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分析

2018-02-23 12:07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教师应小学生语文

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部分,小学教育对于人才培养与道德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学阶段的一门主科目,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小学语文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使用灌输方法,教师只是对知识内容展开重复性讲解,学生没有办法全面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不到开发,自主学习水平得不到提升,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小学生的性格非常活泼且好动,语文教师需要保证课堂纪律,这样便会造成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没有办法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与自觉性,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效得不到提升。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大家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一些教师一方面想完成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另一方面也想对应试教育的成效进行保障,所以,还是较多地从“教”的角度去设计、去实施课堂教学,不太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有没有学会以及有没有形成能力。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得到落实。这样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容易疲劳,甚至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的约束并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越来越重视对综合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基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当作重点,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建设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并且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碰到问题时充满探究的欲望,这便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小学时期主要是智力进行发展的主要阶段,小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也可以全面理解抽象性符号。根据小学生身体与心理发育的特征,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可以在轻松以及和谐的教育氛围中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

2.小学语文学科特点。语文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的文化,强化自身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丰富自身的语言知识,这不仅是一个输入过程,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从而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而提升语言应用以及表达技能。除此之外,小学语文学科也重视对小学生的欣赏能力与道德的培养,因为语文课程具备比较强的实践性,其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学习的机会不只是在课堂当中,在日常生活与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学习语文知识,所以,树立语文自主学习的认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有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建设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觉性,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是主人,学生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仔细聆听教师的教学,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忽略了对学生的整体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应转变自身观念,重视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可以全面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使用灵活且巧妙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重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重,并且活泼好动,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自主学习的认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应营造适当的教学情景,经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四季代表性的物体,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的同时,让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为小学生营造各个季节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进入到实际的场景中,让学生对四个季节进行感知,以此充分理解课文,提高教学实效。

3.利用导学单进行前测,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由于小学语文课堂具备独特性,目前,有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利用导学单对小学生进行前测,以此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测验。语文教师在应用导学单时,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对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了解与掌握小学生自学的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升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与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这是课堂教学的外部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探讨,与学生共同对语文教材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现象进行总结与归纳,以此培养学生对语文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能力。只有小学生全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让他们对实践活动进行接触,才能激发出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兴趣以及自觉性,从而提升其语文学习的成效。语文教师应对问题进行灵活与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握住时机,让他们进行探讨,并且让其对自身的见解进行阐释,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水平。

5.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语文教师要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在轻松且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身体与心灵才可以得到放松,才能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潜能。语文教师应避免过于严厉,应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且和谐的相处,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时刻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新教育形势下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以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情况为落脚点,合理建设自主学习课堂,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小学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