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构康养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

2018-02-22 04:24于丽丽金鑫杨恺钧
经营者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中国现状

于丽丽 金鑫 杨恺钧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时,该国将进入消费升级周期,非生活消费品将成为人们消费的主力。我国自2011年起人均GDP便已经超过6000美元,2018年中国人均GDP更是达到了59262美元①的新高度。在百姓眼中,健康与养生正在逐步取代曾经的吃饱与穿暖,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康养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中国机构康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路径,力求使人们对中国机构康养有完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中国 机构康养 现状 问题 发展路径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可以像阶梯那样从下到上分为5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每个人的需求都要经历从下到上的发展历程,无法僭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对于过上高品质生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目前中国人民的需求已经达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二层级——安全需求阶段,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与此同时,中国曾经的人口福利将逐步转变为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中国正逐步进入并将长久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在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身体健康,老有所养”是中国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基本诉求,因此涵盖了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被认为是解决目前人们对于养老与健康诉求的关键,逐步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机构康养作为康养产业的主导模式,其发展现状与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中国机构康养发展现状

在康养业内,人们普遍倾向于将“养”理解为“养老”,对于“康养”的主要看法是“健康+养老”,这种理解主要源于产业发展的现实影响。机构康养是机构养老的衍生产物,是为有康养需求的人群提供饮食起居、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的服务机构。机构康养与机构养老最大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目标人群不同。康养机构的目标人群与养老机构的目标人群有重叠的部分,但是康养机构面向的人群更加广泛,不仅包括老年群体,还包括慢性病群体和亚健康群体。二是涉及的主导业态不同。由康养引出的康养产业,主要包括健康产业、养老产业以及与健康和养老相关的周边产业,如医疗、体育、旅游、信息、农业等。

2013年之前,机构康养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健康以及养老服务模式,或者是民营企业主导的公寓型模式等,虽然产业的公益性导向突出,但是无法实现社会普惠性,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巨大的康养缺口问题。政策导向型的机构康养无法满足康养产业多元化需求,因此政府出台新政策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国家对康养产业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利好的大环境。

2014年地产、医疗、保险、制药等产业介入,2015年旅游、康护、互联网、体育等产业介入,到2018年为止,机构康养呈现集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旅游休闲、生态农业、装备制造、现代读物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各类新兴产业不断延伸康养产业链,拓展康养产业的边界。康养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实现康养产业原有资源的深度开发,挖掘和创造出新的康养产品和开发新的康养市场,从而使康养产业和相关产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经济效益。

养老地产、康复医疗、康养旅游是机构康养的主导业态。目前的养老地产相对成熟,到2018年,全国已有80多家房地产业涉及养老业务,更有包括中石化、首钢等在内的共23家②全国百家企业跨界进入养老产业,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的参与带来了更多的资本和技术,愈加深刻地改变着市场结构。康养医疗是现代医学“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康复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行业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2年我国康复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的5%增长到了2015年的6%。随着我国GDP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社会大众对医疗保健需求不断提高、医疗产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将继续增长,进而将拓宽康复产业的市场空间。康养旅游是康养产业中极具潜力的部分,与传统旅游游客相比,康养旅游游客消费更高,停留时间更长,因此康养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远高于传统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康养旅游发展。2013年,全球康养旅游产业的规模约为0.44万亿美元。2018年年底,中国旅游业收入将达到6.24万亿美元,③其中与康养旅游相关的部分市场将达到30%。

二、中国机构康养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机构康养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政策体系趋于完善,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与机构康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后于康养产业的发展速度。2013年之后,政府才逐渐出台各个方面的政策,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但是早在之前,康养市场的巨大缺口便已经显露出来了,由于政策往往落后于市场的发展速度,导致市场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康养产业本身又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构康养的发展。尽管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对康养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大方向,但是具体落实到县、区时仍然有一些困难,比如康养基地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所需要的相关奖补,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和实施办法,各地由于没有统一的实施标准,因此对民办机构在投融资、税费、人才等扶持政策落实不力。法律法规制定的落后性以及无法落地是中国机构康养发展面临的一大難题。

第二,機构康养的基础设施和基础设备短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且正在逐步迈入老龄化的大国,亚健康人群日趋突出,大部分老年人口处于带病状态,大量有康养需求的人需要获得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要实现康养理念的普及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与设备,但这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中国康复医院市场预测与战略咨询研究报告(2018版)》显示,全国600多座城市中一多半仍未拥有康复专科医院。而参与机构康养的市场主体大多是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集团或者央企,针对高端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以高额的成本作为门槛,使得大量中国有康养需求的人无力消费而被康养产业拒之门外。

第三,机构康养缺乏相关的人才资源。康养产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业态,目前在康养机构中从业的人群整体素质不高,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缺少专业技能的中老年人和一些失业人员,高学历、年轻的人不愿意涉足这一行业。康养产业行业面广泛,需要人才众多,并且在过去,中国的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很少有开设康养管理专业的,这导致目前康养机构中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很稀缺,制约了机构康养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机构康养在政府的规范下受市场的自发调节发展良好,在未来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中国机构康养的发展路径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已经对中国机构康养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大致的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中国国情,未来中国机构康养发展路径将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康养消费高端化。在短时间内,由于康养基础设施、基础设备短缺,相关专业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短缺,在政策允许并扶持的情况下,企业开发康养产业仍然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因此所能提供服务的人群有限。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且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市场留给康养产业开发。机构康养可以走高端化、专业化路线,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第二,产业发展链条化。未来随着康养产业趋于完善,对与康养产业相关的产业进行重组与链条化是必然趋势。随着产业信息共享,机构康养的成本将降低,且可以给消费者更加完美的体验,各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创造出新的康养产业,开发出新的市场。

第三,康养产品不断创新,智能医疗设施设备普及化。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以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医疗设备和可穿戴健康设备不断涌现,如可穿戴医用设备、智能护理机器人、移动医疗装备等,可以对用户实现实时追踪和个性化服务。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创新,许多新的科技将被运用到康养服务之中,不仅会推出许多用户体验良好的产品,并且产品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第四,智慧康养引领市场。智慧社区是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的项目,也是非常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智慧康养可以作为智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老年人与亚健康人群提供智慧生活服务。

第五,机构康养与社区康养结合。社区康养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配套的服务设施与医疗康养设备不够完善,机构康养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缺点。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注释:①数据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②数据来源: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③数据来源:旅游局,中商产业研究院。

(于丽丽、金鑫单位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中冶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杨恺钧单位为河海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于丽丽(1981—),女,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康养产业经济与技术发展研究。金鑫(1988—),男,博士,助理工程师,从事医药与康养产业结合发展研究。杨恺钧(1975—),男,黑龙江人,博士,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1] 李达宁.“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变革趋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42-43.

[2] 张伊丽.智慧养老云服务产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8.

[3] 何莽.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R].康养蓝皮书,2017.

[4] 周永.康养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分析[J].中国商论,2018(26):161.

[5] 姜艳.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农家参谋,2018(18):291-292.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中国现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