-58.

[3] 胡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对策[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2):74-74.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背课文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